对理工大学参与体育锻炼情(附件)【字数:9052】
目 录
0引言1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1国内研究现状1
1.2国外研究现状2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
2.1 研究对象3
2.2 研究方法 .3
2.2.1 文献资料法3
2.2.2 问卷调查法3
2.2.3 访谈法 .4
2.2.4 数理统计法 .4
3 结果与分析4
3.1 高校公共体育部领导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 .4
3.1.1 高校公共体育部领导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4
3.1.2 主管领导对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关系的认识 . .5
3.1.3 学校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组织和引导的情况. 5
3.1.4 学校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投入情况. . 6
3.2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 6
3.2.1 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分布. .6
3.2.2 浙江理工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及锻炼时间.7
3.2.4 浙江理工大学生体育锻炼场所及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运动氛围. .8
3.2.5 浙江理工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获取途径.9
3.2.6 浙江理工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 . .9
3.2.7 浙江理工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情况. .10
3.3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 . 11
结论与建议.12
致 谢13
参考文献.14
附 录16
0.引言
21 世纪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同时,必须强健身心,以面对来自社会、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难。由于大学是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一个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学期间的体育兴趣及技能掌握可以促进终身体育参与,因此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文件。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康体魄,合理生活方式的新时代学生。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能力和知识来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校的体育政策和场馆设施,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动机都会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从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分析研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和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借鉴。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吴增基等在《现代社会学》中指出学校体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为通过体育测试而进行的应对学习,要更注重体育锻炼的健身、社交和娱乐等功能,着重加强兴趣培养,促使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终身体育形成 [4]。谢佩娜在《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中指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体育氛围、体育动机及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社会、家庭尤其是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5]。杨辉在《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中指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对运动核心技术掌握、良好的运动情感体验和运动兴趣。将体育课和体育社团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提升,并引导学生将良好的运动情感体验转化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6]。
韩志霞在《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自我控制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具体表现为,中等及以上体育锻炼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更有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改善[7]。王浩在《“互联网 + 体育用品购物”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中指出“互联网 + 体育用品购物”可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多方面的需求,对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有积极作用。马成在《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体育社团参与行为之相关研究》中指出体育社团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热情,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王永凤在《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中指出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正相关,课堂氛围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影响最大。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国外研究现状
我对国外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国内的某些学者对国外的一些课外体育俱乐部的书籍的译文以及和一些专家学者从国外带回来的一些文章。下面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国外文献:
西方发达国家是最早研究课外体育活动的国家,其中美国和日本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有许多地方尤其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国外学者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例如HerbertwMar和binaKleitmanlgl认为在现代体育中,高校课外体育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开展青年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NanCyDarling、LindaLCaldwell、Robertsmith指出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社会化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其次,国外学者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对课外体育活动行为进行解释、说明和预测。例如,戴维马修斯(美)在《美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6]一文中 指出美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种类很多,规模在10至45人之间。由于学生把参加体育俱乐部作为校内和校外交往的一种手段,有许多学生同时加入几个俱乐部。学校也更加重视校内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经常指派校方人员担任体育俱乐部的指导员或协调人。美国高校现有各类俱乐部12000到16000个,平均每10个学生就有一个体育俱乐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tiyu/80345.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