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宝钢为例【字数:7245】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避免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钢铁行业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重污染行业,在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的两重压力之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环境会计在企业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环境会计的核心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起步比较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改善的问题。
首先,本文介绍了环境会计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等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归纳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宝钢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其他相关资料,比较、分析和归纳了宝钢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情况,发现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大部分是文字类信息,缺乏一定的量化数据;公司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环境会计科目,也没有环境会计相关信息的补充说明,只是在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了披露;公司缺少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的;公司虽然进行了能源审计,但没有一个综合的环境审计等等问题。最后,从国家、企业、社会公众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和对策。国家应统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出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政策、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等;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增加环境会计的审计报告,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等;社会公众应关注并监督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等。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钢铁行业;宝钢公司
1 引言
18世纪60年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的成功在给人类社会提供丰厚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屡屡遭到破坏,从而阻碍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一大难题,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环境学家开始逐步研究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1992年,基于保护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上通过,环境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1999年,《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通过联合国发布,这也意味着规范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正式产生;我国在2001年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6年10月,xxxx决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大战略正式开始实施。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和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环境会计由此产生。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进步,伴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在消耗能源、资源的过程中也发展的更加迅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资源的急剧减少、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都与企业对环境污染防治的不够重视分不开,严峻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目前正处于十三五规划期间,虽然工业化进程依然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但因采矿业、钢铁行业带来的废渣、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就肆意的到处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浪费,导致空气质量得不到改善,也阻碍了我国在可持续道路上的发展。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发生了多起重大环保事件,例如:2012年,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违法排放工业污水事件;2015年,安徽海容电源动力有限公司厂房化成工序失火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等。我国的上市公司差不多已经有两千多家,但据调查几乎有一半的上市公司没有对污染事件进行披露。显而易见,目前我国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程度还是很低的,更别说那可以数得清的几家自愿披露的公司了。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重污染行业的典型代表——钢铁行业进行研究,能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探求披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飞跃、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1.1.2研究意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当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我国不少企业都不同程度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自身经济。企业的核算成本因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加而加大,这意味着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环境风险。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企业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为了有效改善我国环境的现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我国的经济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的状态,但不充分利用资源、不合理分配资源以及严重浪费资源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它直接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制度,尽早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显著特点。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循环建设和产能过剩,使得粉尘、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在这种现实状况下,选择钢铁行业作为典型对象来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既具有代表性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西方就开始出现了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现如今,国内、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都相继取得了一些成果。环境会计问题开始得到世界学术界的关注是在Beams(1971)发表《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Marlin(1973)发表《污染的会计问题》之后,至此,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正式揭开。1997年,联合国会计专家组(ISAR)发表了《企业层次的环境财务会计和报告》,它为环境会计和报告的发展提供了实务指南,次年,ISAR在会议上讨论并修改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重新规范了环境会计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并系统阐述了环境会计的国际准则。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着手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们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首先,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方面:1996年,JerryG.Kreuze、GaleE.Newell二人提出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当包括:环保法律法规、企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要分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要尽可能如实说明发生的环境事故并及时商讨和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等[23];2003年,Patten、Trompeter两位学者认为环境信息披露涉及三个内容,即环保法规、环保风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2004年,Dorweiler认为企业应该将环境管理与日常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环境文化。2005年,Yakhou提出关注环境就是要重视企业的财务报表,环境法规详细的说明了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样一来,企业在尽义务的同时,环境的固定资产可能会增加;如果企业违反了环境法规的有关规定,需要进行一定的赔付的话,那么环境负债也就相应的出现了。另外,Pahuja(2010)在其出版的一本介绍环境会计与报告的书中对环境会计、环境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且还提出了如果要处理好环境会计信息问题,就应该建立一套监管体系来加以完善和巩固。KrishnaMoorthy和PeterYacob(2011)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环境政策的工具,不能忽略它本身也是属于日常监督的一部分的[27]。NickBarter和JanBebbington(2013)提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29]
其次,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方面:2003年,从Holland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美国和英国的企业一般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信息,而日本则会通过某类特定的栏目或者企业的环境手册甚至其他方法来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信息。Romi(2011)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了不同国家间环境会计披露方式的差异,他发现多数国家是更倾向于披露在年度报告中或者报告的附注里。Kolk教授(2013)发现荷兰的两家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大部分都是文字说明,虽然都是些定性描述,但语言却生动富有力量,他认为这样的文字信息给荷兰的两家公司带来了许多好处。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上:Belkaoui(1976)、Ingram和Frazier(1980)等学者提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不可分说的密切联系;Matsuo(2001)抽取了几百家上市公司,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企业的规模是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正比例的关系;接着,从Ferguson(2002)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那么为了投资者更加清楚的知道该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企业就应该要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因此,该学者认为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又一个因素是企业的负债程度。研究人员X.H.Meng(2013)认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参与者会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营业额,也会影响到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因此,企业要不断反思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大小难题,吸取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自身的领导能力;而且,决策人员之间也要相互取长补短,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随之,MichelMagnan(2014)提出企业治理是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又一重要因素
,企业治理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MerveKilic(2015)认为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企业的特征,包括企业的规模、经营情况、所属行业等综合方面的特征。
最后,在有关环境会计的法规和报告方面:西方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像美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日本和欧盟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众所周知,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安全观念的国家,从1999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日本已经出台了近700多有关环境和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规划报告等,如《环境会计导则》、《环境友好行动促进法》、《环境现状与课题》报告等。另外,英国在1990年通过了要求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环境保护法案》,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了《环境负债补偿责任状况报告》,加拿大的会计师协会颁布了《环境绩效报告》等多部调查报告。除此之外,一些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观点:MoiArthurPJ(2012)认为要想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就要加大环保方面有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而且还要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推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成果建立成功建立。Kimbro(2015)博士认为环境报告的出台可以从正面为市场提供更多直接的信息,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1.2.2 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方面:2002年,国内学者李心合认为企业如果将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结合,将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结合,综合分析环境会计信息会更加的全面系统;2005年,孟凡利强调环境信息披露需要包括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和环境开支在财务方面的影响;随后,段洪波等人(2011)提出政府要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会计准则,以此来促进环境会计的推行。后来,胡晓玲(2012)年提出了我国的上市公司应该披露他们存在什么样的环保问题以及采取了怎样的方法去应对和解决[1]。2013年,李朝芳介绍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基本理论,提出要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各个部门要互相监督、相互制衡,这样才有利于构建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体系。2014年,马远洋提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全面不利于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评估,政府和人民群众也因此不能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的看法。2015年,郝雅楠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大量数据后发现,我国超过一半的钢铁企业披露了政府环保补助、企业环保项目投资等方面的信息,由此可见,我国通过大量的补助来确保企业的环保投入,国家和企业都加深了对环保问题的了解。
其次,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方面:2002年,孙兴华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选择在原有的会计报表中添加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这种方式被称为补充报告式;随后,许家林等学者在2004年提出通过财务环境报告的方式进行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有关内容;不仅如此,2012年,仇淑平提倡采用独立报告的方式披露环境信息,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助于考察企业的整体业绩。唐佳(2013)认为企业应该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且要单独列式说明未能披露在年报中的信息。马远洋(2014)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发现,我国企业在披露信息时欠缺,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独立的环境报告,由此说明了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不是很成熟。郝雅楠(2015)发现我国的钢铁企业大部分会选择披露在董事会报告中和报表附注中,但是披露的信息都相对分散。
再次,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上:王建明(2008)指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企业的性质是存在相关关系的,比如说某企业是一家钢铁企业,而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重污染行业,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这类企业应该重视、加强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与上述国外学者观点相近的国内学者李朝芳(2012)同样认为企业的规模影响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同样,对污染行业的企业来说,如果它的规模越大,那么政府、环保部门、社会公众的视线就会更加集中,所以它们会选择去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2];除此之外,肖华(2013)认为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压力也会影响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程度和质量。郝雅楠(2015)提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国有控股程度之间存在着相关管关系,她发现,企业的国有控股比例越高,承担的责任就越多越大,就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她认为国有控股比例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呈正相关的。
相比之下,对于我国而言,因为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环境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报告等还不是很多,不过,国家环保局在2003年发布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在2007年的时候发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只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例如,2013年,闫蕾在研究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被动披露信息、披露方式不严谨、披露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她提出了我国需要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法规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等的建议[3]。董淑兰(2014)也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存在内容过于单一、不统一等等其他缺陷[22]。唐佳(2015)在其研究中表明,我国需要加快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会计的具体要求,搭建符合我国现实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1.2.3 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从各种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在环境和环境会计方面的研究确实比我国做的要先进,他们自身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而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还处于逐步摸索、研究的阶段,尽管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其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够系统,没有实际指导性,与西方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环境会计的实务推进方面显得还很薄弱。还有,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更侧重于引进、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然后加以改善、利用之后得出适合我国现实状况的研究方法。总而言之,在世界的自然资源供应能力不足甚至已经出现超负荷运载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状况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经是势在必行,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首先,本文介绍了环境会计产生的背景,阐述了研究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说明了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环境会计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个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促进我国环境会计良好、稳定发展的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借助大量文献对我国钢铁行业在这方面的现状进行描述,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归纳法、文献研究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等方法,结合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其中的两种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综合归纳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参阅大量的书籍、期刊、文献,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归纳了宝钢公司目前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案例分析法。本文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牢牢把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基础理论,分析宝钢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问题,旨在更深层次的探寻我国钢铁公司在此方面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给出建议和对策。
1.3.3 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内容新颖。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会计新兴分支之一的交叉性学科——环境会计,它也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企业参与的社会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管理情况进行计量和报告。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既可以满足社会各领域的需求,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紧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上,结合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例,研究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我国环境会计的长远发展。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述
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不管是站在政府的立场还是企业的角度,进一步探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都是他们理应肩负的巨大责任。
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
2.1.1 环境会计的概念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作为会计新兴分支之一的环境会计,一方面,它是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将货币作为其主要的计量单位,确认、计量和记录因环境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如环境污染费用、环境防治费用等),并合理的报告通过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诸多效益,进而结合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的评价、估量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成果所产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另一方面,它也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社会利益作为切入点,对企业参与的社会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管理情况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项管理活动。
2.1.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
所谓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的是针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企业对其进行揭示,它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592.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