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我的课例研修情结【字数:】

2023-04-14 15:0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我的课例研修情结
高 敏 一、走进国培,感悟课例研修。 自从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的国陪开始以来,实验中学作为师大的附属单位,就责无旁贷的作为影子学校,承担了对影子教师的培训任务。几年来,已经迎来送往了几批影子学员。作为带教英语学科的负责人和带教导师,我身兼两种角色,见证了国培教育培训工作的日益缜密和完善。在和影子教师的合作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每位影子教师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培训机会,认真听评每一节课;积极参与到带教导师的备课过程中,细致的观察记录课前、授课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和导师一起进行课后反思,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影子教师的成长。在共同切磋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全组教师也收获颇丰。 2012年11月份,影子教师带来了课例研修的任务。当时,我心里有些茫然,课例研修是什么,需要研修什么,怎样做课例研修,这些都让我感到困惑。抱着学习的心态,在完成繁忙的教学任务之余,我带领英语组全体教师,加入到课例研修的团队中。我制定详细的听评课计划,和影子家长一起完成带训计划,落实到每一天的安排;我们每天精心备课、认真打磨自己的每一节常态课;各备课组全员投入到优质课的打造中,优质课的呈现体现了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精心准备教研活动,带教老师和影子学员一起交流个人见解,在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中,每一个个体都有收获与成长……每一次课堂生成,每一回师生对话,都在告诉我们,研修平台是带教导师和影子学员共同进步的平台。 我查阅了关于课例研修的资料,阅读了怎样做课例研修的书籍,还在学校的安排下去听了来自课例研修专家的报告。然后和6号Confidence家庭的影子教师一起,精心备课,召集全组教师听课,并评课反思,完成了课例研修任务。当看到张敬彩老师把去年我指导的课例研修报告作为今年全省培训展示的范本,分发到全市影子学校作为指导范例时,我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 为了进一步学习课例研修,今年我走进了国培的培训队伍中。形式新颖有趣的破冰训练,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专家教师的精彩讲座,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吹来了新鲜的空气。分享一线教师精彩心得的过程中,我更多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希望也能有破冰之效。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后,我和全组老师一起,再次参与到课例研修的过程中,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二、在课例研修中,体验成长。 今年我们课例研修的主题是在小组活动中,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学生的参与度的研究。 1、备课过程中始终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特殊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这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愈加重要。教师既要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同时要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关键因素,它是衡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标尺之一, 直接影响学习结果。研修课例是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8 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第一课时,是一节听说课。授课教师通过将近两周的听课和我们的课下沟通,初步了解了学情。问路和指路的教材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交际用语,在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中都有明确的说明。七年级下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始终立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期望通过巧妙设计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切实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2、课堂教学,兴趣是课堂生成中小组活动的第一要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对小组活动感兴趣时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中,学习的参与度也会随之大大提高。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集中,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技能。近些年,初中英语教学也一直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不是来自于英语语言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英语教学活动形式。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热情很高,上课也积极,可是随着学习内容与难度的增加,这种热情便淡去,慢慢地学习的兴趣也没了,课堂参与度也随之一降再降。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家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可以把生硬的教材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在课堂导入环节,第一节课的倪老师,是以一个简单的图示,让学生来指路。在课后反思中,我们进行修改,让学生就怎样来河北师大实验中学,怎样去祥隆泰超市来指路,学生很熟悉,感到很有亲切感,有话可说,举手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在学新单词的环节,李老师巧妙的以体态语言授课的方式,让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把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crossing 等新单词的学习以chant形式加上肢体动作,带动大家都参与进来,学生的认知印象深刻,活动兴奋,积极性很好地激发出来,而且这个授课形式也利于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要进一步了解问路和学习指路的欲望。 3、课后反思,小组活动要提升实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认知,不断自我完善的建构过程。真正的建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心理学认为,人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观察主动认识,就会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状态,从而牢固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还可以帮助学生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迅速地选择和接受相关信息,并进行有目的的加工。课例中整个课堂活动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指路的重要句型后,先以paiwork的形式,学生操练问路和指路,然后groupwork小组活动的设置中,授课老师按教室区域设置了幸福路、平安路、感恩路等路牌,学生对街区的名称非常感兴趣,高高的举起了路牌,他们的兴奋被激发出来。每位小组长收到一份老师的书信,要打开信件到指定的地方寻找自己的礼物,孩子们很好奇,迫切地要朗读书信,寻找礼物。书信的内容,是老师设计的路线。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路线,然后由小组长去找回礼物。学生迅速的根据路线引领,找到了自己的礼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人人都关注自己的“藏宝图”,个别同学因未拿到自己的礼物差点哭了。在课后反思中,老师们提出授课教师的指令要更简洁清晰,可以节省一点时间让小组成员更好的研读书信,巩固指路的句型,并落实语言的实用性功能,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如果有时间话,可以让一组学生展示一下他们的书信和获得的礼物。这个小组活动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通过听力1b、2b的训练,怎样到达宾馆和饭店的问路、指路练习后,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身边的生活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有明显提升。 总之,课例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比以往更多的在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上下功夫,认真地观察授课教师和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在每一节的课后反思中,做课教师进行了说课反思,每一位老师就自己的观察量表和课堂记录进行了总结发言,老师们很真诚的谈自己的想法,中肯的提出调整和修改意见和建议,在下一位老师的授课中进行修改,不仅做课教师有很多收获,每一位教师,都在观察和思考中体验到了收获和分享的快乐。 课例研修,我们共同成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