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发展对策研究【字数:7377】

2023-04-14 15:0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发展对策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中国的民办教育从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已经40年,民办教育的数量快速增加学校类型与时俱进,这种发展趋势在全国广泛兴起。内蒙古自治区民办教育起步较早,紧跟国家政策,形成了高中等阶段教育为主,它包括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基础教育和民办高校在内的民办教育等。内蒙古各盟市都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民办教育的管理,内蒙古民办教育逐步规范,办学声誉得到提高,出现了一批办得好的学校,像独立学院类有代表的是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专科类的有代表的是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和赤峰职业技术学院;中学类有代表的是金马中学、秋实中学、包头江海学校等;幼儿园类有代表的是赤峰小博士幼儿园等。然而,通辽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东北亚三角经济区,是东北与华北的交汇中心,更是是内蒙古第二人口大市,全国蒙古族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民办教育虽然形式种类多样,但是其中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速度要比其他类型的民办教育学校滞后,更是远不如自治区内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如何抓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xxxx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教育促进法》贯彻实施这些法律意见的机遇,突破束缚通辽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实现通辽市民办教育加速式发展,这些就成为通辽市教育工作者的待解之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取得的一大成绩就是民办教育的恢复与建设。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里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组成共同发展的格局,民办教育不但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促进教育改革重要的增长点,民办教育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民办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民办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个人原因来说,201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我的同学大部分都选择了当一名教师,从13年我们开始就业开始发现好多学校都要的是985,211或者是国家直属师范类院校,教师门槛加大,13年那年考上正式教师事业编的较少,因为各种原因,大部分都选择了民办学校。这让我把通辽市民办教育中小学发展现状和全国全区的民办教育联系起来。随着通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很快,城镇化速度加快。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8.9万人,常住人口312.48万人,是内蒙古第二人口大市。2016年城镇人口148.5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7.5%。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指数达到101.7%(上年同期是100)[[[]数据来源:通辽市人民政府网市情概况-通辽市政府网http://www.tongliao.gov.cn/tl/jbgk/201712/10/content_3d3e52b294494206bae31ac54c2240f3.shtml]]。说明通辽市城镇化加快,常住人口的增加,使中小学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公办中小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民对教育方面的需求在加大。通辽市市区内的公办学校班容量都在45人以上,有的甚至已经达到或超60人。随着班额的扩大巨型小学巨型中学的现象显现出来。这些都是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得以发展的原因。

  2.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看,本选题的研究弥补了通辽市民办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为通辽市民办中小学的的研究探索一条新路。加强对于通辽市民办学校政策,管理,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还有利于丰富教育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教育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其次,从现实意义上看,本选题还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教育政策,为相关民办学校的发展,促进通辽市民办学校长久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把通辽市民办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无论是其民办学校整体还是个体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通辽市教育迈向新时代,走向多元化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民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促进教育的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组成通辽市基础教育阶段多样化办学的格局,对于调动通辽市民间办学的积极性,促进通辽市类教育协调发展,补充公立教育的欠缺,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研究针对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发展现状,探析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其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办学起到积极作用。

  (二)相关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本文题目当中所提到的民办中小学的定义是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的概括和陈述,它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个人或组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通过集资、投资、捐赠等形式,面向全社会中小学的办学活动。民办教育传统在我国历史悠久,民办教育的发端可以说是孔子办私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人口5.5亿,其中80%是文盲,到了2000年中国文盲降至6.72%[[[]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不识字或识字数在500字以下者为文盲,识500字以上而未达到扫盲标准者为半文盲。]]。政府为了进行扫盲教育,国家也在各地举办学校。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及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民办中小学教育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通过民办中小学的发展过程能看到国家教育职能上的不断完善,同时国内外学者对其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思索。

  在政策方面,我国民办中小学教育取得了发展,同时民办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也在不断完善。民办教育政策方面取得的成效在改革开放以后是非常大的,首先越来越健全民办教育相关政策法律。《宪法》确定了民办教育合法性地位,《教育法》指出了其公益性,以及民办教育和政府、教师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教师法》提出了民办教育教师资格与条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民办教育设立,组织与活动等。其次,一些政策性的问题得到初步解答。《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引入了一个依法管理、依法发展的法制化的建设轨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校的营利与回报问题,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2002年12月28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代表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了政府积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进度。2017年9月1日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使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根据民办教育划分阶段的研究,梳理了民办教育发展历程袁振国,顾明远,柳海民,劳凯声等对历史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建国后民办教育的历史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恢复起步阶段(1978-1986)是我国抱着试探性的角度发展民办教育;稳步发展阶段(1987-1991)是民办教育的总体特点就是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法规相对滞后;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是我国改变教育行政理念,由原来的注重限制、管制逐渐向鼓励、支持转变;规范发展阶段(2003至今)我国民办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善。这主要就我国现行民办教育历史进程的划分及其政策演变过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在民办中小学教育公益性和营利性上的研究。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劳凯声教授所指,在教育与市场的相互结合中正在产生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地反映了市场介入教育所产生的教育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蒙霞指出,贯彻社会力量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原则,不但是举办者的法律责任,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明确予以保证的政策性原则。刘建银在《准营利性民办学校研究》一书评述了这类民办学校的形成背景和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对涉及该类民办学校的组织及法律地位、与举办者有关的财产关系,最后深入论证了将民办学校严格划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解决关键问题。

  在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胡卫认为,要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管理的传统做法,当前特别需要从如何处理学校与政府的关系这个角度来明确政府职责,包括明确政府介入的范围。要完善三类中介机构,即研究、执行性中介机构,鉴定、评价性中介机构和民办学校的行业协会。李军提出政府要建立专门的民办教育管理部门或机构。这些机构在职能上要淡化管理职能,强化指导服务职能。要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尊重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王文源在《民办教育顶层制度设计之争》一文中,目前应确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边界,完善分类配套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对于现有民办学校,由其自愿选择是否申请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学校性质,给其留出充足的过渡期,这将有利于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周朝成、潘奇等学者同样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层次性,基础策略和支撑策略进行了分析。

  在地方民办教育现状对策研究,像《东莞市私立寄宿制学校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第一,介绍了东莞市的私立寄宿制学校是城市发展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第二,分析了私立学校寄宿制学校的现实困境包括学校内部管理的方面的问题,还有外部同行恶性竞争,政府管理有待完善;第三,探析东莞市的这类学校的有效管理模式。其他同类型的论文还有《大连市民办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沈阳市民办教育发展对策研究》,都是把民办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而进行讨论解决措施。

  目前,通过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分析与研究,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我国民办教育历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二是对我国目前民办教育方向及政策的研究;三是对国外民办教育的研究;四是对中外民办教育的对比。五是对一个地区民办教育整体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这些研究
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对民办教育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而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见解也是从中结出来的。

  2.国外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现状,英国的学校主要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英国的义务教育是主要是面对三岁到十六岁孩子,分为宗教学校和无宗教学校。在这一期间共又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教阶段(3-5岁)第二阶段是小学阶段(5-11岁)第三是中学阶段(11-16岁),16岁后义务教育结束同时进入第四阶段是高中阶段(16-18岁);英国的私立学校的学制阶段和公立学校差不多,就是一些入学点要早一些,有的是入学点要多余公立学校。像英国私立学校的幼儿园可以提前到2.5岁;而小学阶段的入学点是4岁和7岁;中学入学点就到了11岁和13岁。英国强调对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监管,一是中央政府更多更集中监管,比如通过国家引进课程标准,实际上将全力从地方教育局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二是制定检查和绩效标准。注重对教育结果的问责。为此英国还颁布了《1992年教育法》,教育标准办公室发布了《学校督导框架》作为评价工作的依据。随着颁发的还有《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督导指南》民办学校不仅有外部的组织进行严格的学校督导,同时英国也重视系统对学校的自我评价。不仅如此,英国还有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ISC),这个委员会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私立学校的发展[[[]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

  美国是具有代表性的分权型国家,在近几十年,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州对学校的控制也逐步加强。美国的私立学校的官方网站介绍,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是私立学校最为集中的地区。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统计,私立学校的写作水平和考试成绩都超过国家平均水平。而美国的营利性学校主要是在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方面,基础教育阶段几乎没有营利性学校。2001年,联邦政府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以考试成绩是否提高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规定了学校对家长报告制度。在2008年发表的质量报告(Quality Counts)中只有4个州得到F。

  日本的教育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民办学校功不可没。日本的民办学校快速发展是与其完备的民办学校法密切相关的。日本对民办学校的法律规定有很多,不仅有《宪法》《民法》《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还有近四十多年来进行了十多次的修改《民办学校法》,并且颁布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民办学校的性质,教育行政,学校法人等方面做出了详细法人规定。

  韩国在1948制定的韩国宪法中阐明了教育的机会均等,并且以宪法的基本精神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的的教育法和教育法实施令。这时有权设立私立学校的原则上是财团法人。但是由于4.19民主化运动,除了社会和政治动荡不安之外,部分私立学校收高额学费,使家校矛盾频繁发生。因此,1961年《教育相关临时特例法》颁布,这时学校法人第一次在韩国法律层面出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通过对我过民办中小学办学现状的整理,结合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与归纳,整理现阶段民办中小学学校管理,发展现状,对通辽市民办中小展开发展对策研究。对通辽市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查找不足并且提出对策,更好的促进通辽市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促进通辽教育的协调发展。研究的主要环节:立论目的—基本理论探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以走访调查,利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的研究方法,较为完整的介绍了通辽市民办中小学整体的发展历程,整理通辽市民办教育发展脉络。分别对民办中小学的地区分布,类型,师生情况,进行分析,又对通辽市的民办中小学办学特色和现存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进而充实对通辽市民办中小学方面的研究,为通辽市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访谈法。通过访谈法可以遵循特定的目的,按计划层层深入,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更能得知现存现象背后的原因。根据每个学校的发展情况不同,对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思维校长进行了访谈,分别就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办学特色、现阶段发展情况、新阶段待解决的难题和学校规划做了交谈,为我的论文撰写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我的论文分析研究深度上有很大的提升。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结果容易量化,调查结果便于统计与分析。本文共共用了三张问卷,我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制作了《教师篇》《家长篇》《学校管理篇》三分调查问卷,保证了不同教师,家长,学校管理人员从不同角度看待通辽市民办教育的看法,而且也能保证数据的全面完整和真实。具体信息:表1

  从上表中可得出,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38篇,有效回收问卷577篇,回收率为90.43%。在此基础可以看出本次调查问卷极具全面性。

  文献分析法,通过对重要资料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才能过得到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因此,本篇论文将民办中小学方面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了搜集整理分析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还把国内外相关学者民办教育方面的文献进行了鉴别整理,为本篇论文做理论分析框架。

  二、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发展现状

  在民办教育领域中,与民办中小学、民办高校相比,课外辅导类培训可能算是出现最早的,如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针对高考的辅导班就已出现。1992年,xxxx南巡讲话之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日渐凸显,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于民办教育的放开,也让更多人有心涉足民办教育行业,其中既有从公办教育转向民办教育领域者,也有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培训机构。通辽市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也切合着整个国家民办教育的发展,当前通辽市民办中小学虽然不断发展,但是主体地位还是通辽市公立中小学。但是,民办中小学确实在某些方面缓解了教育供求的问题,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教育的公益性,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者通辽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辽市市民办中小学校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何适应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如何解决学校运行资金问题。如何更好的促进公立中小学和民办中小学的协调稳步发展。从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发展现状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辽市民办中小学发展历程

  1.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的民办教育在1992-2002年间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通辽市民办中小学也从无到有,进行跨越式发展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7月31日,xxxx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教育受政策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在xxxx南巡讲话后,社会力量办学快速发展,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立法层次也由规章提高到地方法规、行政法规乃至法律层面。国家力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1998年12月14日,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3-5年内,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1999年xxxx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朱镕基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也可以举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通辽市民办教育,为了适应通辽市经济发展状况,也开始涌现各类型民办教育,其中也包括民办中小学。2001年通辽市新世纪民办学校2001年建校,是通辽市民办学校规模最大的一所12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同时也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张桂英校长让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自治区与通辽市举办的各项教学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荣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重点实验校。同年,校长魏景莉从英国诺丁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通辽创办了英国语言学校,是一所英汉双语授课的民办学校。该校设有全日制小学,英语培训班,全日制中专,学前教育等。课程设置齐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通辽市成立的民办中小学在后期发展壮大的有很多。

  2.规范发展阶段

  2003年之后,我国的民办教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通辽市民办中小学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规范发展。这一时期,不仅是体现在通辽市民办中小规范办学,也能够从通辽市东北国际希望学校被并为通辽一中的科学合理的并校上体现。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民办教育的非国家性和公益性两大重要性质。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民办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事业。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的收费行为。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2007年1月,发布《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对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颁布。2012年6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加大了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力度。这一时期,通辽市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班发展,农村的民办中小学也相继成立。除了上述的政策方面给的改革支持之外,还有就是农村的撤点并校大环境的影响。1985年《xxx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义务教育法》初步目标是普及小学教育。在农村地区实现一村一小的规划,并规定小学到村庄的距离不可以超过2.5公里。据官方数据表示,1996年底全国的76%的县基本实现小学教育的普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生率和农村学生人数下降,农村税费改革,以及不断演化推进的农村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