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贸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研究【字数:751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天津经贸结构的调整进行了研究。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部分,主要讲述了天津贸易机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以及经贸结构的特点;第二部分讲述了经贸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经贸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天津对于经贸结构的调整需要解决的几方面核心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天津经贸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最后一部分,概括性的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问题、
关键词:经贸机构;天津;必要性
前言
经贸结构作为一国贸易的基础,经贸结构的改变,不仅对于该国的贸易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贸易稳定、快速的发展,无论对于贸易规模的扩大还是贸易机构的调整优化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我国贸易数量在国际市场中迅速增长,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与日俱增,使得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我们需要认清我国经贸结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整体性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经济贸易健康发展的阻碍。本文将针对天津经贸结构的必要性调整进行进一步研究,描述天津经贸结构的发展现状,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一章 天津经贸机构概述
一、天津经贸结构的历史沿革
贸易结构是指组成贸易活动主要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或比例关系,主要包括贸易活动中客体间、主体间、主客体间的比例关系,是影响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或产业机构情况的综合反应,直接关系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贸易水平与层次。广义上讲,贸易结构主要包括贸易双方的商品结构、贸易双方的方式机构、模式结构和区域结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彼此之间互相作用,彼此约束,共同发挥作用。狭义上讲,贸易结构通常指贸易双方的商品结构。
天津贸易结构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在1989年前,主要表现为委托出口、组织货源方面。70年代初期,天津建立了一批商品进出口基地,后来相继完善成立了创汇型工业品进出口生产的农业基地,1978年xxxx正式审批通过成为我国第21个进出口商品贸易基地。主要的贸易公司只是单纯的依靠外贸级公司或地方公司的收购站收购货源而存在,并非实际意义的进出口货物企业。1987年,天津建立了第一家对外投资公司,第二年便有一定业绩,真正意义的突破了全市自营产品进出口的零突破。虽然当时的天津外贸公司没有自营进出口能力,但是他们已经储备充足的货源、沟通客户、业务洽谈与储藏储运等相关的贸易环节都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后来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第二阶段是指1989年到1994年间企业获取自营机会,规模逐渐膨胀的阶段。1989年末天津的化工、轻工、食品、土产等8个外贸公司都具备产品进出口的自营权,为天津市创下1.8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自此,天津外贸不光解决了单一的产品收购贸易模式,而且逐步踏上自营的出口贸易轨道,规模愈发扩大。截止到1994年,天津产品的出口总额高达10亿多美元,与1989年相比增长了将近5倍。
第三阶段是指1995年至今,主要是企业的结构转型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进出口贸易不断膨胀扩大的同时,工业制成品比例逐渐增加,产品的结构开始进一步优化:将欧美市场扩大的出口量作为标志,产品出口市场的结构逐步优化;将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增长作为标志,进出口的结构趋于合理,市场结构愈发完善;将外贸公司、自营进出口产业与三资产业作为标志,产品整体的出口状况日趋优化。2011年天津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6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二、天津经贸结构的现状
我市对经贸易产品在出口方面,根据全球贸易的标准分类,1999年,天津市出口产品的初级产品占到71%,工业制成品为29%,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中没有显著的竞争力,创汇能力较为薄弱,属于粗放型的对外经贸增长类别;进入21世纪,我市的工业制成品占到全市出口总量的90%以上,农副产品的出口已经降低到8%。2010年,我市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31.65亿美元,占到出口额的25.2%,同比增长37%,是2001年的将近6倍,高新技术的产品出口额为4.92亿美元,占到出口额的4.1%,同比增长31.1%,将近2000年的25倍。
我市对外经贸产品在进口方面。90年代初期,天津市进口的主要产品为工业产品,今年我市的主要产品为初级塑料、羊毛、钢材、牛革皮、机场电路等进口产品的进口数量逐年倍增。2010年,天津市机电产品的进口额为13.66亿美元,高新技术的产品进口额为4.29亿美元,分别占到我市进口比例的31.1%、9.8%,然而合成纤维的长丝机织物、原木、苯二甲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原材料继续占据进口额的重要地位,能够极力弥补天津的资源短缺现象。
三、天津经贸结构的特点
天津经贸结构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呈现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商品种类齐全,结构开始优化,已经开始由最初的原料型初级产品的进出口转化为以工业制品为导向的产成品进出口的伟大转折,但是也面临不够合理的商品结构,最主要的劳动密集的产品的加工技术亟需改善。截至到现在,全市拥有以产品加工为主的出口企业2400余家,出口产品已经扩大到18种类别的800多个品种,其中包括水产品、纺织品、水泥、蔬菜、服装、机电产品、鞋类与水果等。在提高产品出口货源、产品出口生产方面,准确配合国际市场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与调整产品的结构,将工作重心放在机电、化工、轻纺与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上面,加强产品的质量与档次,逐渐摆脱产品传统的原料型产品出口,实现产成品的逐步转换,使产品结构得到完善。截至到现在,经过一系列调整产品出口结构的措施,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已经提升至66.98%。但是,与其他省市相比,天津市某些工业制成品的产品结构略低于其他省份几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制成品中具有附加值低、精加工与技术含量低的某些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比重较大,机电产成品的出口只占到20.87%,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制约了天津进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虽然天津已经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贸易格局,但是外经贸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方面有待提高。当前,天津的外经贸主体已经开始向多层次格局方向发展。截至到现在,天津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公司已经有2500多家,其中市县级别的外经贸公司265家,生产制造企业670家,具有开厂生产的进出口绩效的三资企业有1800多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正在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外经贸格局发展。我市已经有15家外资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的行列,超过千万美元的出口企业已有280多家。其中,外经贸企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企业整体竞争力欠缺、混合所有制进出口公司发展慢、起步晚、国有外经贸公司发展活力不够、私营公司进出口档次低、份额小,规模尚未形成。
第三,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结构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新兴市场的发展开拓有待提高。在我市自营出口的初级发展阶段,以面向世界、立足亚洲、开拓远洋、利用港澳,全面开拓国际市场的外销格局,我市除了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国家等组织的洽谈会外,已经在美国、日本、南非、香港、放过等地相继举办了天津对外贸易的洽谈会,进一步拓宽市场的对外贸易渠道。与此同时,采取积极的重点突破与集中力量的办法,在日韩等地多次举办了成功的对外贸易洽谈会,打开了日韩大门,使得我市对日韩的贸易市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截至到现在,我市对韩国的出口额已经达到49546亿美元,对日本的出口额为88796亿美元,日韩市场已经占到我市外贸市场的59%。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市在大力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巩固传统的亚洲市场的前提下,开始进一步拓宽欧美市场。同时,在亚洲、拉美与中东等市场也开始重点关注,市场的开拓工作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天津多次成功的举办了中国天津进出口产品商贸会、第三届APEC经贸博览会、第四届APEC经贸博览会、第三届APEC中小型企业技术交流讨论会与果蔬产品加工研讨会等大型的国际经贸交流洽谈活动,不断的提升我市的市场知名度,更好的提升了天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截至到现在,我市的出口国别与地区已经拥有148个,拥有稳定合作关系的贸易客户1500多家。2011年,天津对韩国、日本、欧盟与美国等四大贸易合作伙伴的出口比例已经占到我市出口总额的75%以上,对非洲、欧美等新兴的市场贸易国家的比例也在逐年扩大,但是我市总体出口所占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增加。
四、我国加入WTO以来天津的经贸结构变化
入世后,普惠待遇的稳定与扩大的最惠国待遇的出台将有利于天津的出口创汇。普惠制是国外发达国家在联合国会议的督促下,给予发展中国家所出口半制成品或制成品的非歧视的、普通的、非互惠的减免关税的一系列关税优惠制度,是全球贸易中最少的关税。进入WTO以来,虽然原则上说所有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都会给予我国普通的优惠制度,我国可以享受27个发达国家的优惠制度。半制成品与出口工业产品都可以享受单向的减免关税政策,这样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准入市场的程度,加快了我市的出口创汇。例如,发达国家向任何国家进口工业产品的85%都需要根据约束性的税率减让来进口产品的,其中有20%是根据最惠国的约束进行零关税的产品进口,这样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有将近19%的产品为零关税,这样有利于天津市提高对于发达国家的价格与效益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有利于我市出口可以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下来推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很多国家根据当地的法律推出反补贴、反倾销的案件逐渐增多,由于我市的劳
动密集型商品占据我市出口的主要地位,服装、鞋业与部分机电产品等一些优势产品的出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是的天津出口的情况产生较大损失。入世以后,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件裁决需要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法律规定的框架中,这样可以争取较为公平公正的解决,尽量减少或避免受损害的程度。同时,在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上重点会涉及纺织品或水产品等作为天津的主要出口产品,随着贸易自由度的逐步提高,进一步加快天津全方位的开拓市场,真正实现出口市场多层次的发展,增加出口创汇。我国用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进入WTO,对我国享受WTO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如反补贴的优惠、反倾销的优惠预计动植物免疫措施的优惠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优惠等。WTO货物贸易的各项协议政策如服装与纺织品协议、农业协议的全方位实施也为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带来了很多贸易份额。
第二章天津经贸结构调整的原因
一、天津贸易结构中商品结构方面
近年来,我市对外贸易的规模逐渐扩大,但是经济收益的增加却没有形成相应的比例。说明我市对外贸易的出口模式需要提高,但是仍然面对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与自主知识产权或品牌知名度等诸多问题。在我市商品出口的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市出口的商品具有较低的附加值。产品出口的附加值低主要表现为纺织品与服装等一些劳动密集性商品,虽然占到出口总额的将近一半份额,但是钢铁制品或机电产品等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比重只有20%,高新技术的产品的出口比例更少。其中,我市所出口的高新技术商品或机电产品的附加值也很低,市场竞争力不高,其中将近三成的产品是电子产品或机械产品,更多的是日用五金或金属制品等低附加值商品。虽然武清的服装、河西的皮制家具与和平的紧固件具有较高的发展势头,然而整体利润的增长幅度偏低于产值的增长幅度。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导致核心竞争力的降低。我市的大部分企业都具有薄弱的知名品牌与知识产权意识,只通过简单的来料加工、维修再造与贴牌生产来赢取供应链中较低端的利润。同时,我市企业在国际分工方面主要负责生产加工的环节,竞争优势十分微弱,大部分出口的商品都是贴牌生产,缺乏自身独立的知名品牌与知识产权意识,这样的商品结构对于我市经贸结构的发展势必带来一定的阻碍。
其次,受到我国多次调整产品的税率结构或退税产品结构,出现了出口商品退税率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一些技术装备、IT产品、生物医药制品以及部分国家政策所鼓励的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品的出口退税税率。这样的现象对于我市出口的增长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于我市的出口幅度带来一定的压力,加之,人民币的增值对于我市贸易公司中成本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市最近几个月的出口情况显示,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参与的纺织品企业的增幅也下降到156家。下调之后的出口退税率对于我市的出口带来一定的压力,很多企业虽然已经有所察觉但是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原材料、企业管理曾本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对于我市企业的贸易成本日益加剧;企业效益有所下降,2009年7-12月我市服装出口的总额为46789.34万美元,根据没有调整前13%的出口退税率测算的话应退税额为44235.67万美元,根据调整后的11%测算的话应退税额为37685.89万美元,减少了6998.78万人民币,对于企业的效益带来一定程度的降低。
最后,一直以来,技术密集类产品都是我市的弱势产品,对于此类产品的进口,虽然可以借助技术外溢可以获得一定的先进技术,弥补我市生产技术中的缺陷。然而,我市对于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到利用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为避免技术外溢都会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如直接出口整套的设备仪器,对于设备的安装、防护等问题都有自身企业专业的技术人员予以处理,导致技术扩散能力十分微弱。另一方面,我市进口的大部分仪器设备都是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淘汰的装置,对于我市及时获取高端技术具有严重的阻碍。我市进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羊毛、钢材与塑材等初级商品,其中占据较高份额的是化学产品、橡胶制品和纺织品,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污染性且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样的局势对于我市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二、天津贸易结构中市场结构方面
最近几年虽然我市的进出口市场出现一定的分散现象,但是仍然呈现过于集中的局面。从地域方面来讲,我市的对外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日韩与欧美,对于俄罗斯、拉美等一些新型的市场出口则没有过于重视。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市的主要贸易伙伴较集中于发达国家。2001-2010年我市的主要对外合贸易作伙伴的贸易进出口情况呈现不断的增长趋势,10年内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已经超过3倍以上。其中增长最快的应属美国,增长将近46%;增幅最小的日本也有15%,面临过高的市场集中度对于我市的经济安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与隐患。
市场集中度过高对于我市规避市场风险带来一定阻碍。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不但会产生相关产业或出口产品的单一化,对于天津市场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的改善造成影响,而且遇到某个核心市场面临突发的丢失或紧缩,都会对我市的经贸结构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市场集中度过高也会妨碍出口的扩大。市场扩大带来的结果便是外贸速度的增长。一旦劳动密集类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口,极易受到国外进口国家的反倾销控制,反倾销势必会为我市对外贸易产生极坏的影响。最后,市场集中度过高也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我市某类商品集中向少数市场或单一市场进行出口,很容易出现买方垄断或供过于求的现象,进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或出口成交值过低的场景。我市出口的服装便经常上演削价竞销的戏码,且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三、天津贸易结构中贸易方式方面
我市的加工贸易能力与全国水平比较,仍然凸显不出充分的优势,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市加工贸易具有不完善的联动效应。由于我市大部分生产能力都集中在中下游企业,且处于组装阶段或简单加工阶段,很多的中间产品的投入都没有替代产品,因此导致行业间的带动效应与关联性都很不完善;第二,我市的加工贸易发展较慢。2009年我市经贸进出口总额达170.89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67.83亿美元,占据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80%,低于普通贸易进出口的增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都低于普通贸易;第三,我市加工贸易的内部结构具有不均衡性。虽然加工贸易能够加快我市制造行业的高速发展,但是目前对我市贸易增长贡献大且占主导地位的部分仍为劳动密集类企业,如纺织品与服装等。这样的不均衡性导致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中属于第二产业地位的劳动密集类商品过分供给,导致我市同行业产品间相互替代,竞争十分激烈。基于贸易加工类企业几乎都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位置,企业具有极其有限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资源整合的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具有较低的产业附加值。最后,新政策的冲击。2009年8月23日,海关总联合署和商务部联合颁布了一批我市加工贸易的限制类名目。主要包括纺织纱线、家具、布匹、塑料制品及原料等一系列劳动密集类行业,总计1897个十位产品的税号,将近占据海关全部编码的近五分之一。新政策中关于针对名目中涉及的产品必须经过银行的保证后才可以实现管理。新政策标志着我市对加工贸易的政策给予了大力度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我市民营公司的自营贸易格局带来显著影响。据统计,我市上半年共有99家企业获得可办理民营自营贸易业务,其中包括洁具制造行业14家,服装行业18家,五金企业10家。占据这些行业的近40%。然而政策中规定针对2011年8月30日以前没获得贸易权的企业不予受理开设受限制商品的贸易申请,这样一来这些企业大部分无法顺利获得进行贸易业务的申请,进而直接影响到我市民营自营企业的贸易格局。
四、天津贸易结构中经营主体方面
我市经营主体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商投资与民营企业两部分的经营主体。引进外资后的负面影响已经愈发明显,其中有外商投资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已经制约到我市民营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外资产生的挤出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外商所投资的技术特征与投向来看,内资与外资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两者都集中在劳动密集类的加工制造企业,技术方面则集中于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普通加工行业,两者从根本上没有产生互补,甚至还会出现相互争夺同一个投资的现象。第二,外商对于我市本土市场的过分垄断,对于生产要素与本土资本的占用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投资的连续性增长。目前我国针对吸引外资的可行性审批与分析、环境管理等领域,由于受到较低或缺失的环境标准的影响使得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很多发达国家极有可能会引进不符合我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标准的设备、生产技术与产业转移到我国,进而妨害社会的公共利益,造成资源环境的污染。如我市的塑料、橡胶、电镀、造纸与印染等行业,这些行业在我市有很多,由于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等特点,进而已经成为影响我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行业。外商投资从本质上对于我市的财政收入具有不高的贡献度。据我市统计,截至到现在外资公司的实际税率仅有12%甚至更低,伴随我市外商投资的比例在区域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政府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我市的财政收入影响也愈来愈大。与此同时,一部分外资公司采取的定价转移方式在已经程度上加剧了我市财政收入的更快流失。外资企业利用提高进口配件与设备价格,减少产品的出口价格,最终产生名亏实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53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