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性格——绘本色彩与幼儿阅读兴趣的关联性【字数:7587】
一、色彩与性格
(一)性格的相关概念与分类
1.性格定义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最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许多的社会道德也在性格中表现出来。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也经过性格表现出来,并体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对身、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是性格的展现。
2.性格特征
每个个体的性格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其中包括有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具体内涵体现在:在态度特征方面,首先,表现在为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态度特征,其次,表现在对学习、劳动和工作方面的态度特征,最后,表现在对自己的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指的是个体在情绪活动中表现往往出来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强度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理智特征是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3.幼儿性格类型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家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将性格进行分类。性格也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知、情、意分别所占所占优势: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是指理智常常支配、控制和评价着个体的行动;情绪型是指其个体的情绪常常控制左右着平时生活中言行举止,不擅长于思考;意志型是指自身有一定的意志,行动方向明确,主动积极,被外界所左右的可能性较低。
根据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人们的性格可分为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根据个人的独立性程度,独立型和顺从型构成每个人的性格。独立型指的是有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长于自我独立的思考,外来因素不容易影响个体;顺从型是指对环境或者事物的变化有较弱的应变能力,对于他人意见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就接受,外来因素容易干扰个体。
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把人们的性格可分类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以下5种。A型性格情感稳定,社会适应性较为平衡,智力方面和主观能动性一般,交往能力较弱;B型性格情感不稳定,具备外向型性格的特征,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遇到事情性情容易急躁,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C型性格情感稳定,具备内向性性格特征,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表现的比较被动;D型性格具备外向型特点,社会适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比较会处理人际关系,组织能力较强;E型性格情感不稳定,具备内向型特征,社会适应性一般或较差,有较差的交往能力,但比较喜欢独立的思考,具有科学的钻研精神。
另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比如说按人们的体型、血型对性格进行分类。
本次论文研究中主要采用著名的儿童心理医师格林斯潘分类方式:第一种是活泼好动型。这类幼儿对所有的事物都显得格外热情、更容易产生好奇心,并且性情急躁,难以使他们满意,有时会让成人产生如履薄冰的感觉。第二种固执叛逆型。这类幼儿常常会有固执、逆反、控制欲强的表现,还很喜欢跟成人表达否定的想法,甚至有时会将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有意演变成一个复杂的事情。第三种是散漫型。这种性格的幼儿在理解他人的意思和与他人交流时会比较困难,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集体活动或是合作活动时难以加入,属于慢热型。第四种是自我型。这类幼儿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他们向成人索取的需求很少,刚开始接触你会觉得这样的幼儿较为讨人喜欢,由于他们乖巧,愿意听从成人的话。接触时间长了之后会发现,孩子很难适应周围环境或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在集体中很难变得活跃。
(二)色彩偏好
1.定义
色彩偏好是指人在心理上所喜好或偏好的颜色(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通常也称为色彩偏爱,色彩喜好等。面对同一种颜色,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回避自己不喜欢的。
2.影响因素
色彩不是独立出现的,不同的人对于色彩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喜好,色彩与物质的其他属性同时存在,比如说粉色的花朵,粉色的帽子。一个人喜欢粉色的花朵,但未必喜欢粉色的帽子,所以说所谓的色彩偏好只是一个根据规律所得出的概括。年龄、性别、性格、受教育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各类社会环境和小环境等等因素会对色彩的偏好产生影响。在20世纪30~40年代,德国巴斯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思﹒露西在性格与色偏好的关联性方面有过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简单的色彩测试法(Luscher Color Test),这种方法使用了深蓝、蓝绿、橙红、鲜黄4种基本色卡,灰、褐、紫、黑4种辅助色卡,让被试者根据喜欢的程度进行排序。从发展的方面来说,随着个人经验、年龄、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因素的变化,一个人的色彩偏好会随之改变。
此次研究主要从性格方面来分析其对颜色偏好的影响程度。西田虎一在其专著《色彩心理学》中曾经叙述过:颜色揭示万物的内容,起人们种种感情变化,同时也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性格。从这句话中能够出,个体性格与人的颜色偏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一种是通过个体选择的颜色或者是组合成的颜色来判定他们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测试方式叫色彩性格测试法,例如,金字塔测试,露西亚测试,符号颜色测试等;另外一种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内容为人格类型,来对不同人格类型的色彩偏好进行比较。但是这样的测试方法缺少一些理论的支持。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是通过人格量表进行研究,如EPQ、16PF等,从不同角度,研究者证明了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通过色彩偏好反应出来。在人们惯有的意识当中,人们经常会将暖色调与外向人格相联系,冷色调与内向人格相联系。一般来说,情感丰富、率真豪迈、自信乐观的外向型的人大多数偏向暖色。反过来说,一个理智多谋、沉着冷静的人基本偏向冷色。E.伊恩修以个体对色彩的不同喜好为根据,将人的性格分为暖色和冷色两个类型。红、黄等暖色是暖色型的人群所偏好的,能够对外界带来的刺激敏感的反应,根据环境或是情况的变化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与社会等的关系,是一种外向型人格,具有客观性;冷色型的人更喜欢蓝色、绿色等冷色,对外界不敏感,对新环境的反应能力不强,是一种内向的人,具有主观性。日本色彩学家稻村在探究中认为,具有旺盛的体力和精力及矢志不渝、自信精神的人偏好红色;具有乐于进步,开放活泼、喜爱温和的生活的偏好橙黄色;理想远大且具有愿意为他人奉献牺牲的人偏好黄色;能够以客观的态度评价他人、思想解放爱好和平的人偏好绿色;性格内向、凡事愿意承担责任不退缩,但思想较为保守的人偏好蓝色。
3.幼儿的色彩偏好
早期,研究者在观察中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对明度有较为明显的偏爱,对于彩色有偏爱而对纯色无感。出生3个月的婴儿偏爱长波,即红黄色系,不喜欢短波即蓝绿色系。在此后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婴儿对白色无喜爱的情感,对色调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比起黄、绿,四个月大的婴儿更加偏爱红、蓝、紫此类色彩。对4-6岁的幼儿来说,红色和黄色使他们最喜欢的色彩,后面依次是蓝色、绿色、粉红、橙色、紫色、黑色。除了对橙色没有明显差异的喜好外,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讲,他们对于其他的色彩偏好有着显著的差异。幼儿性别不同对于色彩的偏好也同样有着明显的差异。男生相比女生来说,更加喜爱黄色和蓝色;女生相比较男生来说,更加喜爱红色、粉色、橙色、紫色。幼儿的性别对粉色和紫色的喜好来说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幼儿色彩偏爱的研究通常是根据幼儿的关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这种方法依然缺乏一些信度和效度。通常来说,儿童都对暖色调以及鲜艳色调比较偏爱,而对于冷色与灰暗色调有较少的偏好。
(三)幼儿性格与色彩偏好
通过翻阅关于颜色性格学的资料及观察,我总结出了不同性格的幼儿所偏好的色活泼好动型的幼儿,他们对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充满了好奇,凡事乐于探究到底、性情爽朗、活泼伶俐,对人热情,喜欢与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他们大多喜欢红色系;例如:幼儿A在班级中几乎跟每个幼儿都很友好,具有领导能力,在自由活动时起着指挥的作用,在小组游戏时,很多幼儿都喜欢和A一起游戏。在对A的观察中发现,该幼儿喜欢穿粉色的衣服,在选择绘画颜色时也常会选择红色系,选择玩具时也会选择红色系的玩具积木。
固执叛逆型的幼儿,最爱与人较量和斗殴,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的亲人,都不服输,好胜心强,比较好动,他们大多喜欢黑灰色系。例如:幼儿B凡事都爱争第一,所有的事情都争强好胜,偶尔还会跟其他幼儿发生争吵。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了解到,在家中与家人也会有因为好胜而与家人闹脾气。观察中发现,该幼儿对于黑色的东西有一定的偏爱。
散漫型的幼儿,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于探索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兴趣,能够很好的调节自我意识,但平时的行为较为自由散漫,她们对于黄色系比较偏爱。例如:幼儿C在集体活动中常常会被周围的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比如新置的玩具或是图书。曾询问他最喜爱的活动是什么,他讲述的都是一些科学探究类的活动。观察中发现该幼儿比较喜爱黄色或是橙色的物品。
自我型的幼儿,喜欢一个人做事,性格较为内向,不喜欢与他人交流,对蓝色系有偏好。例如:幼儿D很少与教师和同伴交流,每当有集体活动时,除非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会主动参加活动,区域活动时常一个人在旁玩玩具。该幼儿在阅读书籍或是绘画选择颜色时会首选蓝色系。
(四)色彩对性格的影响
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对色彩的喜好,孩子的快乐或悲伤情绪可以通过他选择的颜色来观察。对色彩无意识的一种选择会变成幼儿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能够透露了幼儿内心的不被成人所了解到的世界,是他的深层的性格与气质特征。如果幼儿表现出对某一种色彩的极端喜好,能够发现他的
性格特点存在某些明显的问题,这种明显的个性特征通常可以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缺点,教师和家长要学会通过幼儿平时的表现来发现,正确引导幼儿对于色彩的学习能够更好更适宜。颜色能够揭示幼儿内心世界,我们发现,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发现者和引导者,学习掌握色彩引导的方式,就能够简单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色调渐近的方式,或是让幼儿多去接触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或是美术作品,不但能够改善幼儿某些极端个性,而且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习惯,还能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若是能有效地运用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并能有效地、灵活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起来,这样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现在这个充满了信息和五颜六色的社会中,幼儿心理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色彩的影响。幼儿对于色彩的喜好并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有的,有的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因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既然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就应该加强警惕性,在对待幼儿世界里的色彩时,需要成人更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孩子选择图书、玩具、用品,应该做更多的考虑,要充分考虑到其色彩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提供给孩子丰富缤纷且健康的色彩,支持着幼儿内心小小的世界。对颜色的选择很可能展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秘密,如果幼儿对某种颜色有极端的偏好的话,他的性格可能会有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是在儿童色彩心理学上所发现的,在这样的研究发现下,为了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应该让孩子尽可能接触多一些的其他颜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色彩性格特征。这对于幼儿所阅读的读物来说就有一定的要求,幼儿所阅读的读物中的图画设计既要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求,又要让作为幼儿第一引导者的家长能够接受。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通过对关于儿童色彩偏好的追踪调查后发现,以幼儿的思维方式来说,颜色与线条有着它们特定的含义,如果有两种不同的颜色重叠在同一幅画面中,那么心中有两种不同的愿望或感觉交织在一起。
二、幼儿绘本的概念及相关属性
(一)绘本定义
绘本,英文称Pi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种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是结合讲故事和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的读物。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二)绘本中的色彩
绘本的设计充分运用色彩学原理,做到让绘本中的色调协调统一。色系包括冷色系与暖色系两大部分,在两大色系之下,又可分出各种更细的颜色不同的色系。在绘本的画面中,色彩的配合和谐非常重要,如何利用色彩来突出绘本故事的主题,设计出符合儿童的绘本其实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幼儿只能通过直观的图画来感受故事,难以像成人一样感受理解体会故事深层的情感和内涵。
协调的色彩搭配可以让幼儿直接真切的感受到故事的主题和情感。现在绘本中常常会使用到马卡龙色、复古色和森林色等。马卡龙色象征着一种淡淡的清新的感觉,清新又可爱的颜色适合表现温馨可爱的主题。复古色象征着一种旧时光的感觉,能够让人有一种回到过去的古老时光的意境,充斥了神秘的氛围。森林色顾名思义,象征着一种小清新的感觉,引领读者似乎置身在静谧而悠远的森林之中。高明度,绚丽的颜色给人带来一种明亮而愉快的感觉;明度低且混浊的颜色给人带来一种沉闷的感觉;一个具有强烈对比的色调给人带来一种兴奋感;弱对比的色调给人带来一种沉静感。所以说,不同的色彩特点可以反映绘本的主题,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觉。
(三)绘本色彩的联觉
1.色彩联觉
色彩的联觉,指的是色彩知觉过程中,人们自身感觉分析相互作用的联想性知觉。美国学者波林曾指出:视网膜现象的每一种陈述都涉及心理学问题。因为联觉现象,色彩才会使人有了冷暖、悲喜等心理共感。
2.绘本中色彩联觉影响
人的情感常常容易被色彩所感染,从群体的实际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心理活动收色彩很明显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与情绪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也能感受到颜色对我们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颜色可以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色彩的内在本质。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视觉,而颜色对视觉的刺激最大。人的行为举止常常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而情感会受到颜色的影响,所以说颜色会影响人的行为。比如黄色的阳光,绿色的大树,蓝色的溪水,看到这些色彩,人们自然而然的会在脑海中联想到与生活经验相关的自然对象,这也是最原始的一种联想。例如,红色,会让人有这样的感受:热情、激动、冲动、刺激、兴奋、喜悦或是严肃;绿色象征着年轻、生命、清新以及蓬勃的生机;蓝色会给人带来一种安静、平和、悠远以及冷静的感觉。之所以认为绘画的第一视觉语言是色彩,是因为在绘本中,绘画是图书的关键所在,在绘本的整体结构中就变得非常明显。不管是幼儿还是成人,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对于画面中的色彩都会较为敏感、本能地去自己调动的想象与共感,感受从色彩渗透出的情绪情感,产生内心的共鸣。绘本中颜色在对故事中情绪感受的描写和主题氛围的衬托等方面有强大的影响力,是人物造型和整体构图所远远比不上的,所以色彩设计通常能够帮助确定画面整体基调和对情节的转折递进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彭懿先生在《阅读与经典》一书中说:经典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表达的主题是在色彩联觉作用的帮助下完成的,在绘本设计中,特别是在以不识字的幼儿为主的读者群体中,有特别显著的表现。
《长大做个好爷爷》(图1、2)就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色彩这一无声却丰富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以幼儿的思维难以理解接受却又无法回避的的主题死亡。整个绘本使用明度较高的暖色为主,用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般充满诗意韵味来表现死亡这一严肃的主题。这本被翻译成十三种语言、获过国儿童图书奖和法国科罗诺斯文学奖的绘本。绘本故事简短感人,但却利用恰如好处的色彩设计使一个难以表述而又极其重要的主题以最为温暖感人的方式传递给幼儿。
绘本《菲菲生气了》(图3、4、5),在2000年荣获美国凯迪克银奖及夏洛特·佐罗托夫金奖这本绘本最吸引人的特色在于将孩子的无形的情绪感情以及控制处理情绪的过程用不同色彩的图画自然清晰的表现出来。如树木和绘本中的任务被红色、紫色线条禁锢着,充分表现了孩子生气愤怒的时候不可控制的情绪。接着菲菲在自然的怀抱中,情绪逐渐平复,颜色也逐渐变得稳定和谐。在菲菲最后情绪平静地回家的画面,画面色彩变得温馨舒适,造型也恢复圆润。很多情绪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利用丰富的色彩能够将读者代入与主人公相同的情绪感受。
朱成梁所绘制的绘本《团圆》(图6、7),整个绘本中都充斥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画面,作者把故事图画中的气球、灯笼、服装色彩都设计成了喜庆的红色,通过颜色带来的一种联觉影响巧妙的突出其团圆的主题,并且能够烘托出过年的喜庆的气氛。整个绘本中重点突出红色,就很好的渲染主题,能使读者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三、绘本色彩与阅读兴趣的关联性
(一)幼儿阅读兴趣的影响因素
1.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优劣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的最直接因素。绘本的故事情节,绘画风格,色彩的搭配都会给幼儿带来最直观的体验,都会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
2.阅读氛围。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周围更加显眼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创设一个温馨安静的阅读气氛,对幼儿阅读兴趣的提高很有帮助。
3.教师的指导策略。是教师的任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幼儿对阅读绘本产生兴趣,在平时的集体活动或是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让幼儿感受到绘本阅读中的乐趣,引导他们产生阅读兴趣。
(二)幼儿对绘本的选择偏好
1.研究方法
研究者随机选取某幼儿园的60名大、中、小班幼儿为被试,大中小班各20人。男孩、女孩各30名。研究者从幼儿平时阅读的绘本中挑选了30本,并咨询专业美术工作者对其绘画风格和色调进行鉴定。30本绘本的绘画风格可分为写实、抽象、装饰、超现实主义、幽默五种类型,每种风格的各6本。冷、暖色调各15本。每种绘画风格都包含冷、暖色调各3张。每本图书按绘画风格与色调进行编码。
2.研究步骤
主试将30本绘本以6×5的排列方式随机平铺在桌面上,指导幼儿按喜好程度依次进行分类(见表1)
表1幼儿对绘本喜好的程度分类
最喜欢最不喜欢
等级1 2 3 4 5 6 7
N=30
分数7 6 5 4 3 2 1
选择数2 3 6 8 6 3 2
3.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装饰性、幽默类绘画风格和暖色调的图画书封面更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见表2)。色彩的表现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是非常直观清晰的,能够先于物体而影响人们的情感。而、12岁以下的儿童对物体的线条和形状的感知不如对颜色敏感,所以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在儿童绘本里对幼儿是否可以理解绘本的主题以及想表达的情绪情感至关重要。儿童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比较单纯的,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快乐的、有趣的、每天都可能有奇妙的事情发生,所以儿童喜欢纯色、或者明快的色彩,不喜欢调和的、复杂的、暗淡的色彩,因为复杂暗淡的色彩他们还无法理解,无法有心灵上的共鸣。相应的,好的儿童绘本正是迎合了儿童对色彩的这种偏爱,主要用明快的暖色作为画面的基本色调,如亮黄色、亮红色。即使是遇到悲剧的情节,在用冷色渲染伤感忧虑氛围的同时,旁边也会加少许明亮的暖色来象征着希望和光明,给儿童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勇气。这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395.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