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真正的艺术化【字数:】
黄会英 我们经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如何运用艺术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教学中师生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去学习呢?这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曾有人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输入关键词“老师打学生”有407万条链接,而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学校中,出现了许多在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采取不恰当地方式处理问题而导致的一些事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这些事件中,可能是某些学生如我们教师所认为的“恶习不改、学习态度极其不端正、对老师的苦心劝告不领情……”,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程瑜认为:“现在的学生普遍个性意识突出,在面对比自己更强的老师时,逆反心理也会更强。加上家长的权利意识提升,对不满足自己愿望的老师,也会发生矛盾。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老师权力更受约束,受到的压力更大。”但是,师生间不应该存在谁是强势、谁是弱势群体之分,如同父母和子女一样, 如果有强弱之分,那说明这两个群体已经不和谐了,但实际上当前仍然是老师离不开学生,学生也离不开老师。事件发生后,没有一方是胜利者,学生身心受伤;教师的职业生涯或许就此中止;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顺利地进行;家校关系紧张;师生双方对峙……。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如何在新形势下,从我们自身找原因,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思路,采取恰当地方式实施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能把自己对学生的关爱真正地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能体会到,这是一门艺术。在实际工作中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更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门艺术。在这里我并不想高谈理论,而是通过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反思及学习其他一些教师的成功做法介绍几个实例。 事例一:一天下午,我上完课,愤愤地回到办公室,开始大发对学生地不满:某学生上课没有状态、哪个学生上课老想搞点小动作、又一个学生我要时时采取方式让他不犯困,听我说完这些,同办公室的一位老教师说,你埋怨学生一点意义也没有,你是否想过换一个方式既提醒了学生,又达到了自己的教育目的。我反问假如是您会怎么做?他讲了自己上课的一个经历:在一次课上进行了一半内容,学生开始有点浮躁,见到这种情况,他先停下来,简单介绍了当前的韩朝局势,并作简要分析最后总结说:“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是一样的,要想在社会上有地位,首先我们自己要有实力,实力的增强离不开知识,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青春积极学习,努力提高,将来做一个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换一种方式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听完,我觉得很惭愧,自己也算是一个老教师了,在课堂中一味地要求学生,而自己并没有运用智慧去教导学生。而同事的做法,是从自身做起,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调节了学生的状态,又适时地进行了教育,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 事例二:晚自习马上要开始了,我走进教室,发现前排一个女生正低头按手机,学校三令五申,不许学生手机进课堂,这还了得,我立刻火冒三丈,快步走到这个学生旁边,大声说:“你在干什么?拿出来!如果不给我,那让你家长来!”迫于这种威压,她只好不情愿地交给我,但我明显地从她的眼神看到些不满,在走向讲台的过程中,我了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实在是欠妥,怎么办?我调动脑细胞,当时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法。我又走到这个学生旁边尽量用平和地语调说:“你先上自习,好好写作业,你能够配合老师把手机交出来,这就好,一会儿自习课结束,和我到办公室,我们想一个咱俩都能接受地方法来解决这个事情。”下课后,我们到了办公室,对面坐下,我首先说了一下我对她的学习评价,肯定了日常学习中她的一些优点。然后我让她说,她的语调有些怯怯地,她家离学校有点远,平时带手机主要是放学时和家长联系,在学校不开机,今天觉得有点不舒服,想给妈妈发个短信提前买点药。说完后,她就沉默了。我告诉她有事及时和父母沟通这很好,但是妈妈知道你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肯定也会批评你,而且这样做也对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她有点难过,央求我把手机还给她并保证以后绝不犯这样的错误。我坚决说,这肯定不行,你认为我现在给你合适吗?你犯了错,就应该受到惩罚,否则以后我就没有办法教育其他的同学,甚至会助长这种不好的风气,这样吧,我们订个协议以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弥补这次错误。学生很聪明,她立即说,那我好好学习。争取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有进步,进入班级前10名。我答应了到时还她手机,然后又和她聊了一些学习的事情,叮嘱她路上注意安全,早点回家。这以后我观察她,果然学习比以前更努力了。学期结束,她的成绩有很大进步,班级11名。她自己有些失望,但我还把手机给了她,她有点感动,并一再承诺,不管怎么样,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兑现当初自己的诺言,坚决不再让手机出现在课堂上。我仔细观察她,果然没有再用手机,而且平时有点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聊,每次都会说:“谢谢老师”。至此,我松了一口气,庆幸当时没有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想:教学中有时也需要采取迂回方式,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是想让学生怕我们,也不是在学生面前一味迁就、没有原则,而是让学生从心里佩服、尊敬、感谢老师。在以后还会直面这些问题,怎样用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淡化矛盾,恐怕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直都要去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经常反思好多时候,我们只是从自已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把学生的想法在处理问题中调动出来,让教学更顺畅,自己并没有做好。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要积累经验,积攒智慧,成为艺术性的教师。专家呼吁:构建师生间和谐关系,首先必须建立新的社会规范,完善制度和建立新的价值标准。比如教育部门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对教师制定惩罚和投诉机制,防止教师滥用权力。同时规范好学生的行为,明确惩罚措施。其次,老师也要增强自己能力的训练,因为现在学生掌握信息的途径更快更强,只有在能力上获得学生的信服,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权威,从而获得尊敬。我也希望和各位老师交流心得,让学生更信服我们,让我们工作更愉快。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368.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