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类型化广播的出现【字数:】
类型化广播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是指格式化广播。相较于中国内地来说,这种广播模式在国外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已经非常成熟。类型化广播就是频率的栏目不再依据时间段来划分,频率节目形成整体合力,全时段各节目都为打造同一概念、传播一种文化、经营一类人群的广播形式。
在美国商业广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类型化广播这种模式。国外类型化广播的时间告诉我们,类型化这一概念,是媒体根据市场需求的类型,所提供的一种相适应的类型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我国内地的类型化广播起步较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2002年改版创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该频率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覆盖,在内容上实现了全流行音乐。音乐之声将目标听众确定为喜爱收听流行音乐的年轻受众,其频率的整体风格统一,只有在栏目上进行细分,内容侧重各有不同,使听众更容易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
从全国大局来看,继音乐之声大获成功之后,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全面改版,首次提出轮盘式节目结构和任意时间收听,二十分钟搞定的节目设置思路;200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类型化频率的改版尝试成为了当年最大的亮点。
国内类型化广播发展的脚步清晰可见。
2015年5月18日,全新的类型化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4.5国际都市频率Metro Radio正式开播。这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乃至整个北京广播届十年来第一个全新的类型化音乐电台。整个频道都是为目标受众打造,音乐编排完全根据受众的诉求进行,力求塑造一个典型的类型化音乐频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30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