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念奴娇·登九嵕山》的壮阔美【字数:】
九嵕山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北部,山脉绵长、横亘东西,山峦起伏、冈峰横截,雄伟壮观的地理环境,还氤氲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天可汗李世民长眠于昭陵。帝都西望,古途深,苍兀九嵕雄岭,在老校长词作《念奴娇·登九嵕山》中,为读者再现了一幅山河画卷,而这首词本身也具有强烈的美学格局,本文从壮阔美为切入点进行简要赏析。
整首词深沉隽永,既有壮丽苍茫的自然风景,又有渊远悠长的人文风貌,既有激越浓烈的情感,又有深邃广泛的哲理。作者选用了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视角,展示了苍兀九嵕雄岭的画面,居于山巅放眼望去,天空辽阔无垠,路渺、日孤、云近三个意象直接为天地之间的那种苍茫感定下基调,使得上阙内容便兼顾了山川意象与人文风貌。随后描述的千峰、万峦则用粗犷的笔锋继续肆意勾勒,直至说出雾袅风烟滚,浑然一幅泼洒水墨的古朴画面,正好呼应了下句的江山如画,而这幅画卷又迥异于隋唐以后诗词书画中常规描绘江山的锦绣风情,更贴近南北朝包括初唐在内的诸如陈子昂式的那种粗犷、豪放、雄浑的艺术风格,而这种风格也正好匹配太宗李世民这样的一代天骄豪俊。
这首词在写景的同时也在怀古。乱世纷争中六骁为了九州归统而独跃骋,六骁可以视为对太宗李世民的代指,昭陵六骏一定意义上象征着李世民的武功;而下句玄武贞观,成大道,伟业汗青存胜则又追思了李世民的文治,短短两句话将贞观之治的文武盛况概括出来,使得上阙中描绘的苍茫山川意象有了人文支撑,醉眠一代豪俊就有了壮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延续了上阙中的苍凉、雄浑风格,虽然苍凉却不悲凉。按照常规诗词创作逻辑,怀古诗词一旦摄入苍凉的元素,往往是以悲壮美来定调的格局,但作者此时再次一改陈腔俗调,在眼前漫漫春秋,留残砖碎瓦,肃萧垂韵的情境中,看似感慨世事、怅然叹声,却突然道出人生易老,志当白首发奋之句后戛然而止,仿佛在苍茫浩渺的天地之间,骤然鸣响的洪钟,极具冲击力的壮阔美立时涌现而来,令人欣羡这种笔调画风的翻转。
常人写诗言志时都会慨叹人生易老,但志当白首发奋虽然是对下阙怀古的收尾,怀古却不悲古,白首发奋对应了岳武穆白首为功名的意境,使得整首词作由上阙展示的山川意象穿梭于虚幻与现实之间,观山则情满于山,豪迈之情,慨叹之情,怀古之情,奋发之情,面对苍山穹宇的沉郁感和追思历史长歌的顿挫感,却又欲扬先抑,将雄浑大气的意象与沉郁顿挫的情感叠合起来,自然地形成了某种联系,加剧了全篇强烈的历史飞跃感和大视野格局下的壮阔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277.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