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靳之林先生与本原文化【字数:】
本文重点讲诉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靳之林先生与中国本原文化的不解之缘以及他对本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国民间美术,靳之林先生离开长期担任教职的高等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来到黄河中上游的延安安家落户。这是黄土高原上一片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后来由于交通和文化封闭,从而保留了极其深厚的中国本原文化的土地。在这里靳先生有机会深入地进行民间艺术、民间风俗、民间文化的实地考察和考古文化的普查发掘研究,以民间文化、考古文化与历史文献古史传说三者结合、相互印证的方法,进入到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深层领域。
在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的山沟农村,以剪纸、刺绣和面花艺术形态为代表的作为图腾保护神的全兽型的龟、蛇、鱼、蛙,半人半兽型的龟身人面、蛇身人面、鱼身人面、蛙身人面,以及全人型的人格化神抓髻娃娃,简直是铺天盖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积淀了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图腾文化发展演变的三个历程,在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远古图腾文化世界,进入了一个远古部落集团的文化中心。在今天的巫俗民俗社会生活中,黄土高原窑洞里的老大娘依然在使用这些五六千年以前的文化符号密码。原始社会晚期当时虽然还没有文字,但是一看这个符号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它是一个全民性认可的约定俗成的信息网。它是从哪里来呢?是从人的文化意识里来的。人的文化意识应该是这样的:人第一个是要生存,生下来首先要生存,整个一生经历就是和自己的生存分不开的。不仅是人,动物也一样,当然动物不是作为文化意识的,而是生物的本能。第一,是要生存。第二,生存不可能万岁,是要靠繁衍。整个民族文化群体的哲学基础就是人类共同的文化意识生存与繁衍,没有例外,并由此升华为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与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这里有作为生命保护神的抓髻娃娃,也有作为繁衍之神的喜娃娃,生命与繁衍的哲学符号内涵的阴阳观与生生观是很清楚的,但是没有禄的符号与内涵。这里有莲里生子,但没有莲生贵子,更没有五子登科,禄是坐官。本原文化里面是没有官的,只有生存和繁衍。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这种阴阳观与生生观统一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构成中国本原文化宇宙观的核心。人类的遗传靠的是遗传基因的传承,人类各民族文化的传承,靠的也是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即民族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传承。
靳之林把他对于本原文化的理解,融入了血液,他讲的本原哲学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这就是观物取像。符号有几种,动物的、人格化神的、植物的、器物的,还有几何形图案的等等。比如说结婚的主题,是男女相合、生生不息进行繁衍。节日春节的主题,春天是天地合一,万物萌生。结婚是人的繁衍,春节是物的繁衍。我觉得里面都是两个内容,就是生存和繁衍的文化意识,形成了一个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与万物生生不息的完整的哲学。繁衍必须有阴和阳才能够繁衍,光有阴不行,光有阳也不行,必须男女合一,天地合一,阴阳相合,才能繁衍人类与万物。而且它用的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个宇宙,头是天,脚是地,天圆地方,按照哲学来观物取象。这个象是哲学文化的符号,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指的是哲学的图象。这样的一种关系使中国的本原哲学有两个内容,一个是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第二个是万物生生不息,万物并不是消失了,而是永生。所以在中国红白喜事,结婚是喜事,正常的老了死亡也是喜事,要唱戏,因为他是永生的。中国动物的图腾和人类学所讲的一些落后民族的图腾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图腾是哲学的图腾,中国的动物图腾分成天和地,阴和阳,没有不带阴阳观的动物图腾,两个动物的合一是天地合一、阴阳合一的哲学符号,是阴阳相合繁衍人类万物与万物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涵;植物图腾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符号象征,因为植物是春来秋往生命延续不断的生命之树,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符号;还有其它的器物,比如扣碗。扣碗表示的不是茶碗器物本身,它表示的是天地合一的宇宙本体。扣碗上为天,下为地,天地相交,阴阳相合,繁衍人类万物。有的扣碗开了,钻出一条鱼来,这条鱼就是繁衍人类万物的图腾神。民间文化艺术作者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以中国本原哲学宇宙本体论在创造一个宇宙。就这一点来说,作者是宇宙的创造者,是上帝。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创造的一个宇宙,只有这样才能解读它。
中国,被称为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没有发生过文化断裂,它拥有众多的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土等独特的历史与地理条件,因此在其民间艺术、民间风俗民间文化中,仍然保存着极其丰富而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那些作为中华文明始祖的几大原始社会部落集团氏族文化发祥地的地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光辉灿烂的氏族文化高峰,后来由于天灾人祸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成为交通封闭和文化封闭的地域。在这些地域的民间文化和社会生活包括民间美术作品之中,仍然可以看到极其丰富而完整的原生态的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各种表现形式。地下出土的文物不会说话,地上的活文物则为它们作出了令人叹服的解释。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232.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