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红鳍原鲌的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

2021-05-16 10:5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为了了解太湖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种群结构及生长状况,根据2013年在太湖等地采集的230尾标本,对红鳍原鲌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经研究结果表明,红鳍原鲌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型、切割型、间隙型或混合型等,年龄特征比较明显。种群由1~3龄共3个龄组组成,1龄鱼为优势群体,占总数的56.00%;体长分布范围在38.15~272.23mm,主要集中在200~250mm(占总数的28.44%);体重分布范围在0.9~353.3g,主要集中在0~100g(占总数的59.11%)。体重W与体长L的幂函数方程为W=3.12×10-6L3.2975,幂指数接近3,属于匀速生长。鳞径R与体长L、体重W的关系式为L=64.48R+49.94(R2=0.877,W=17.699R2.2911(R²=0.9128);耳石长度L与体长LB、体重W的关系式为LB=59.577L1.2389(R²=0.8497),W=0.4485e2.1253L(R²=0.8477);耳石重量W与体长L、体重WB的关系式为L=1783.3W0.4334(R²=0.8143),WB=173498W1.4418(R²=0.7969);耳石面积S与体长L、体重W之间的关系式为L=79.045S0.6862(R²=0.8593),W=5.4196S2.2904(R²=0.8464)。通过对红鳍原鲌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可为以后的人工繁育、种群复壮以及增殖放流工作做好铺垫。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 2
1.2 数据处理 2
2 结果与分析 3
2.1 年轮特征 3
2.2 年龄结构 4
2.3 体重与体长的关系 6
2.4鳞径与体长、体重的关系 6
2.4.1 鳞径与体长的关系 6
2.4.2 鳞径与体重的关系 6
2.5 耳石长度、重量、面积与年龄的关系 7
2.6 耳石长度、重量、面积与体长、体重的关系 7
2.6.1 耳石长度与体长的关系 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6.2 耳石长度与体重的关系 8
2.6.3 耳石重量与体长的关系 8
2.6.4 耳石重量与体重的关系 9
2.6.5 耳石面积与体长的关系 9
2.6.6 耳石面积与体重的关系 10
3 讨论 10
3.1 个体生长差异 10
3.2 年龄鉴定材料 11
3.3 鳞径和耳石面积、重量、长度与红鳍原鲌体长、体重的关系 11
3.4 太湖红鳍原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红鳍原鲌的年龄组成与生长特性
引言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研究表明,鲌鱼群体可以有效控制小型低值种类的种群数量,减轻鲢、 鳙等滤食性种类面临的生态位竞争,增强控藻效果,这对于实施“以鱼净水,生态治理”具有积极意义[1]。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原鲌属。是我国分布较广的小型凶猛鱼类,主要栖息在水草较多的湖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经研究表明红鳍原鲌能抑制小野杂鱼类种群的扩大, 从而降低小野杂鱼同经济鱼类在食物和空间等方面的竞争, 同时可作为凶猛鱼类的天然饵料[2]。对于红鳍原鲌的研究,国内学者早已在梁子湖、保安湖和牛山湖等地对它的年龄与生长做过研究[36],但年份相对久远,代表性较差。同时,关于太湖红鳍原鲌的生物学研究基本为零。为丰富红鳍原鲌的研究资料,笔者对太湖红鳍原鲌的年龄和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亦可为太湖的渔业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根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3年49月间利用刺网、地笼网与丝网在大雷山、贡湖、横山、漫山、汤娄、长兜港、三国城等点位共采集230尾红鳍原鲌样本,将新鲜样本用碎冰保存后运输到实验室,洗净晾干后称重,精确到0.01g。然后测量鱼体体长,精确到1mm。
鳞片采自背鳍起点的正下方,侧线鳞上方23行,每尾取鳞片410枚[7]。用4%的NaOH溶液浸泡12h后漂洗干净,整齐排放在载玻片上,压上另一载玻片,固定两端[8]。利用leica M165 C体视显微镜拍摄鳞片的照片,鉴定每个鳞片上的年轮,并利用软件测量鳞片鳞径。
去除矢耳石包膜和黏液,清洗后在60℃ 的烤箱中烘烤24 h,用METTLER XP205DR 电子天平测耳石重量,精确到0.01mg。将耳石外侧面向上,内侧面向下,利用leica M165 C体视显微镜拍摄耳石的照片,利用软件测量耳石长轴长L以及耳石面积S,因左右耳石差异不显著,实验中使用左耳石作为实验材料。
1.2数据处理
用统计分析软件Excel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如下数据关心:红鳍原鲌的体重、体长与年龄组成;体长、体重与鳞径的关系;体长、体重与耳石长度、耳石面积、耳石重量的关系。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分析采取Keys公式W=aLb。
2 结果与分析
2.1年龄特征
经研究分析,太湖红鳍原鲌的年龄主要由13龄组成。鳞片较小,前端较钝,后端稍尖。鳞片表面相邻的年轮之间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窄。年轮表现为切割和疏密特征,尤其以切割型为主(图1),由于同一年形成的环片走向相互平行,而不同年形成的环片走向不同,导致环片群出现切割[9]。少数鳞片上没有切割或切割不明显,环片宽而疏的宽带与窄带相间排列,表现为疏密型[9](图2)。据殷名称[10]、熊飞[11]等人报道,在年龄鉴定中,偶尔会出现幼轮或副轮。此类年轮与疏密型年轮相似,但相比较而言,该类年轮较模糊、不完整,通常只在某片鳞片上出现,并非样本的所有鳞片都出现。本次实验样本中尚未发现副轮、幼轮。

图1 红鳍原鲌切割型年轮的鳞片
Figure 1 The incisional type scale

图2红鳍原鲌疏密型年轮的鳞片
Figure 2 The spacing type scale
2.2年龄结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scyz/6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