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紫黑翼蚌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组织微结构比较

2021-05-16 10:5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以紫黑翼蚌和三角帆蚌幼蚌的斧足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斧足微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紫黑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表皮组织不同,紫黑翼蚌斧足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三角帆蚌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斧足肌肉纤维细胞未发现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紫黑翼蚌斧足边缘存在两条互相明显的“足沟”,而三角帆蚌没有明显的“足沟”。紫黑翼蚌斧足足沟的存在可能是幼蚌能进行类似‘攀岩“垂直运动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将为在我国更好地开展紫黑翼蚌幼蚌的人工驯养和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预处理 2
1.3组织切片样品制备2
1.3.1取材与固定2
1.3.2洗涤与脱水 2
1.3.3浸蜡与包埋2
1.3.4切片、展片与烘片 2
1.3.5染色 2
1.3.6封片 3
1.4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3
2结果与分析3
2.1紫黑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组织切片观察比较3
2.1.1光镜下斧足组织3
2.2紫黑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比较4
2.2.1扫描电镜下斧足边缘4
2.2.2扫描电镜下斧足表面4
3讨论 5
3.1斧足结构差异及功能的关系5
3.2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5
致谢6
参考文献6
图版1 紫黑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组织切片3
图版2 紫黑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组织电镜结构5
紫黑翼蚌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组织微结构比较
引言
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也称紫踵劈蚌,原产于北美东部,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墨西哥湾等流域,属大型淡水育珠双壳贝类,其珍珠呈紫黑色,光滑细腻,极富光泽[1]。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 是我国特有淡水育珠双壳贝类,广泛分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布于长江淮河等流域,所产珍珠光滑细腻、色泽明亮,是我国用于淡水珍珠养殖的主要品种[2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生产国,我国的珍珠产量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以上。但珠宝级的珍珠仅占5%,销售额约占世界珍珠销售总额的8%,珍珠产业大而不强。要想实现由珍珠大国向珍珠强国的迈进,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实现珍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育珠蚌的品种单一、种质退化是影响和制约珍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4]。因此,引进紫黑翼蚌、培育优质紫黑珍珠将会对我国淡水珍珠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目前,国内通过对紫黑翼蚌的人工驯养及研究,已基本掌握了幼蚌的生物学、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也与我国主要淡水珍珠养殖品种进行了形态比较与判别分析[1]。紫黑翼蚌与三角帆蚌在外部形态较为相似,而在生态习性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在紫黑翼蚌幼蚌的人工驯养过程中发现:紫黑翼蚌幼蚌在特定阶段能够分泌足丝,使其粘附水中其它物体之上,或幼蚌之间互相粘连。此外,幼蚌还能依靠斧足吸附在垂直的光滑塑料平面完成类似“攀岩”的运动。而这些特殊的生活习性可能与其斧足结构有关。
双壳类的运动器官因形状像斧头而称为斧足。左右侧扁,富肌肉,位于内脏图腹侧,向前下方伸出[5]。国外关于紫黑翼蚌的研究主要是对其养殖环境及育珠性能的研究[67],有关斧足结构的研究未见报道。而国内关于双壳类斧足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主要是贝类足丝的基本结构、足丝的分泌过程、足丝蛋白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粘性蛋白的粘附机制和应用等方面[810]。因此,为进一步阐释紫黑翼蚌斧足特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课题拟采用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比较两种幼蚌的斧足微结构,其结果将会为在国内更好地开展紫黑翼蚌幼蚌的人工驯养和繁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为设计新型仿生攀岩装备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同等规格的紫黑翼蚌和三角帆蚌幼蚌为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采集于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养殖基地。两种幼蚌壳长在13cm,分别随机选取12只用于实验。
1.2 预处理
取紫黑翼蚌和三角帆蚌各6只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用于组织切片的制备;另各取6只用2.5%戊二醛(Ph 7.2)固定,用于扫描电镜的制备。
1.3 组织切片样品制备
1.3.1 取材与固定
取固定好的斧足样品切成23mm薄片放入包埋盒在4%甲醛溶液进行二次固定。
1.3.2 洗涤与脱水
将固定好的样品洗涤后放入封闭式脱水机中脱水17h。脱水机中脱水溶液依次是:30%无水乙醇→50%无水乙醇→70%无水乙醇→90%无水乙醇→100%无水乙醇→100%无水乙醇→正丁醇→正丁醇→正丁醇→正丁醇→石蜡→石蜡。
1.3.3 浸蜡与包埋
将脱水后的样品浸蜡、包埋放在冷板上凝固。
1.3.4 切片、展片与烘片
将凝固好的蜡放在切片机上切片,选择合适的片放入42℃水中展片,将展好的片放在42℃的烘片机上烘半小时。
1.3.5 染色
烘干的切片进行染色,染色溶液及时间依次为:二甲苯5min→二甲苯5min →95%无水乙醇1min→95%无水乙醇1min→80%无水乙醇1min→自来水冲洗1min→苏木紫5min→自来水冲洗2min→1%盐酸乙醇8s→自来水冲洗5min→稀碳酸锂水2min→80%无水乙醇30s→伊红45s→80%无水乙醇1min→95%无水乙醇1min→无水乙醇2min→无水乙醇2min→二甲苯2min→二甲苯2min。
1.3.5 封片
将染色后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片保存,以便日后观察。
1.4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将用戊二醛固定的斧足样本用蒸馏水清洗3次,每次各10min;依次用50%、70%、80%、90%的乙醇梯度脱水各15min;100%乙醇脱水3次,第1次20min,后两次各30min;分别用乙醇与叔丁醇比例3:1、1:1、1:3置换3次,每次30min;ES2030型冷冻干燥仪干燥;粘样后放入E1010/E离子溅射仪进行喷金;用Hitachi 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并拍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scyz/6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