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鲫鱼倍性的研究【字数:5381】
目录
摘要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2
1.1.1 野生太湖鲫鱼2
1.1.2 DNA提取试剂盒2
1.2 方法2
1.2.1 家系构建2
1.2.2 DNA提取3
1.2.3 选择SSR引物3
1.2.4 PCR扩增4
1.2.5 ABI3730测序4
1.2.6 染色体制备4
2 结果与分析4
2.1 PCR扩增和ABI3730测序4
2.2 肾染色体制备法鉴定5
2.3 倍性分析5
3 讨论5
3.1 关于微卫星标记5
3.2 关于倍性6
3.3 关于鲫鱼6
3.4 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展望6
3.5鲫鱼倍性鉴定的意义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鲫鱼倍性的研究
水产养殖学 学生 罗文韬
引言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鲫鱼是我国大宗淡水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养殖的人工选育鲫鱼品种绝大部分为三倍体鲫鱼,具有生长速度较快,体型好,出肉率高等优点,但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病害爆发,给鲫鱼养殖带来了较大损失,因此从天然野生鲫鱼中选取二倍体鲫鱼作为亲本,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鲫鱼非常必要。本研究以太湖鲫 鱼为实验对象,采用微卫星标记(SSR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法)的方法对鲫鱼进行倍性鉴定,鉴定出太湖二倍体鲫鱼,同时用肾细胞染色体制备法进一步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该方法为二倍体野生鲫鱼群体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抗病鲫鱼新品种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它物种的倍性鉴定提供了参考。
(二)相关文献综述
微卫星 DNA(Microsatellite DNA),又叫做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是由16bp 为重复单位的串联重复DNA。微卫星 DNA侧翼序列相对保守,而核心序列具有高突变性,因此可以根据侧翼序列的保守性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微卫星序列的多态性。基于微卫星标记多态性高、杂合子比例高和共显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1]、亲缘关系鉴定[2]、遗传图谱构建[3,4]等方面的研究。微卫星标记技术的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逐渐成为遗传学家们最重视的遗传标记。
Skinner等[57]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研究水产生物的基因组时,已经报道了卫星 DNA 中存在微卫星序列。微卫星标记技术的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逐渐成为遗传学家们最重视的遗传标记。随着微卫星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水生生物学家们也开始应用此技术对水生生物进行研究[8,9],并在1991 年前后对鱼类 ( 鲑科鱼类和罗非鱼 ) 的微卫星标记进行了报道。1994年,虹鳟成为了第一个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进行研究工作的鱼类,揭开了水生生物标记领域的新篇章。如今,随着科研力度的加大和技术的累积、发展,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对水生生物的研究工作上起到了更好的作用,并渗透到水生生物的各个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众多瞩目的成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 1. 1 太湖野生鲫鱼 选择太湖野生鲫鱼,一对一繁殖,构建12个全同胞家系,从每个家系后代中随机选择5尾鱼,剪掉每条鱼尾鳍一部分作为样本备用。
1.1.2 DNA提取试剂盒 本实验采用OMEGA试剂盒提取DNA。
1.2 方法
1. 2. 1 家系构建
选取野生太湖鲫鱼,采用人工采卵受精的方法一对一进行繁殖,构建12个全同胞家系,从每个家系后代中随机挑选5尾鲫鱼,剪取每条鱼尾鳍的一部分作为样品,进行保存。
1. 2. 2 DNA提取
将保存的样品剪取一部分,采用OMEGA试剂盒提取DNA,得到每尾鱼的DNA样本,提取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提取的DNA置于﹣4℃的环境下保存。
1. 2. 3 选择SSR引物
查阅文献[10],并经过预实验,找到11对引物(引物编号为FJ827527、FJ827530、AY169253、AY115097、FJ827523、FJ827543、FJ827513、AU183353、FJ827533、AY115092、U35614)扩增效率高,多态性好,分别用FAM或HEX荧光进行标记,可用于后续的多倍性分析。引物详细信息见表1。
表1:微卫星引物信息
Locus
Sequence
Motif
Size range
Tm
Labeled
FJ827527
F:GCATTTCGTCTTCTGAAACCAT
(TATC)10
197–282
58
FAM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scyz/561291.html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