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罗非鱼生物经济学模型研究(附件)【字数:10572】

2024-02-24 15:4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近年来,罗非鱼在全球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也是第一个全球性的水产养殖品种。几年来,受自然灾害病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罗非鱼养殖利润降低,生产风险增大。因此,对罗非鱼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保证罗非鱼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研究罗非鱼生物经济模型,旨在为罗非鱼养殖生产经济性状预测和经营管理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构建生物经济模型,包括生物、经济和技术这三个子模型,解释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模型提供养殖周期内的养殖成本、饲料转化率、投喂量等可靠的信息,共设置了6种情况,2种放养规格3种养殖密度,并使每种情况养殖利润最大化的罗非鱼最佳收获时间和最佳收获规格,从而获得养殖经济效益最大的试验组。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1
1 生物经济模型研究2
1.1 生物经济模型的含义2
1.2 生物经济模型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现状3
1.2.1 生物经济模型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3
1.2.2 生物经济模型在水产养殖中的问题4
1.2.3生物经济模型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展望4
2 罗非鱼生物学经济模型研究5
2.1 材料与方法5
2.1.1 试验用鱼5
2.1.2 试验池塘5
2.2 试验方法5
2.2.1 密度设置5
2.2.2 饲喂5
2.2.3 数据测量5
2.3 模型构建5
2.3.1 生物子模型5
2.3.2 技术子模型6
2.3.3 经济子模型6
3 结果与分析7
3.1 模型拟合结果评价7
3.1.1 生物子模型7
3.1.2 技术子模型9
3.1.3 经济子模型10
3.2 模型最优组合分析10
4 总结与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罗非鱼生物经济学模型研究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引言
罗非鱼,鲈形目,慈鲷科,罗非鱼属,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性鱼类,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食、抗病力强等优点,是当前淡水养殖业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人们的食品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世界食品产出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鱼类在2001年被联合国营养组织定为人类21世纪优质蛋白来源。由于环境污染、资源衰退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捕捞产量不断下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膳食结构越来越追求健康,对动物蛋白质的需求日渐增大,对水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水产养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众多的养殖品中,罗非鱼以其肉质厚、骨刺少,便于加工保鲜、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被公认是健康食品,被称为“21世纪之鱼”,在全球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是第一个全球性的水产养殖品种[1]。中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迅速,产量从2000年的62.9×104t增加到2009年的125.8×104t,年均增长率为11.1%,稳居世界首位,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种,也是最具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品种[2]。20世纪中叶以来,水产养殖业为满足全球食品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9.65万吨,养殖产量占比为73.70%,实际产量为4937.90吨,养殖产量远超捕捞产量。2015年,水产养殖总产值占渔业总产值的73.04%,实际产值为8274.78亿元,养殖产值也远超捕捞产值[3]。由于罗非鱼在全球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是第一个全球性的水产养殖品种。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出口和消费国家,因此在全球竞争化浪潮的前提下对于如何提高罗非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提出了需求。
中国罗非鱼主要养殖品种有吉富罗非鱼、奥尼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等,其中吉富罗非鱼养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奥尼罗非鱼占比为30%,红罗非鱼及其他品种养殖品种占比为10%。吉富罗非鱼是经混合选育而获得的优良品系,其由世界渔业中心从埃及、加纳、肯尼亚和塞内加尔四个非洲原产地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和在以色列、新加坡、泰国和中国台湾四个亚洲地区广泛养殖的尼罗罗非鱼品系混合选育而获得[4]。吉富罗非鱼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食性杂、抗病力强、适用各种水体养殖等优点。所以本研究选取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
几年来,受自然灾害病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罗非鱼养殖利润降低,生产风险增大,因此,对主产区罗非鱼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保证罗非鱼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也为提高罗非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生物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不足与需求,我们主要是希望通过对生物学的理解,加上经济学分析来更好地有效利用经济学指标来指导生物学生长或者科研模式的选择。
目前一方面全球性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的衰退,国际市场对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水产品有着良好的国际市场前景;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出现水产养殖产品的过剩,产品价格下滑,效益下降。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应该从1978年长江所引入尼罗罗非鱼开始,仅仅20多年,到1998年罗非鱼产量就达53万吨,占同年世界总产74万吨的70%,占世界第一位。国际市场对罗非鱼需求量很大,1998年美国需要罗非鱼5万吨,而美国自己只能生产0.77万吨,需进口4.3万吨,价值5270万美元,比1997年增加15%,是仅次于虾和大西洋鲑的第三位进口水产品。美国进口罗非鱼主要来自我国台湾,1997年占全美进口的78.9%。其它有印尼、泰国和越南,鱼品包括全冻鱼、鲜鱼及冻鱼片。目前罗非鱼最大出口者为我国台湾省,其生产罗非鱼的35%以上用于出口。台湾省罗非鱼产量基本保持在4万~ 5万吨,1998年向美国出口2.1万吨,价值2300万美元。我国大陆出口美国的罗非鱼122吨,微不足道。除美国外,罗非鱼在其它地区的市场也相当广阔,中东、东亚、西欧、香港等都有较大需求量。
今后罗非鱼养殖发展方向,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面向国际市场,利用我国养殖成本低,生产量大,价廉物美优势,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带动我国的养殖产品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所以在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中,罗非鱼是最宜开拓国际市场的养殖对象,而且可为其它养殖种类的开拓新市场提供经验,这将有助于带动中国大陆整个养殖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6]。
1 生物经济模型研究
1.1 生物经济模型的含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scyz/560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