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日粮中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附件)【字数:7406】

2024-02-24 15:4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为探讨饲料中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鱼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约为23.33±0.11克的团头鲂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配制6种色氨酸水平逐渐递增的配合饲料,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08%、0.19%、0.28%、0.40%、0.49%、0.60%,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随着色氨酸水平的升高,最小饵料系数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特定生长率、增重、终末体重、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且都在0.28水平达到最佳。(2)饲粮中的色氨酸水平对全鱼体成分并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3)谷草转氨酶(AST)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性变化。(4)根据SGR和FCR,色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40%(占饲料蛋白含量为1.28%)和0.41%(占饲料蛋白含量为1.31%)。研究表明适量色氨酸水平是团头鲂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饲养管理3
1.3 样本采集和处理3
1.4测定指标和方法3
1.4.1生长指标的测定3
1.4.2体成分测定4
1.4.3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4
1.5数据统计与分析.........................................................4
2结果与分析4
2.1 饲料中不同水平色氨酸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4
2.2 饲料中不同水平色氨酸对团头鲂幼鱼体成分的影响..4
2.3 饲料中不同水平色氨酸对团头鲂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4
2.4 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团头鲂幼鱼血细胞数量的影响..4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 讨论7
3.1 团头鲂幼体的最适色氨酸需要量.7
3.2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7
3.3 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体成分的影响.7
3.4 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8
4 讨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不同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6
图2 不同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饲料转化系数的影响.7
表1 实验饲料配方和营养组成成分...........................................2
表2 饲料中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的影响..........................4
表3 不同试验日粮对团头鲂幼鱼体成分的影响......................................5
表4 不同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5
表5 不同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血细胞数量的影响.............................6
日粮中色氨酸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色氨酸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只能从饲料中获得[1]。色氨酸作为鱼类必需氨基酸之一,具有参与体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鱼类生长的基本功能[1011]。除此之外,它还能调节免疫和消化功能,这是因为色氨酸中的吲哚基团使色氨酸具有较强的活性,作为前体物质,生成褪黑激素,影响鱼类的免疫功能。[8]色氨酸的另一个中间产物5羟色胺(5HT)能够影响应激诱导皮质醇分泌,Lepage曾对虹鳟做实验证明,提高色氨酸含量能够抑制应激诱导皮质醇浓度升高,而且不同浓度的色氨酸含量效果不同[22]。这一结果有可能是色氨酸引起了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ypothalamuspituitaryinterrenalaxis,
HPI)的反馈抑制途径,也有可能是5HT抑制了应激诱导的皮质醇升高[22]。这就是色氨酸的抗应激功能。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浓度的色氨酸含量的反应,5HT的受体类型以及分布,应激条件下的色氨酸需求量。对于色氨酸的需求量,不同的鱼差异很大,而且研究的实验结果也有差别,因为色氨酸可以转化为烟酸等,它的含量处于变动中[21]。目前已研究的鱼类有: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大西洋鲑(Salmo salar)、斑点叉尾鮰(channel catfish)、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遮目鱼(Chanos chanos)、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等[8]。色氨酸过量或不足的症状以及与其他氨基酸,营养素的关系都有待深入。而且,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国内外很多研究人员对色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但对象大都是畜禽,很少有关于鱼类的资料,重点也都是在色氨酸的功能和代谢途径,对于它的用量和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却很少。
因此,本实验将会从团头鲂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角度,探讨团头鲂对色氨酸的最适需要量以及色氨酸对团头鲂上述指标的影响,期望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来为将来研制安全环保且高效的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研究实验饲料按照配方分成6组(表1),每组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08%、0.19%、0.28%、0.40%、0.49%、0.60%.饲料原料经过粉碎机粉碎过60目网筛,然后和油、水混合成为硬面团,在制粒机上制粒,并在45℃通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后,饲料分离并成1.5×2.0mm的颗粒。所有的饲料分别密封在塑料中,置于10℃冰箱中保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scyz/56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