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群和毒力基因调查分析(附件)【字数:766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1.1 病料来源 2
1.1.2 实验试剂2
1.2 方法2
1.2.1 病原的分离培养2
1.2.2 革兰氏染色3
1.2.3 生化鉴定3
1.2.4 系统进化群分群的PCR鉴定3
1.2.5 毒力基因的检测4
2 结果与分析 5
2.1 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5
2.2 生化鉴定结果5
2.3 系统进化群分型结果5
2.4 毒力基因分型结果6
2.5 毒力基因与系统进化群的联系6
3 讨论 7
3.1 系统进化群分型的讨论 7
3.2 毒力基因分型的讨论 7
3.3 实验的不足分析 7
3.4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控制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江苏部分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群和毒力基因调查分析
指导教授 张炜
引言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能够导致禽类的大肠杆菌病,会对禽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同时APEC也与人类的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紧密联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能够引起禽类呼吸道感染,心包炎和败血症等等,有时也能导致禽类输卵管炎,腹膜炎,心包炎,气囊炎,肉芽肿,蜂窝织炎等,有时还会造成禽类的突然死亡[14]。
各个年龄阶段的禽类都可感染大肠杆菌病,包括肉用的仔鸡、鸭和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不良的饲养管理、出现应激反应或者并发了其它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都可能成为大肠杆菌病的诱因。本病的感染途径包括了经蛋传染、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和经口传染等多种传播方式。该病的发生不但与环境卫生状况不良,遗传因素,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有关,也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毒力基因分布密切相关。掌握毒力因子的毒力特性,以及毒力因子与耐药性,血清型等之间的联系,分析毒力因子的流行分布状况,把握其研究的动态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能够引起肉类和蛋类饲养的大肠杆菌病,这种疾病会产生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意味着世界家禽业的各个方面每年损失数百万美元。最近有许多研究报告提出了关于APEC与人类疾病之间的联系,与人类的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联系紧密,同时也是其毒力因子的储存宿主,可以引发人类食源性的疾病等[5],因此,增强对禽大肠杆菌病的控制可以证明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是有所帮助的。
基于保护家禽免受诱发条件影响的管理方法已证明在控制禽大肠杆菌病方面基本无效。此外,有证据表明APEC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越来越强,这表明大肠杆菌病的控制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成问题。使这种疾病的控制进一步复杂化的事实是,动物生产中的抗微生物剂使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审查,限制了在家禽生产中使用某些药剂。因此,在适当情况下,基于疫苗的鸟类大肠杆菌病控制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
大肠杆菌的分型体系很多,如血清型分型、MLST分型以及脉冲场分型等等,但这些分型的方式往往比较复杂,另外,还可以对大肠杆菌进行系统进化分群,此法可以将大肠杆菌分为四个群,A群,B1群,B2群和D群,这四个进化群是通过chuA基因,yjaA基因和TspE4.C2非编码区这三者区分开来的,其中A群为非致病性进化群,B1群为低致病性进化群,B2群和D群为高致病性进化群。A群和B1群通常存在于共生株中,而B2群和D群则属于携带毒力相关基因的毒力株,一般我们认为A群为非致病进化群,B1群为低致病进化群,而B2群和D群为高致病进化群[6]。
绝大多数的单个毒力基因都在所有的APEC中都是广泛存在,所以用单个的毒力基因无法区分是致病性还是非致病性的APEC,并且这二者在药物敏感特性上和生化鉴定特性上都十分相像,所以,APEC的毒力基因检测和鉴定十分重要。在目前关于APEC致病性相关的毒力因子众多,研究较多的毒力因子包括有:黏附素(是细菌表面一类具有粘附作用的结构蛋白,可以通过相应的特异性受体将细菌定制与宿主细胞的表面,包括I型菌毛,P型菌毛,Curli菌毛等),摄铁系统(铁是细菌代谢过程中所必须的营养因子,大多数的细菌都具有从宿主摄取铁的能力,射铁能力的大也决定着细菌的致病性,APEC摄铁时大多产生铁结合性复合物,包括气杆菌素和肠杆菌素,而气杆菌素的表达与大肠杆菌对禽类的致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溶血素(包括温度敏感性血凝素,溶血素E等),抗血清存活因子(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在细菌的物质运输和维持形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致病因子,包括外膜蛋白OMPs,脂多糖LPS,荚膜,血清抗性蛋白Iss等等),毒素(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毒素,直接作用于宿主机体,引起宿主发生病变,包括肠毒素,Vero毒素,空泡形成毒素Vat等)[7]。
细菌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APEC的毒力因子包括温度敏感血凝素,摄铁系统,黏附素,侵袭因子,大肠杆菌素,血清抗性蛋白等等,Tetsuo Asai等发现质粒携带的iroN,ompT,iutA,hlyF,iss这五个基因与高致病性的APEC密切相关[8]。因此,运用PCR为主的实验方法,从基因的水平上对APEC毒力基因进行检测调查与统计分析,这不仅可以弥补血清型鉴定作为临床诊断判定菌株毒力强弱存在的缺陷,也能够帮助区分禽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和非致病性的大肠杆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6229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