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水稻谷蛋白突变体s227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字数:5630】

2024-02-24 15:4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作物。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稻米为食。稻米中贮藏着大量贮藏蛋白,约占籽粒干重的6-10%,而谷蛋白占贮藏蛋白80%左右,任何对谷蛋白含量和组成的改变都会引起稻米品质的变化。因此,对水稻谷蛋白的研究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谷蛋白以57kDa前体的形式合成于内质网,之后沿着DV介导的途径转运到PSV,在PSV中,前体谷蛋白会被切割成成熟的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最终与球蛋白一起沉积形成PBII。水稻突变体S2271具有胚乳粉质的外观表型,通过蛋白质SDS-PAGE电泳发现其谷蛋白57kDa前体增加,而成熟的谷蛋白亚基相应减少。本课题对该材料进行了初定位与精细定位,以期发掘控制谷蛋白合成运输相关的新基因,为培育水稻新品种提供帮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表型鉴定2
1.2.2 突变体和野生型蛋白的SDSPAGE 分析2
1.2.3 突变体的SSR标记初定位与精细定位4
2 结果与分析6
2.1野生型与突变体表型鉴定6
2.1.1外观表型鉴定6
2.1.2 SDSPAGE鉴定6
2.2 基因的定位与图位克隆 7
2.2.1 初定位 7
2.2.2 精细定位 7
3 讨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水稻谷蛋白突变体S227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引言
水稻(Oryza sativa L.)是禾本科作物的模式物种,是重要的农业作物。水稻种子储存着大量的贮藏蛋白,是稻米中仅次于淀粉的第二大贮藏物质。根据溶解性的不同,贮藏蛋白可分为醇溶蛋白(prolamins,可溶解于醇中),谷蛋白(glutelins,可溶解于稀酸稀碱中),清蛋白(albumins,可溶解于水中)和球蛋白(globulins,可溶解于盐溶液中)[1]。水稻胚乳中中谷蛋白的含量最高,占种子中总蛋白含量的的70%以上,对稻米品质具有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重要影响。水稻胚乳中蛋白贮存在两类蛋白体中,分别为PBI和PBⅡ。其中PBI抗酶解,而PBⅡ易被酶解。PBⅡ中贮藏的谷蛋白能够被人体所消化吸收,而PBI中的醇溶蛋白却不能被人体利用。通过SDSPAGE检测到PBⅡ由分子量为22kDa、26 kDa、37 kDa、38kDa、39kDa的多个成分组成;PBI由分子量为10kDa、13kDa、16kDa、57 kDa多肽组成。再经过溶解度分步分离,确定了22kDa、37kDa、38kDa、39kDa、57kDa大小的多肽是谷蛋白,13kDa为醇溶蛋白,10kDa、16kDa、26 kDa为球蛋白。因此,PBI和PBⅡ分别为醇溶蛋白储存体和谷蛋白储存体[2]。水稻中的贮藏蛋白从在ER中合成到被运送并沉积到特定的贮藏体中,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贮藏蛋白的mRNA正确的定位到内质网(ER)是贮藏蛋白能够合成和正确的转运、沉积的前提。水稻各贮藏蛋白的mRNA并不是被随机地转运到ER上的,而是被特异性地转运到ER的不同区域。其中谷蛋白的mRNA被转运到邻近的潴泡型内质网(cisternal ER)中,最终被转运沉积在贮藏型液泡中形成二型蛋白体[3]。水稻中的谷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中以57kDa前体的形式合成,而后剪切掉信号肽,并接受Bip(lumenal chaperon bin`0or accumulating compartment like,PAC)直接进入蛋白质储藏液泡中(Protein Storage Vacuoles, PSV),或被转运至Golgi体并进一步进行加工修饰,缺省的情况下蛋白将通过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结构(TransGolgi networks, TGN)形成的致密囊泡(Dense vesicles, DV)被分泌到细胞膜外,但由于谷蛋白带有液泡分选信号(Vacuolar Sorting Signal, VSS),VSS引导DV进入蛋白质储藏液泡,经液泡加工酶的特异剪切形成成熟的酸性和碱性亚基沉积,形成PBII[4]。上述途径任一步骤存在缺陷,都有可能导致谷蛋白不能进入最终目的地PBII,而以谷蛋白57kD前体的形式存在,这类突变体被称为谷蛋白57H突变体,它们是研究谷蛋白合成、转运途径的优良材料[5]。本文所研究的材料S2271就是谷蛋白57kda前体增加的突变体,其胚乳外观呈现粉质不透明的表型,通过SDSPAGE可以发现突变体胚乳中谷蛋白57kda前体增加,而成熟的酸性亚基与碱性亚基减少。通过初定位与精细定位获得造成该突变的目的基因,以期为进一步揭示谷蛋白的合成运输路径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突变体S2271是来源于宁粳3号的突变体。突变体亲本与籼稻品种Dular构建F2群体,之后利用F2:3来进一步进行基因的图位克隆工作。所有群体均种植在江苏省南京市土桥实验站,种植条件均为大田环境。
1.2 方法
1.2.1 表型鉴定
在灯箱下观察该突变体的异常表型,突变体胚乳呈现粉质不透明的外观,而野生型为透明。
1.2.2 突变体和野生型蛋白的SDSPAGE 分析
1.2.2.1种子蛋白提取
(1)蛋白提取液
Components
脲(Urea)
4 M
SDS
4%
TrisHcl (pH=6.8)
0.125 M
β巯基乙醇(2ME)
5%
加入少量溴酚蓝作指示剂
(2)实验步骤
取野生型种子宁粳3号和突变体种子各1粒,去颖壳后用研磨成粉末,装入2.0 mL管;同时挑取F2:3群体中表现为粉质胚乳的米粒,一半磨成粉末用于提取总蛋白SDSPAGE筛选,对应带胚的另一半用于提取DNA定位。
每份粉末中加入300 μL 65℃温浴后的蛋白提取液,混匀后放置在50℃烘箱过夜;
点样前先混匀,并在室温下12000 rpm离心2min。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wgc/56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