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豆和柽柳sos1基因的耐盐功能差异比较(附件)【字数:5347】

2024-02-25 16:0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SOS1基因是编码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有利于提高植物耐盐性。本文以泌盐盐生植物柽柳和淡土植物大豆的SOS1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基于发根技术分别构建的大豆发根组合植株在盐胁迫下生长表型和植物株高、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茎、叶中Na+、K+含量等生理指标,以比较两种SOS1基因的耐盐功能差异。结果表明,导入GsSOS1和TrSOS1基因并在发根中成功表达后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强大豆植株的耐盐性,并且转入TrSOS1基因的植株在盐胁迫下的生长状态较好,植物株高、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茎、叶中K+含量降低较少,根、茎、叶中Na+含量和Na+/K+值升高程度较小,即TrSOS1基因耐盐效应更强。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3
1.1实验材料 3
1.1.1 植物材料 3
1.1.2 实验仪器 3
1.2植物材料的培养 3
1.3生理指标测定 3
1.3.1株高、鲜重 3
1.3.2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3
1.3.3叶绿素含量 4
1.3.4 Na+、K+含量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NaCl处理对转GsSOS1和转TrSOS1基因大豆植株表型的影响 4
2.2 NaCl处理对转GsSOS1和转TrSOS1基因大豆株高和鲜重的影响 5
2.3 NaCl处理对转GsSOS1和转TrSOS1基因大豆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6
2.4 NaCl处理对转GsSOS1和转TrSOS1基因大豆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
2.5 NaCl处理对转GsSOS1和转TrSOS1基因大豆植株根、茎、叶Na+、K+含量的影响 7
3 讨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大豆和柽柳SOS1基因的耐盐功能差异比较
生物技术 刘泽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引言
大豆作为我国盛产的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物,原产于我国,有五千年的种植历史,是我国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之一,按照品类可分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BB52品系和栽培大豆(Glycine max)Lee68两类。中国的野生大豆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栽培大豆属于中度耐盐植物,是一种拒盐盐生植物,植物根部器官有拒盐功能,不会将过多的盐离子运输到植物除根以外的部位,避免了植物受到盐胁迫伤害[7]。柽柳是一种叶表面上含盐腺的泌盐盐生植物,植物可以通过盐腺从周围的叶细胞中吸收盐分,再将其运输到具分泌功能的细胞中,可有效提高植物耐盐性。目前对泌盐盐生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将近年来大豆耐盐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主要包括盐胁迫对大豆的危害、已定位到的耐盐相关 QTL 和大豆耐盐相关离子转运蛋白基因及其耐盐机制 3 个方面[8]。SOS1基因是植物耐盐基因,最早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中发现,是盐胁迫信号转导过程中盐过敏(salt overly sensitive,SOS)离子调控的主要调节因子[9]。SOS1基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中Na +外排,减少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研究人员对柽柳进行分子水平检测,得到了在盐胁迫环境下柽柳的应答基因,其主要功能可以降解受损细胞,清除活性氧,累积渗透调节物质和修复光和系统,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植物的耐盐功能[10]。使用发根农杆菌感染植物,在Ri质粒上的TDNA片段随机插入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在植物细胞内,在植物体内进行转录表达,最终会诱导植物产生大批发根,用于实验观察[11]。本实验通过克隆目的基因片段,构建载体,将GsSOS1和TrSOS1基因转入到发根农杆菌中,侵染植物材料,诱导大豆发根,用120mM的NaCl分别处理两类转基因发根组合植株,测定并记录株高、鲜重、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Na+和K+含量,用以比较大豆和柽柳SOS1基因的耐盐功能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BB52品系;栽培大豆(Glycine max)Lee68品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1.1.2 实验仪器
超低温冰箱、高压灭菌锅、火焰光度计、搅拌机、叶绿素测定仪、水浴锅、制冰机等。
1.2植物材料的培养
选取适量形态相似的栽培大豆Lee68种子,使用HgCl2消毒5min,用水冲洗干净,28℃恒温条件下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2个小时,并把它们放入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天,避光催芽,发芽大豆种子种植在含有蛭石的周转箱内,一直培养至真叶完全展开。
使用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植物后,静待植物长出适量发根后,将试验材料转移至1/2霍格兰营养液并培养直到第一三片复叶完全展开之后,开始进行盐处理。
植株生长到第一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后,把重组植物幼苗生长状态较为均匀的两组植株转移至1/2霍格兰营养液和120mM氯化钠中,每3天更换一次营养液,在光照培养一周后观察其生长状态并测定生理指标。
1.3生理指标测定
1.3.1株高、鲜重
株高:将重组植株手动矫直后,使用尺子测量植株从地面到植物最高点的高度。
鲜重:在重组植株上选择新鲜叶片,冲洗擦干后称重,读取并记录数值即可。
1.3.2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分别选取等位叶片,使用去离子水冲洗并擦干,称取重量,得到鲜重(FW)后,将叶片完全浸入到去离子水中,放入冰箱24小时让其吸水饱和,取出叶片使用吸水纸轻轻拭去叶片表面的水分,称取饱和后的叶片组织重量,再将叶片浸入水中1 h,取出擦干,再次称重,直到叶片饱和重量几乎不再变化,最终测得叶片最终饱和重量(TW),然后在80℃烘箱中烘干叶片至重量不在改变,称取干重(DW)。
计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公式:RWC=[(FW一DW)/(TW一DW)]×100%
1.3.3叶绿素含量
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
校准:测量头不夹入样品。两个LED(发光二极管光源可以发射两种光:红色峰值波长为650nm和红外峰值波长为940纳米)。发射出的光被转换成电信号,可以读出光强度的比率。
测量:使用测量头夹上样品,两个LED按照顺序依次发光,光通过夹子中的叶片传到与测量头连接的接收器上,发射出的光被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以读出光强度的比率。
重复步骤1和2来测量植物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单位SPAD)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