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耐盐性关键基因rsnhxs的分离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字数:750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材料 2
1.1.1植物材料2
1.1.2菌种与载体2
1.2试验方法 2
1.2.1试验材料培养2
1.2.2基因克隆引物设计与合成3
1.2.3 DNA提取3
1.2.4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3
1.2.5基因克隆3
1.2.6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3
1.2.7 RsNHX1与RsNHX2过表达载体构建3
1.2.8 RTqPCR4
2结果与分析4
2.1基因NHXs序列特征4
2.1.1萝卜NHXs序列拼接及克隆引物设计4
2.1.2 RsNHX1和RsNHX2基因cDNA克隆和特征分析5
2.1.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6
2.2 RsNHX1与RsNHX2转基因拟南芥功能验证7
2.2.1 RsNHX1与RsNHX2过表达载体构建的引物设计与合成7
2.2.2 RsNHX1与RsNHX2过表达载体构建7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2.3农杆菌工程菌鉴定7
2.2.4 RsNHX1与RsNHX2转基因拟南芥功能验证8
2.3 萝卜 RsNHX1与RsNHX2基因表达特性分析9
3讨论 10
3.1 RsNHX1与RsNHX2的生物学功能10
3.2 萝卜 RsNHX1与RsNHX2基因表达特性分析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萝卜耐盐性关键基因RsNHXs的分离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引言
土壤盐渍化是危害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1],土壤中高浓度的盐分会造成细胞内渗透胁迫、离子毒害、氧化胁迫、代谢紊乱,从而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死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全世界盐碱地面积为9.54亿公顷,其中,中国为9913万公顷[2]。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的耕地面积盐碱化程度将达到50%[3],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粮食增产相对缓慢,对盐碱地的改造收效甚微,使得研究方向更多地转向植物的耐盐机理,以及耐盐品种的选育。一般认为盐胁迫对植物影响主要是由于Na+毒害,Na+与Ca2+、K+存在拮抗作用,当胞内Na+过多时,会取代质膜上Ca2+,影响膜渗透性、破坏细胞结构,导致K+外渗,高浓度的Na+与K+竞争结合位点,也会降低了植物对 K+ 的吸收,K+作为多种酶的活性激活剂,而Na+离子无法激活这些酶的活性[4],当胞内浓度范围超过酶活性范围时,将影响细胞内酶的正常代谢。为应对盐胁迫,植物漫长的自然选择进化过程发展到如今,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结构和外部形态,形成了耐盐生理调节机制增加泌盐、限制吸收、Na+外排出细胞或者隔离到液泡中,以降低细胞质中的Na+含量提高耐盐性。植物细胞在Na+外排和Na+区隔的过程中,均有Na+/H+逆转运蛋白的参与[57],外排主要通过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进行,定位于植物的叶和根的质膜上,而 NHX基因被报道可以将细胞质中Na+区隔在液泡中。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活性最早发现于甜菜[8],而第一个克隆出的NHX型转运体基因是在1999年从拟南芥根中检测到并命名为AtNHX1[9],这组转运体用H+ATPase质子驱动力运输 Na+和K+,以此维持植株耐盐性。NHX基因已被报道的功能主要有:调节植物盐分吸收,提高植物耐盐性;维护细胞内酸碱度,协调胞内物质运输;增加植株生物产量等。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是一种主要以肉质根为食用器官的重要根菜类作物,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较高,是我国第二大蔬菜,在民间有“小人参”的美称[10],在我国蔬菜生产和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民间长期流传“萝卜进城,药铺关门”、“十月萝卜赛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等民谚[11]。萝卜肉质根极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盐害影响,因此,如何创制高耐盐新种质,培育耐盐萝卜新品种,成为当前蔬菜遗传育种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在藻类和酵母的质膜,拟南芥、水稻、棉花、海马齿苋等植物中的液泡膜上均发现了Na+/H+逆向转运蛋白,它们在植物耐盐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萝卜中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目前却尚未见报道。有鉴于此,为阐明萝卜耐盐性状关键基因NHXs分子特征与时空表达特性,本研究从萝卜高代自交系‘NAUXBC’中分离克隆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RsNHX1和RsNHX2的cDNA,分析其在盐胁迫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下的时空表达特征,并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在拟南芥中初步验证其生物功能,以期为解析萝卜盐胁迫响调控网络与耐盐性的分子机制、耐盐性状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植物材料
高代自交系‘NAUXBC’萝卜种子由大学萝卜课题组提供,供试拟南芥为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Clo0)。
1.1.2 菌种与载体
本研究所用菌株为实验室80℃冰箱收藏的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和农杆菌菌株EHA105,质粒载体为pMD18T vector(Takara,Dalian),表达载体为pCAMBIA2301。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材料培养
挑选色泽光亮种子饱满的‘NAUXBC’品系种子经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后,用蒸馏水清洗、浸种后,于25℃黑暗条件催芽,移栽到装有灭菌基质的穴盘中,置入人工气候箱培养至长出45片真叶,挑选长势一致的幼苗移入1/2 Hoagland营养液中水培一周,每34天更换一次Hoagland营养液。将幼苗移入含不同浓度((0, 100, 150, 200和250 mM∙L1)NaCl的营养液中进行盐胁迫处理,收取植株在不同时间(0,3,6,12,24,48和96h)的组织样品。拟南芥种子经4℃同步化处理2天后,播于1/2 MS培养基中培养两周,移植于装有灭菌基质的穴盘中(25℃/22℃,16h/8h),待其开花后备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561462.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