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和豆油对团头鲂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和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附件)【字数:7417】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试验日粮 2
1.2 试验鱼与饲养管理 3
1.3 样品采集 3
1.4 指标测定 3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4
2.2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肌肉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
2.3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
2.4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6
2.5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肝脏、脑和肠道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6
3 讨论 6
3.1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6
3.2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肌肉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7
3.3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7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4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7
3.5 棕榈油、豆油对团头鲂肝脏、脑和肠道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8
4 小结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棕榈油和豆油对团头鲂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和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引言
脂肪是水生动物生长与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脂肪不仅为鱼类提供必要的脂肪酸,还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载体,其中的胆固醇和磷脂在维持细胞生物膜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鱼类饲料常用的脂肪源有鱼油、猪油、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等[],脂肪源的不同实质上是其组成脂肪酸组成的不同。鱼类常见的必需脂肪酸有α亚麻酸(18:3n3)、EPA(20:5n3)、DHA(22:6n3)等n3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18:2n6)、γ亚麻酸(18:3n6)、花生四烯酸等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能被鱼类很好地利用,是传统水产饲料的主要脂肪源[]。但由于近几年鱼油价格上涨很快,其产量也是供不应求,所以在不影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找到其他合适的脂肪源代替鱼油是非常有必要的。植物油资源丰富,价格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
国内外对于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性能的研究有很多,已有研究表明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棕榈油在鱼类饲料中具有替代鱼油的可能[],但用植物油代替鱼油后机体中 EPA 和 DHA 的含量会降低,而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则升高[]。血清指标能反应鱼类的生理代谢状态,血清指标的变化可以反应营养物质在机体代谢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鱼油能够更好的调节和平衡体内的脂肪代谢,相较植物油鱼油更有助于鱼体的健康生长[]。饲料中不同的油脂来源对鱼类的抗氧化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脂肪源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脂代谢基因上面的研究比较缺乏,特别是不同植物油对鱼类脂代谢ACC和Li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名武昌鱼,具有饲养周期短、成活率高、易于捕捞等优点,并且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本文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以棕榈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的试验日粮,从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脂肪酸组成和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探索团头鲂对棕榈油和豆油这两种不同脂肪源的利用差异,为实际生产中团头鲂饲料的配制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日粮
试验饲料是根据团头鲂的营养需求[],以棕榈油和豆油为两种植物脂肪源制备的等能等氮半纯合日粮(表1)。所有饲料原料充分混合后制成粒径为2mm的沉性颗粒饲料。试验饲料中棕榈油和豆油的脂肪酸组成见表2。
表1 试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饲料diets
棕榈油组
豆油组
成分(%)ingredients
酪蛋白casein1
20.00
20.00
明胶gelatin
5.00
5.00
鱼粉fishmeal2
16.00
16.00
小麦淀粉corn starch3
45.00
45.00
棕榈油palm oil
7.00
/
豆油soybean oil
/
7.00
维生素添加剂vitamin premix4
1.00
1.00
矿物质添加剂mineral premix4
1.00
1.00
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scyz/56079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