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及适应证分析【字数:4200】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 分析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结果 8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5~116 min, 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00%。82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 成功率为95.35%;4例经二次栓塞成功, 总成功率为 100.00%;术后并发脾脓肿1例, 腹膜后血肿2例, 胰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65%。结论 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救治时间短, 抢救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可以减少和避免脾脏切除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保留脾脏功能完好性, 是适用于急诊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动脉栓塞;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急诊
脾脏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腹部内脏器官, 在各种腹部闭合性损伤中, 脾破裂占20%~40%。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人们逐渐意识到脾脏切除术后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明显减弱, 容易出现凶险性感染而导致死亡[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研究对脾脏功能的深入认识, 腹部增强CT、血管介入技术、超声介入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80%以上的脾破裂患者不切除脾脏也可以保存生命。医学专家提出: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下尽可能保留脾脏[2], 避免脾脏切除后患者免疫力降低引起感染和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死亡[3]。为探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 本文特别抽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男45例, 女41例, 年龄13~71岁, 平均年龄(38.2±11.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3例, 交通事故伤40例, 撞击伤29例, 刀刺伤4例。15例患者来院时出现失血性休克, 经过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改善循环后送至介入室行动脉栓塞术治疗。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抢救, 给予心电监护, 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常规抽血送检并进行配血输血, 床边X线、B 超检查, 酌情给予头部、胸腹 CT 检查。急诊医师在指导抢救的同时迅速确定治疗方案, 如符合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适应证者应立即行术前准备并送至介入室实行动脉栓塞术治疗。休克患者应在血压回升稳定后再实施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下, 用Cobra 5F等各种导管,论文代写 通过Seldinger法给予患者局部麻醉, 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 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脾动脉全貌和实质期、静脉期, 脾破裂出血部位表现为显影模糊或不显影区域及邻近腹腔内有漏出造影剂形成棉絮状或云雾状影像。用适量明胶海棉颗粒混合造影剂、庆大霉素24万 U和弹簧钢圈经导管分次注入脾动脉内栓塞, 栓塞同时追踪观察脾脏影像, 如出现脾脏破裂区域血供影像终断或邻近腹腔内无漏出造影剂形成棉絮状或云雾状影像时, 说明栓塞成功, 可再次造影确定止血效果, 无异常则拔出导管, 加压包扎伤口24~48 h。根据患者腹腔积血情况, 戳孔置引流管引流左下腹壁内腹腔积血, 如腹腔积血<1000 ml可暂不留置引流管, 待其自行吸收。术后24 h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绝对卧床休息1周, 大多数脾外伤患者因为内出血会有轻度体温升高, 温度一般≤38℃, 如患者白细胞增高明显, 体温则会升高至38.5℃以上, 应合理使用坑生素避免脾脓肿的发生。
2 结果
86例患者围手术期时间为24~56 min, 手术时间为35~116 min, 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00%。82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 成功率为95.35%;4例经二次栓塞成功, 总成功率为 100.00%;术后并发脾脓肿1例, 腹膜后血肿2例, 胰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 分析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结果 8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5~116 min, 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00%。82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 成功率为95.35%;4例经二次栓塞成功, 总成功率为 100.00%;术后并发脾脓肿1例, 腹膜后血肿2例, 胰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65%。结论 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救治时间短, 抢救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可以减少和避免脾脏切除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保留脾脏功能完好性, 是适用于急诊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动脉栓塞;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急诊
脾脏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腹部内脏器官, 在各种腹部闭合性损伤中, 脾破裂占20%~40%。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人们逐渐意识到脾脏切除术后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明显减弱, 容易出现凶险性感染而导致死亡[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研究对脾脏功能的深入认识, 腹部增强CT、血管介入技术、超声介入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80%以上的脾破裂患者不切除脾脏也可以保存生命。医学专家提出: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下尽可能保留脾脏[2], 避免脾脏切除后患者免疫力降低引起感染和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死亡[3]。为探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 本文特别抽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男45例, 女41例, 年龄13~71岁, 平均年龄(38.2±11.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3例, 交通事故伤40例, 撞击伤29例, 刀刺伤4例。15例患者来院时出现失血性休克, 经过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改善循环后送至介入室行动脉栓塞术治疗。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抢救, 给予心电监护, 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常规抽血送检并进行配血输血, 床边X线、B 超检查, 酌情给予头部、胸腹 CT 检查。急诊医师在指导抢救的同时迅速确定治疗方案, 如符合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适应证者应立即行术前准备并送至介入室实行动脉栓塞术治疗。休克患者应在血压回升稳定后再实施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下, 用Cobra 5F等各种导管,论文代写 通过Seldinger法给予患者局部麻醉, 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 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脾动脉全貌和实质期、静脉期, 脾破裂出血部位表现为显影模糊或不显影区域及邻近腹腔内有漏出造影剂形成棉絮状或云雾状影像。用适量明胶海棉颗粒混合造影剂、庆大霉素24万 U和弹簧钢圈经导管分次注入脾动脉内栓塞, 栓塞同时追踪观察脾脏影像, 如出现脾脏破裂区域血供影像终断或邻近腹腔内无漏出造影剂形成棉絮状或云雾状影像时, 说明栓塞成功, 可再次造影确定止血效果, 无异常则拔出导管, 加压包扎伤口24~48 h。根据患者腹腔积血情况, 戳孔置引流管引流左下腹壁内腹腔积血, 如腹腔积血<1000 ml可暂不留置引流管, 待其自行吸收。术后24 h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绝对卧床休息1周, 大多数脾外伤患者因为内出血会有轻度体温升高, 温度一般≤38℃, 如患者白细胞增高明显, 体温则会升高至38.5℃以上, 应合理使用坑生素避免脾脓肿的发生。
2 结果
86例患者围手术期时间为24~56 min, 手术时间为35~116 min, 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00%。82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 成功率为95.35%;4例经二次栓塞成功, 总成功率为 100.00%;术后并发脾脓肿1例, 腹膜后血肿2例, 胰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 分析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结果 8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5~116 min, 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00%。82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 成功率为95.35%;4例经二次栓塞成功, 总成功率为 100.00%;术后并发脾脓肿1例, 腹膜后血肿2例, 胰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65%。结论 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救治时间短, 抢救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可以减少和避免脾脏切除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保留脾脏功能完好性, 是适用于急诊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动脉栓塞;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急诊
脾脏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腹部内脏器官, 在各种腹部闭合性损伤中, 脾破裂占20%~40%。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人们逐渐意识到脾脏切除术后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明显减弱, 容易出现凶险性感染而导致死亡[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研究对脾脏功能的深入认识, 腹部增强CT、血管介入技术、超声介入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80%以上的脾破裂患者不切除脾脏也可以保存生命。医学专家提出: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下尽可能保留脾脏[2], 避免脾脏切除后患者免疫力降低引起感染和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死亡[3]。为探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适应证, 本文特别抽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6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男45例, 女41例, 年龄13~71岁, 平均年龄(38.2±11.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3例, 交通事故伤40例, 撞击伤29例, 刀刺伤4例。15例患者来院时出现失血性休克, 经过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改善循环后送至介入室行动脉栓塞术治疗。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抢救, 给予心电监护, 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常规抽血送检并进行配血输血, 床边X线、B 超检查, 酌情给予头部、胸腹 CT 检查。急诊医师在指导抢救的同时迅速确定治疗方案, 如符合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适应证者应立即行术前准备并送至介入室实行动脉栓塞术治疗。休克患者应在血压回升稳定后再实施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下, 用Cobra 5F等各种导管,论文代写 通过Seldinger法给予患者局部麻醉, 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 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脾动脉全貌和实质期、静脉期, 脾破裂出血部位表现为显影模糊或不显影区域及邻近腹腔内有漏出造影剂形成棉絮状或云雾状影像。用适量明胶海棉颗粒混合造影剂、庆大霉素24万 U和弹簧钢圈经导管分次注入脾动脉内栓塞, 栓塞同时追踪观察脾脏影像, 如出现脾脏破裂区域血供影像终断或邻近腹腔内无漏出造影剂形成棉絮状或云雾状影像时, 说明栓塞成功, 可再次造影确定止血效果, 无异常则拔出导管, 加压包扎伤口24~48 h。根据患者腹腔积血情况, 戳孔置引流管引流左下腹壁内腹腔积血, 如腹腔积血<1000 ml可暂不留置引流管, 待其自行吸收。术后24 h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绝对卧床休息1周, 大多数脾外伤患者因为内出血会有轻度体温升高, 温度一般≤38℃, 如患者白细胞增高明显, 体温则会升高至38.5℃以上, 应合理使用坑生素避免脾脓肿的发生。
2 结果
86例患者围手术期时间为24~56 min, 手术时间为35~116 min, 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00%。82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 成功率为95.35%;4例经二次栓塞成功, 总成功率为 100.00%;术后并发脾脓肿1例, 腹膜后血肿2例, 胰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81405.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