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3-6岁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字数:6683】

2023-04-14 14:4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3-6岁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父母教育观念的重要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表示: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家长需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运用合理的教育措施,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积极和校方进行交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3-1(5).]]。父母是孩子的最亲密的陪伴者与教育者,他们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对孩子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2.个人的研究兴趣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父母有更多的渠道获取教育资讯,他们也更容易了解到教育观念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那么,当代父母的观念对比以前有改变吗?父母教育观念指引着整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行为与态度,父母的教育观念现状是怎样的?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本人想探究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层面的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为父母提高教育观念提供理论基础。在对父母教育观念现状进行调查后,可以了解父母教育观念的现状和特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哪些父母拥有较高的教育观念,哪些父母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问题,哪些因素导致了父母教育观念的不同水平?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帮助父母提高教育观念水平。

  2.实践层面的意义

  目前关于父母教育观念的研究大多在分析现状后,为幼儿园、政府或其他外部主体如何帮助父母树立教育观念提供相应建议与措施,但研究者认为父母本身的内在动机对提升教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研究呈现父母教育观念的现状特点与影响因素,期望父母能根据自身情况,积极主动学习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概念界定

  1.父母

  字典里对于父母一词的定义就是父亲和母亲[[[]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58-260.]]。在本研究中指与3-6岁儿童具有法律意义上亲子关系的父亲与母亲。

  2.教育观念

  顾明远学士提出,教育问题和现象的总结归纳造就了教育观念[[[]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748.]]。裴娣娜教授则觉得教育观念即根据一定的经济文化背景,抒发大众的心声,然后再针对教育过程、教育措施、教育作用等疑问进行的解答[[[]裴娣娜.对教育观念变革的理性思考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01(2):4-7.]]。本研究把教育观念的概念理解为父母教育孩子时持有的基本看法与观点。

  3.父母教育观念

  父母教育观念是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对孩子成长、教育方法、教育期盼等问题所具备的一般想法。本研究将这个概念划为儿童观、成才观、教子观与亲子观四个方面方面进行详解。

  表1教育观念的构成与内涵

  教育观念内涵考察内容

  成才观父母对儿童成才的期望,对于成才标准的判断和认识。1.对儿童未来学历与职业的期望

  2.对高成就(特指高职高薪)与儿童自身喜好之间的偏向

  亲子观父母对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对于儿童在家庭中的权利与地位的认识。1.与儿童的相处与陪伴方式

  2.对儿童权利与地位的判断

  儿童观父母对儿童自身所特有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1.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等多方面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子观父母对自身角色职责以及教育方式的认识。1.对父母对于儿童起到的影响的认识

  2.对于教育方式与方法的认识

  (四)文献综述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基本观点造就了父母的教育观念,这个观念决定了他们教导孩子的态度和方法,转换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有效提交父母教育素养的关键一步。研究中搜集到的文献大多是关于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但由于父母是幼儿家长中最重要角色,所以本研究与这些文献关系紧密,有较强一致性。

  1.父母教育观念的构成研究

  学术界对父母教育观念的组成有多种观点,例如陈帼眉教授觉得该观念由教子观、人才观、亲子观与儿童观构成[[[]张心韵.家长家庭教育素质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5(04).]]。

  俞国良等学者则提出观念的组成包括陈教授说到的前三点,最后一点却不应是儿童观,严格来说是儿童发展观。其中,人才观是针对父母而言的,代表着父母对于人才的构想。亲子观则是父母对于孩子与自己关系的一种感知。儿童发展观即父母对孩子的思想与社会变化的了解。教子观是父母对自身教育责任与教育方式的认识[[[]俞国良,辛涛.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3).]]。

  刘航等专家提出当代父母的教育观念除了以上几点,还由发展观、教育期望观、教育目标观等多种观点组成,其中教育观、亲子观与儿童观是主体。合理的儿童观有利于让父母具备良好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左右着亲子观与教育观的发展。多种观点之间形成制约,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刘秀丽,刘航.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N].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庞丽娟提出新时代的父母教育观念会由合理的目标观、评价观、儿童观、方法观组成,这几个观念的概念为:科学的儿童观是父母教育观念产生的根源;科学的目标观更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并根据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导与评判;科学的教育方法观是父母在对孩子和教育目标具备深层了解的原则上,去逐渐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寻求合理的培养方法;而科学的评价观指的是教育目标是否实现,亦或是怎样算是实现了目标,目标的完成进度还差多少,完成结果是否优良,甚至于对教育方案的制定等都要求父母要具备科学的评价观[[[]许晓晖,庞丽娟.关于新世纪家长教育观念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7).]]。此设想与其他研究相比,更关注到了评价观的重要性。

  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家长教育观念包含成才观、儿童观、亲子观和教育观,部分学者提出了评价观进一步完善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构成。

  2.父母教育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

  多位专家指出,父母教育观念因为他们的童年经历、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对教育学的认识而逐渐形成[[[]陈帼眉,何大慧.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个值得重视的新概念[J].家庭教育,1994(01).]]。除此之外,父母的教育观念还容易为当代社会状况、教育大背景所改变,为父母本身的道德素质的影响,父母受教育水平及工作环境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父母的教育观念[[[]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1995(4).]]。学术界提出,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仅为阅历、学历、工作所牵制,还受父母的年龄、性别、性格的影响。不过从目前的父母教育观念分析,多数时候父亲的观念会比母亲更加现代化,受教育程度高者的观念会比受教育程度低者的更科学,年龄较大者的观念会比年龄较小者的更成熟,从事服务业、教育业、工程行业者的观念会比普通工人更专业[[[]李洪曾,谢光庭.上海地区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96(5).]]。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现有研究大多对家长的职业、学历、家庭背景、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但还未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形成全面客观的结论。

  3.父母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刘航、刘秀丽两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家长制教育观念目前正在逐渐消失,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呈现出一种平等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多数家长依然没有把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念,但是很多家长对此的认识存在很大不足;为了更好的改善这些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国家级权威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设想,对图书设计和发行机构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来,以此来促进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和认识的不断提升[[[]刘秀丽,刘航.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N].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黄河清对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认为很多幼儿父母的人才教育观都存在很大误区,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考试分数,给幼儿施加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这些对于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在亲子关系方面,很多家长将自己的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将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理想都寄托到孩子身上,忽略了幼儿的个人感受,阻碍了幼儿的成长;在成长方面,忽视了幼儿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幼儿的个性特征,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都处于两种极限状态,要么放任不管,要么过于严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王婧.父母教育观念对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所以本文认真分析了各种不良教育方式的危害,对当前父母教育观念现状进行研究。

  总而言之,尽管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渐渐发生变化,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改进,但父母在一些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父母的成才观、亲子观、儿童观与教子观方面各有欠缺,父母的教育观念还有待提升。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苏州某幼儿园三个班级父母为调查对象,以《3-6岁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开展调查问卷研究,这份调查研究借鉴了广西师大王利的硕士毕业论文中的《城乡3-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调查问卷》,并在原有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这份调查问卷一共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父母的基本信息,主要内容有父母的年龄、性别、学历以及幼儿信息;第二部分为父母教育观念现状调查;第三部分为赋值量表式问卷,根据父母教育观念的构成分为儿童观、亲子观、教子观、成才观四部分,一共设置了十一道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采用五点评分法,分值越高,代表认可度越高。在文件中有三道题目还使用了否定表述的调查方法,在评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向处理,但是整个调查问卷都遵循五点评分法的要求。在问卷发放前,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信度代表量表的可靠性,运用SPSS对第三部分展开了信度检验,数值为0.849,说明调查问卷具有可靠性。

  2.研究对象

  表2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样本量频数(N=107)百分比

  父母父亲60 56.07%

  母亲47 43.93%

  年龄20-25 11 10.28%

  26-30 50 46.73%

  31-35 32 29.91%

  36-40 12 11.21%

  41岁以上2 1.87%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 5.61%

  初中6 5.61%

  高中/中专/技校28 26.17%

  大学专科25 23.36%

  大学本科38 35.5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4 3.74%

  家庭年总收入3万元以下0 0%

  3万-10万33 30.84%

  10万-30万50 46.73%

  30-50万16 14.95%

  50-100万8 7.48%

  100万元以上0 0%

  幼儿的性别男54 50.47%

  女53 49.53%

  父母基本情况:

  (1)该问卷旨在调查父母的教育观念,故排除父母以外其他的参与者填写。在父母性别分布上,父亲占比56.07%,母亲占比43.93%,比例基本相当。

  (2)在父母年龄分布上,主要是26-30岁的父母最多,其次是31-35岁的父母,20-25岁和41岁以上的父母较少。

  (3)在父母文化程度上,本科文化程度的父母占35.51%分布最多,其次是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父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都较少。

  (4)在家庭年总收入上,收入在10万-30万的父母占比最多并逐渐向两边递减,没有收入在3万以下或100万元以上的家庭。

  (5)在幼儿的性别上,男孩占比50.47%,女孩占比49.53%,两者比例相当。

  二、3-6岁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的现状分析

  基于对父母教育观念的维度划分,通过平均值、标准差和单一样本T检验考察父母教育观念的现状。评分部分使用了五级评分法来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教育观水平越高,在调查过程中选取均值作为计算依据,并以此计算出幼儿父母教育观的总体得分,然后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专业处理。

  根据量表得分,将3-6岁儿童父母教育观念水平定为高、中上、中、中下、低五个级别,选取中间值3对所有样本进行验证,如果验证结果为正值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则说明该项结果显著高于中等水平。

  表3父母教育观念维度及总分T检验得分表

  维度均值标准差T(以3为检验值)显著性(双尾)

  成才观3.668 0.998 6.962 0.000***

  亲子观3.621 1.102 5.861 0.000***

  儿童观3.051 0.596 0.897 0.372

  教子观3.090 0.589 1.583 0.116

  教育观念总分3.358 0.581 6.398 0.000***

  ***代表显著性小于0.001

  由表可知,父母教育观念在成才观与亲子观方面得分显著高于中间值3分,说明父母的成才观与亲子观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父母教育观念总分均值为3.358,显著性小于0.001,说明父母教育观念显著高于中等水平。而儿童观与教子观未能通过显著水平0.0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父母的儿童观、教子观未能显著高于中等水平。

  综上所述,父母的科学的教育观念逐渐形成,尤其是在成才观与亲子观方面教育观念水平较高,但在儿童观与教子观方面还有所不足,需要更多科学指导。

  (一)成才观

  成才观反应了父母对于儿童成才的价值取向与对成才标准的认知。本研究中父母的成才观显著高于中等水平,说明父母的成才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父母不再绝对地把高职和高收入视为孩子的出路,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更加注重孩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图1您希望您孩子未来的职业是

  图2您希望您孩子未来的学历是

  但是,对于幼儿未来的职业与学历的要求,父母仍表现出较高要求与控制欲望。36.45%的父母希望幼儿按照他们的期望来工作大于29.91%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工作的比例。79.44%的父母希望幼儿未来能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历,这说明大多数父母对于儿童的学历有要求,认为幼儿应该上大学。传统家庭观念总认为幼儿是家庭的所有物,是父母的依附品,要按照父母的安排来工作、生活。现在已经有部分父母认为幼儿应该自由地选择职业,并且不在意是否是高职或高薪,但仍有部分父母希望幼儿按照父母规划好的路径成长,实现父母的梦想或期望。

  (二)亲子观

  亲子观是父母对与幼儿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权利的认识。本研究父母的亲子观也表现出显著高于中等水平。



  图3父母陪伴幼儿方式

  父母与幼儿在一起时,47.66%的父母选择与幼儿一起做家务、做手工,28.97%的父母会给幼儿讲故事、玩游戏,8.41%的父母选择看电视、玩手机。大部分父母在与幼儿在一起时会选择与幼儿一起活动而不是自己玩手机,但多数的父母未选择给幼儿讲故事、陪他们玩游戏。儿童有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家长普遍意识到陪伴幼儿的重要性,但是对于陪伴方式的选择中,体现出父母对于幼儿学习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

  图4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图5如果错怪孩子,就积极纠正并像孩子道歉

  在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一选项中选择了比较同意的父母占到了最高比例42.6%;在进行如果错怪孩子,就及时纠正并像孩子道歉这一题调查过程中,35.51%和28.97%的父母分别选择了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可见,虽然父母尊重幼儿,能够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给予幼儿部分自主权利,但还是希望幼儿能够听话,把听话作为好幼儿的标准。每个幼儿都是独特自由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想法,不是大人的所有物,不该以听话的话来判断他/她是否是好孩子。评价幼儿更应关注幼儿的发展过程,进行纵向观察,关注幼儿显性发展和隐性潜能的统一,更应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儿童观

  儿童观是父母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本研究中父母的儿童观未显著高于中等水平,说明父母对科学的儿童观还缺乏认识,需要更多的指导。

  图6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

  图7现阶段幼儿全面的发展比拼音、算数等能力的发展更重要

  现代儿童观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方式。教育就是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儿童能够理解的范围内进行教育,教育要抓住最近发展区,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游戏也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这一选项中,在父亲中选择完全不同意和比较不同意的比例都为11.67%,在母亲中选择完全不同意和比较不同意的比例都为4.26%,说明父母对于游戏对儿童发展作用的理解存在差异,母亲对幼儿学习方式的认识高于父亲。在现阶段幼儿的身体发展、个性形成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比拼音、汉字、英语、算数等的发展更重要这一选项中,大部分家长选择同意,但有13.08%的父母选择完全不同意。可见,虽然大部分的父母尊重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儿童的学习、发展有一定了解,但是仍有部分父母持有一种比较传统的,重视智力发展,轻视人格品质,如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发展,忽视良好个人品质对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子观

  教子观是父母对自身角色职责的认知,以及对教育方式的态度。本研究中父母的教子观未显著高于中等水平。

  图8幼儿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与家长关系不大

  图9父母的教育行为与幼儿没有直接关系

  41.21%的父母在幼儿的教育主要靠老师,和家长关系不大选项中选择了完全同意。7.48%的父母在父母的教育行为与幼儿之间没有直接关系选项中选择完全同意。家庭是幼儿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所以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重要的责任在于家长,幼儿从一出生就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的言行在幼儿快速发展的时期中潜移默化地施加着影响,只有发挥家园合力才能更有效帮助幼儿的良好发展。父母都应负担起自身对于幼儿发展的责任,学习并且运用科学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幼儿,不应该再秉持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不科学的思想。

  三、3-6岁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3-6岁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父母性别、收入、学历、年龄以及幼儿性别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呈现如下:

  (一)父母性别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表4父母性别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性检验

  变量父亲(N=60)母亲(N=47)T P

  成才观3.62±1.19 3.97±1.11-1.603 0.112

  亲子观3.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