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二胎政策下父母教育问题分析【字数:7560】

2023-03-29 14:2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二胎政策下父母教育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我国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实施开放二胎政策,二胎家庭开始增加,家庭教育问题逐渐暴露。二胎家庭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发展。在二胎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孩子的工作,改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精神健康和综合素质;通过对二胎家庭的父母教育方式的生活现状、家庭现状进行分析,对父母教育的方式怎样改变,二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二胎政策;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新生人口达1867万,同比增长11%。颁布二胎政策出台到一步一步到实施以来,关于父母教育与儿童社会发展已成为热门的研究话题,广受社会群众关注。许多人开始思考,作为二孩家长,应如何注意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之间存在着旧的发展冲突。在接下来的论文中,首先根据问题,参考国内以往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采用三种形式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研究。最后,总结了二孩政策下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家长或家长教育概念的研究由来已久,对于父母教育概念的研究者的理解,首先是基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这与更复杂的结构系统、个人行动的基础和个人认知过程有关。尽管相关理论已趋于成熟,各家云说不断,但至今还未能在定义上达到统一。与外国研究者的父母教育观不同,家庭科研究者倾向于详细分类父母教育概念的内容。
1.父母教育方式的概念
对于家长教育概念的研究中,张文新(1997)中说到父母教育方式是在教育幼儿中呈现出现的一种动作方式和倾向。[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44-49.]张祎(2011)认为父母的教育是延续老一辈的传统教育理念,再融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独特教育风格。[ 张祎.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其次,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一些问题。在《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一文中,刘秀丽指出,很多家长存在认知误差,不能将儿童视为独立个体,对儿童的教育目标、期望、及过程与结果还不能合理把控。
2.教育方式的的影响因素
王春杰、王卓越通过调查对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以下三点:一是父母自身因素,二是儿童因素,三是客观环境因素。[ 王春杰,王卓越.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123-125,129.
]其中父母自身因素包括:父母受教育水平、职业、经济收入水平及社会地位、相关教育理念等等。陶沙等人的研究显示,与其他教育水平母亲相比,高学历的母亲有着更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观。儿童因素则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个性与自尊等。[ 陶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40-47.
]例如,张涌静研究发现异养型气质幼儿往往更容易得到父母的关心,他们的理解因子要高于难养型幼儿。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
3.教育方式的问题暴露
杜雪柯指出家庭所在地及家庭月收入是导致教育方式差异的重要因素,头生子与同胞关系受家庭环境、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受到影响。阐述了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不一致型的教养方式对于同胞关系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同时指出,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积极民主式时,往往能促进同胞关系的正面发展,反之其他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同胞之间的关系发展。[ 杜雪柯,父母教养方式对头胎幼儿同胞关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受内部与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问题的不同。很多家庭体现的是与头生子都沟通方面难以均衡。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自制的问卷《二孩政策下父母教育方式的问卷》展开研究调查,采集数据,并对数据结果与访谈材料进行整理,通过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了解二孩政策下父母教育方式对子女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现状及不足,分析影响父母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为大多数二孩家庭提供相关建议。
2.研究意义
因理论与研究的匮乏,许多二孩家庭父母未能矫正教育观念,不能正确引导子女的社会性成长。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二孩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研究内容,并为二孩家长及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目前,已有研究关注第二孩的心理发展。然而,目前很少完整剖析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发展影响的现状和问题。二孩家庭教育参考文献相对较少,许多二孩家长无从考证,难以判断和处理孩子出现的心理或行为异常。久而久之,就会阻碍家庭的美好发展。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呼吁二孩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到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与行为。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二胎家长,采用目的抽样对周边相关家庭发放问卷,展开问卷调查。通过第三平台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放问卷,家长可以在线提交。了解父母对二胎家庭教育的理解,调查数据显示,儿童和谐发展与父母教育行为联系紧密。本文立足于二胎家庭教育现状,关注3——6岁儿童,特别是女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展开研究与调查。为二胎家庭教育研究添砖加瓦,并为后续研究者和二代家庭家长提供理论指导,关注二胎的出生将对孩子的社会行为和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文献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年鉴和学校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不仅有助于了解二胎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还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
(2)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浏览教育局官方网站,收集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3)问卷调查法
研究者查阅了家庭教育现状的相关问卷,对20名三孩的家长进行了访谈,将相关问卷与访谈数据相结合编制了问卷,主要调查多孩家庭父母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影响问题,问卷调查是自己编制。
  二、二胎政策下父母教育问题现状分析
  (一)二孩教育中父母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对问卷进行目的抽样调查,借助第三方微信、QQ等社交平台,向相关家庭发放问卷,家长可以在线提交。一共回收问卷97份,去掉7份因为不完整、漏答产生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90份。
表 1-1问卷调查家庭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图1-2所示。在G城市中调查二孩的父母的教育水平在二孩的家庭中处于中等水平,第二孩的年龄在3-6岁。其中,相对没有受过教育或基础教育水平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长占12.2%,中等教育水平高中和大专文化水平的家长占58.8%,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家长占26%。总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的家长高中和大专比例的文化水平最高,其次是高等教育程度本科或本科以上,最后是低教育程度是小学和初中。

二孩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水平从高到低分布,共为7000元以上、5000——7000元、3000——5000元、3000元以下、无收入5个层级。前三名分别占22.2%、28.8%和35.5%。如图二胎父母家庭月收入水平图1-2所示,填表者家庭月均收入占比最高达到3000-5000元。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受访者家庭人均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也有一些家庭仍处于较低水平。

在接受调查的90名子女的父母中,大多数人从事稳定工作和私人老板的总比例达到67.7%。
在调查对象其中的90个子女家庭中,父母工作和育儿的时间分配是,选择全职在家的父母较少,占总数的21.1%。大部分被调查的父母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占总数的76.6%。
在受访者中,其中90个孩子家庭里,71.1%的家长分摊家务,其余并不分担家庭家务的家长,占总数的28.2%。
33.3%的父母在准备生第二个孩子时教育他们的头生子,66.6%的父母在怀孕二个孩子和生二个孩子后教育他们的头生子。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不具备早期教育准备的意识,总体而言,他们选择在怀孕二个孩子或生下二个孩子后,引导长子女接受弟弟妹妹,有两个孩子的父母接受“同胞接纳”教育的比例最高,达到52.8%。
如图1-4,受访家庭分工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父母与老人和长期子女(女性)共同生活,另一部分是长期子女(女性)和老人单独生活。据调查显示,45.5%的二孩家庭父母都和老人共同生活。其中38.8%由父母单独抚养,45.5%由父母与老人共同抚养;剩下家庭长子(女性)由老人抚养或其他家庭代养,但将老二留在父母身边,占总人数的15.5%。

  三、二胎政策下父母教育存在问题
  (一)不同文化水平教育理念不同差异
1.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在父母教育和养育观念的维度上存在差异。这与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一致,父母的教育水平是影响家长教育观念的主要因素。通过翻看文献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母亲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更客观、理性地对待一些人和事情,不尊重他人的地位和权力,对他人的内心感受关注较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少的溺爱、专制和过分的要求,较少的推理不能给孩子一些自由和权力。
2.通过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家长的访谈,也发现不同教育水平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教育方法和方法有不同的看法。当被问及:你认为家长需要学习一些教育方法来指导他们的头生子时,大部分父母说:“我们应该学习一些方法,因为现在孩子的心理非常复杂。虽然他看起来很小,但事实上他什么都知道。特别是在生了两个孩子之后,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负责。”“我认为他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有所感触。这是他自己的人生,我只能处于一个辅助作用”以上是初中学历家长的答案。“视情况而定。如果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教育是
会注意倾听,共同成长”以上是高中学历家长的回答。从以上采访中可以看出,教育水平较高的家长对自己的教育责任,方式与方法有较清晰的认知。反之,较低教育水平的家长则没有意识到自身引导与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对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清晰的理解。
  (二)关注头生子的身心层面
1.第一个孩子的认知出现错误,家里之前已有一个孩子,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很强,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家庭结构产生改变。父母的精力很难分开进行,措手不及,头生子无奈被要求长大,无声的要求让头生子独立并可以帮助自己照顾二胎。被要求长大的中间缺少父母的沟通。父母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产生弟弟妹妹是来争宠的父母不会爱自己的想法。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让头胎被迫长大产生一定的责任心,应该做好每一件事情作为一个榜样,压力也随之而来。自信心也会随之降低,父母和身边的长辈对孩子的批评缺乏自我反思,把错误归结在自己身上,习惯性认同,下决定也会犹豫不断,没有主见,需要他人指导和帮助才可完成。
2.第一个孩子的情感方面出现偏差,由于父母陪伴自己的时间变少,产生落差感而缺乏安全感认为父母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现而不再关注自己,变得敏感又脆弱,会产生与二孩的竞争。会做一些特别的事情引起父母注意,有些生活场景对话“弟弟妹妹要换尿片我也要。”心理恐惧新的家庭成员到来会对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有所影响,失去长辈的宠爱。家庭的安全感降低。还表现在自尊心强,不喜欢认错,特别是在弟弟妹妹的旁边,认为爸爸妈妈答应的事情必须做到。
  (三)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
1.父母的家庭教育是一种无声的行为。在家庭教育的每一件事情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很大的深刻意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和谐交流会给双方带来正面影响。为了父母,和孩子们和谐相处,收获幸福,可以改善他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为了孩子们,可以帮助他们与父母和谐相处,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见解,一个重要的是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在第二个孩子到达之前,父母应该就新成员与头生子的想法更密切地交流,理解他们对第二个孩子的想法和态度,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说服接受新成员到来。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在照顾孩子期间,父母应该更加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强调头生子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家庭的自我认同度。但是,随着生活的加速,父母往往需要考虑职业生涯和家庭。同时,促进孩子的成长,形成孩子性格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会减弱。可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往往不得不考虑一些职业和家庭之间的协调适应。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家庭教育在促进儿童成长和塑造儿童性格方面的作用。
  (四)社会对二胎教育缺乏认识
1.我们将个体在其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中,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称为社会支持。沃克等人认为,社会支持可概括为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与陪伴4种,其中物质支持可分为物资、金钱与服务。很多二胎家庭面临着实际的经济问题,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子女教育上的忽略,特别是父母一方因教育子女问题被迫选择全职时,他们对经济的过度关注,反衬的正是对子女教育的疏忽。
2.另一个需要认识到的实际问题是,父母无法从相关部门得到足够的教育支持。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父母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父母,往往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发现,有关部门在二胎家庭教育方面重视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对二胎家庭中可能出现的教育问题,也没有开展相应的理念传播活动。因缺乏社会支持,很多受职业、文化程度限制的父母往往在教育观念和行为上走入误区。
  (五)隔代教养的影响
由于孩子数量增减,为了孩子的起点线高一点,子女教育开支随之增加,为了家庭物质条件更好会选择双方在职工作。由祖辈管理孩子的生活问题及教育问题。随之经济科技的发达,祖辈的思想行动跟不上时代。对于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科学性欠缺,妨碍幼儿的个性发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容易产生亲子隔阂。祖辈把对子女的喜爱和孙辈的爱集中到孙辈的容易产生偏差过度喜爱。没有父母的长时间陪伴,孩子心理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四、二胎政策下父母教育方式问题对策
  (一)转变父母教育观念及关注头生子方面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转变观念、自我完善和科学养育家庭教育是双向互动的活动。二孩家庭教育的普及性很强。80后和90后作为生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对后代的教育观念都比他们的父母更先进,但仍然存在父母教育观念的阴影。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精神陪伴,而且要能够在家长耐心的引导和启发下,改变传统的以家长为本的教育,实现科学的教育。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能够在原有的家庭教育水平上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他们可以与二孩家庭的其他家长沟通,讨论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他们家庭教育的方式。平等公平地对待孩子,营造和谐的氛围。二孩家庭在处理家庭兄弟姐妹关系时应该公平公正,平等相爱。只有这样,二孩才不会因为父母的爱与恨而导致心理失衡。在和谐相处、相互关爱的家庭氛围中,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健康成长,相互尊重和爱护。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好心理建设。
还要在孩子、长辈面前树立公平对待的榜样,在一些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上要给予的改正,特别是在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时,调查结果百分之六十的人说家里的长辈会有明显偏爱,这时候父母要与长辈进行良好沟通,避免给头生子(女生)留下祖辈只喜欢男孩的不好的影响。
2.给予老大足够关注和相处空间
父母都要做的功课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传统教育里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容易分散家长对老大的关注,因为二孩的年龄小,事情繁琐占用时间较多是一定的,与老大的相处时间变短,老大的心理会有一个落差感而产生一个心理不适应期。这时需要父母对于老大的爱要更加多,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沟通玩耍,让她有一定的安全感。相等的爱让老大心理会产生平衡,对第二个孩子产生好感,本能激发老大的责任心。会主动关注弟弟妹妹并喜爱他们。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小孩,愿意做一切事情帮助他们,父母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首先要抛弃“大的要让小的”,这样才会平等对待老大,对于“让”是需要教会老大是心理接受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让”。
3.帮助协调二孩之间关系
二胎的到来,父母需要照顾两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在之中作为一种调和剂的存在。在二胎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培养两个孩子间的手足情谊,不管是头生子还是老二都会习惯另一个人的存在,只要不是父母太过偏心,两个孩子都会养成懂得照顾人的好品德,这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所缺少的。两个孩子之间互帮互助,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麻烦,朋友虽好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要有底线,不能什么事情都请求朋友的帮助,而兄弟姐妹却不一样,可以无私的帮助对方。根据两个孩子的年龄,父母要对其心理疏导,在绘本故事,卡通动画中可进行同胞教育。可以扮演幼儿喜欢的角色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在家里设置一个沟通角落,父母和幼儿共同建立沟通规则规范实行。
  (二)创设公共免费网络学习平台
当前,网络学习已成为热门的学习方式,参与千家万户的工作生活。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网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许多家长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对于教育热点问题,网民们常常有着诸多看法与观点,需要斟酌辨别。而受自身文化水平、学习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家长还难以区分其正误。很多非科学性的言论观点往往会干扰父母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对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为二孩家庭家长打造一个专门的平台,筛选优良信息,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微信的普及使用,可以针对问题创立公众号及小程序。随着二孩政策的普及,有关部门可以为相关家庭发布教育信息,并把儿童家长教育问题作为专栏之一,主要讨论家长应如何处理与儿童教育有关的问题;第二,及时纠正各种媒体关于“两个孩子问题”的一些负面教育“谣言”,确保家长在指导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科学有效的知识。
  (三)合理规划二胎家庭教育建设
研究发现,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是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教育能够打造平和友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正向的社会发展。并且,宽容的教育态度可以让孩子更加自由,情绪更阳光,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良好的个性,养成优良的品格,更好的适应社会。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民主的时代、民主的社会,父母和二孩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家长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二孩,把二孩当作独立的人对待,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理解他们的孩子,不要轻易给他们贴标签,让孩子平等对话,与自己相处。??
可以看出,家长做的准备工作越多,就越有利于家长正确地为孩子实施教育,包括教育。父母作为子女的直接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提前为子女的到来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首先,家长们应该改变对科学教育方法的看法。调查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过于依赖自己、长辈、亲友的教育方法,甚至许多家长认为自己不必学习科学的理念与方法。但这种观念无疑是错误的。父母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探索,树立科学教育的正确观念,以科学手段和方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全面正向发展;国家在推行二胎政策后,考虑当今社会面临幼儿问题,推行“三育一体化”,在生育、养育、教育三个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减轻生活压力和负担。
  结 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二孩的9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主要了解家长对亲子关系、教育沟通、管教方式的认知与施行,对孩子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现状,深入分析并提供策略。在教育第二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正确理解自己与第二孩的关系;他们高度认可自己的参与权;能够将二孩视为具有潜在能力的人。在指导教育的各种方法中,家长们大多相信自己的教育经历。
此外,家长们更喜欢卡通、图画书和故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