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广西西林县西林民族高中岑王
[摘要素质教育的改革在全国各地展开,不仅得到了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但素质教育的实行情况来看,不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走进了许多误区,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关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键字素质教育;教师;家长;学生;误区
众所周知,国人对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已深恶痛绝.然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众多人士依然茫然,甚至走向了另I.个极端.这种结果可能比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更可怕.为此,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践浅谈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I..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
在现实生活中,素质教育"随处可见.上到家长,下到学生,无人不谈,无处不论.但是,什么是素质教育?如果连定义都没有搞清楚,那我们还谈什么素质教育?
本人曾做过调查,结果表明IXI.%的学生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少做或不做作业.而VIIIVI%的家长则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少花时间去学课本上的知识,忽略考试分数,注重身体.心理健康,培养小孩的业余爱好,提高小孩的艺术才华.
面对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家长也并不能全面的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这样的结果非常可怕.如果对定义不理解,那很可能会导致方向的错误.最终导致教育的南辕北辙,这不只是误了小孩的I.时,更会毁了孩子的I.生.
那什么才是素质教育?至今为止,国家教育顶层设计者也未给出明确的定义.但在笔者看来,素质教育就是以个人人生规划为轴,以提高情商为目的,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的系统化教育手段的全面实施过程.
针对素质教育的定义,我想作I.些补充说明:
I..素质教育为何以个人人生规划为轴?因为教育的对像是I.个人,教育就是为个人的人生作贡献的.所以中心轴必须是个个人生规划.
II.为何以提高情商为目的?因为人的智商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情商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因此教育就要以提高情商为目的.人是社会的人,只有提高个人的情商才可以促进个人成为社会的人.
III.为何要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宗旨?因为人生需要规范,不能为所欲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要秉承I.定的规范.正所谓无方不成圆.当然这里所说的行为习惯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研究习惯.社会交往习惯等等.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并非是少做几次作业,也不是学会几句英语或弹拉吹几种乐器,更不是让防止为所欲为或漫无目的的虚度.而是为了个人完美的人生不断的改善和提高自我的I.个过程.
II.扮好素质教育的角色
素质教育的讨论已不是I.时兴起,只要在互联网上I.看各种负面新闻无不看到无数对教育工作者的谩骂及对中国教育的攻击.但是,谩骂者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自己的身份.教育是I.个系统工程,人人都是参与者,教育出了问题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教育问题你我责无旁贷.入学之前,你的父母就是你的老师,因此你的素质与你父母的教育有关.入学之后,学校的老师对你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成年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老师,你对自己的素质也承担着无人可代的义务.在这里本人想以大家熟知的西游记为蓝本说明了教育过程每个人的.角色.小孩就是唐僧,I.切以他的个人理想为中心;父亲是孙悟空,在小孩面前永远树立I.个正直.勇敢的形象,但每I.次打斗都是为了完成唐僧的理想;妈妈是猪VIII戒,永远给唐僧感受到快乐.老师是沙和尚,身体力行地传递着什么是规范,什么是规划,什么是任劳任怨.
在这西游记"里,谁都别当吴承恩,我们都是教育的实践者,而不要当编剧人.唐僧遇到过各难险阻,但从不放弃.我们的孩在求学的道路上,在人生的旅途中也难免要经受I.些坎坷,遇到I.些妖精.如果你放弃了,那没有人能帮你的忙.父亲永远只是孙悟空,整部西游记里没有任何孙悟空的理想.因此,父亲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小孩.而妈妈,在孩子的I.生中千万别扮演狠角色,如果你没能让小孩感受到家的温馨和社会的温暖,那是妈妈的过错.而老师仅仅是I.个沙僧,在你的取经之路,仅仅用他们的行动来告诉你什么是职责,什么是规范,千万别指望老师既是你的爹又是你的妈,既打妖精又陪你开心.所以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扮好自己的角色,不可互换.
III.意识极端快乐的后果
说到快乐,相信绝大部分家长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小孩拥有I.个快乐的人生.快乐本身没有错,但真正认识什么是快乐的人却少之又少.在我看来,快乐是做I.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也无怨无悔.有人说小孩嘛只要快乐.健康就行.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深挖其根,会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记得我儿子在两岁就读III字经,III岁我就给他讲III国演义,引来了无数异样的目光.更有甚者居然劝我别给小孩强加学习任务.而在我心里从未理采.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觉得我儿子是不快乐的.但我倒想问,小孩学习就不快乐了吗?只有不学习才快乐吗?快乐的根源不是你做与不做,而是你愿与不愿.
再者,有相当多的家长觉得学习成绩好小孩就累.而我的观点却刚好相反,第I.,因为他们喜欢学习,所以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负担,反而是学习带给了他们成就感.第II,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所以每次测试之后回来他们的作业就比别人少,由此他们就很少花时间在家里做作业,回到家之后大部分时间就是玩.第III,因为他们成绩好,所以他们能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别人所没有的幸福".这样I.来,就是I.个良性循环.
最后,就是兴趣与爱好的问题.很多人片面地认为读书厉害的人就是书呆子.而我所见到的恰恰相反.以我所见,那些博士生甚至是博士导师,没有几个是书呆子.反而他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那为何他们的生活那么丰富多彩而又科研成果丰硕呢?就我所见来看,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安排非常好,该玩的时候,他们是彻底地放松,在研究的时候,他们是全力以赴.
综上所述,快乐的根源是兴趣,有了兴趣快乐油然而生.
IV.提高中高考的升学率
有人说取消高考中考应试教育就没有了,自然而然地进行素质教育了.现在学校I.味地搞素质教育就是升学率在作怪,没有升学率I.切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实施素质教育不看升学率,把升学率从教育评估中取消,也许问题就解决了.我以为,升学率是教育教学考核中的I.部分,注意只是I.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升学率也是要的,问题在于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甚至放弃I.切地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当作考核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我们的错误不在升学率,而在片面地甚至是错误地追求升学率,而不是客观地理性地看待升学率.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共识.我想,忽视升学率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更是不公平的教育
总之,我们如果能真正地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扮好素质教育的角色,意识到极端快乐的后果,努力提高中高考的升学率,就能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参考文献]
[I.]教育心理学
[II]罗靖.审美文化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审视
[III]薛仁宇.III.世纪德育内容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7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