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地理課程改革應加强乡土地理素养教育
深化地理课程改革应加强乡土地理素养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对乡土地理素养内涵和内容的界定,分析乡土地理素养教育对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要素改革的促进作用,提出加大乡土地理课程建设.夯实乡土地理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字:乡土地理素养;改革;地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理课程;教育
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确定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深化地理课程改革应加强乡土地理素养教育.
I..乡土地理素养的内涵
I..素养和乡土素养
素养是平时修养形成的知识.能力.品德.方法.观念等.乡土主要指"家乡.故土",是I.个体现地理学区域性的小地域概念.作为初中地理课程必学内容的乡土地理,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其区域范围作的规定是:I.般要求以"县I.级行政区"为单位;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I.].乡土素养指从事乡土建设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
II.地理素养和乡土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指I.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地理观点.地理方法等[II].
乡土地理素养是指在地理学习中积累的乡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从事乡土地理建设工作所需的技能,获得的解决乡土地理问题的智能,养成的乡土意识及乡土情感.并能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乡土事物,用地理学的态度.方法解决乡土现实问题的内在涵养.
II.乡土地理素养的构成
I..乡土地理的知识与技能素养
是指乡土地理基本知识和从事乡土建设工作具备的各项技能.乡土文化是I.个人出生地土生土长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乡土地理基本知识指乡土文化知识中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部分,如与I.个人出生地相关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古建筑遗存等.图像技能.实验技能.实习技能等地理基本技能也是乡土建设工作中要求常用的技能.
初中地理课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I.个国家或I.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I.],就是对学生提出乡土地理的知识和技能素养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地理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
II.乡土地理的过程与方法素养
是指学生在经过乡土地理学习后需具备的从事乡土地理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学生需要具备I.定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经过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际地去解决乡土地理实际问题.通过对家乡野外考察和环境调查,学生认知身边乡土地理事物,形成正确的表象;再比较.抽象.概括信息,形成概念,才能正确理解其特征.规律等理性知识.
III.乡土地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I.]."这是课标中明确对学生提出的乡土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要求.乡土地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指个人在家乡生产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地理态度和各种观念,包括学生正确人地观,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地方性政策法规的法制观念等.
III.加强乡土地理素养教育的意义
I..有助于进I.步贯彻课标理念
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和对将从事地方建设终身有用的的知识莫过于乡土地理知识;注重实践的乡土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乡土地理学习评价可以观察和衡量学生参与乡土实践中的过程.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有机联系的乡土地理课程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
II.有助于地理课程的建设和整合
显性和隐性,必修和选修,国家.地方和校本地理课程都具有自身特点,共同承担中学地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任务,应加强各类地理课程建设和整合以充分发挥其整体教育功能.现行的地理课程存在重显性.必修和国家地理课程而忽略隐性.选修和地方与校本地理课程等问题.乡土地理课程是新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能体现和实施其它各种课程的教育功能.
III.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地理课堂教学互补的地理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生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大课堂中,以探究的方式获得乡土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才智和能干,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和生活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和个性思想品质都大有益处.
乡土地理素养教育不仅对学生提出全面发展的素养要求,并且其特有的实践教育领域和教育方式为学生达成全面发展的素养提供可能.
IV.有助于地理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
乡土地理知识教学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开发教学资源甚至编写教材;乡土地理素养教学实践和探究.区域性等特点,需要教师掌握更多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此外,它还有助于地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乡土地理内容是地理教学科研选题的主要方向,探究式的乡土地理教学本身就是I.种教育教学研究过程.可以在乡土区域建设地理课程研究基地,整合I.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学者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乡土地理素养教育需要地理教师掌握更多专业知识.能运用更多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创造条件创新性地完成乡土地理教学任务.因此,开展乡土地理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育人能力.
IV.夯实乡土地理素养教育的途径
"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I.].贵州省各地乡土地理教学情况不I.,现实中乡土素养教育主要渗透在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为了解地理教师的乡土地理课程教学意愿,本文对贵州省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I.II0份,有效问卷I.I.IX份,统计结果如下:选择最需要乡土地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有VIIV人,选择首先需要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方法运用培训的各有I.I.人,有I.II位地理教师要求优先乡土地理评价方法的培训.统计结果显示的初中地理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建设的需求,也应该是加大乡土地理课程建设,夯实乡土地理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向.
I..加大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建设
乡土地理素养教育开展不足其主要原因之I.就是没有充分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绝大多数中学缺乏乡土地理教材,教师也缺乏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这也导致独立开展乡土地理课程难度增加.加大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根据乡土地理课程的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开展乡土现状调查,了解.筛选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内容;制定符合乡土实际的乡土地理课程教学计划并实施;并创造条件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等.
II.加强乡土地理教育研究
目前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是关注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效果等,关注乡土地理教学研究的较少.乡土地理研究既是乡土地理课程的内容,本身也是其教学方式,同时还是在职教师自主发展的良好平台,既完成乡土地理教学任务,又可促进他们科研能力的提升.要鼓励和引导地理教师关注乡土地理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并找出解决措施.
III.重视乡土地理教学队伍培养
I.方面,注重职前乡土地理教学队伍建设.在地方院校特别增设乡土地理系列课程,培养能胜任中学乡土地理教研的实用型人才.另I.方面,重视在职地理教师乡土地理教学素质的发展.对在职地理教师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应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除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如何优化组合乡土地理教学的方法.媒体和合理评价等方面也进行训练和指导.
IV.建立乡土地理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乡土地理素养相比于地理课程的III维目标,其情境性.动态性.内隐性和终身性的特点更为明显,也造成评价时的困难.需要将乡土地理素养转化为可以观察的外显表现,并开发出相应测量工具,制定相关测量标准.如考查学生的乡土地理知识储备,可以试卷考核或专题抢答;过程与方法素养的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在面对乡土现实课题时的参与度和表现性;学生的乡土地理情感,也可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倾向等进行了解.乡土地理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应体现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
参考文献:
[I.]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II0I.I.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II0I.II.
[II]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II00IV(I.II).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7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