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本科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起,暑期举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在全国高校形成了常态.十九大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背景,"三下乡"实践活动覆盖范围.服务功能.指导机制.成果转化等方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关键字:新背景;本科生;三下乡;一.新背景时代下本科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首先,对在校本科生而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连接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本科生参与其中,能走出象牙塔,走进广阔天地,关注"三农"问题,感受农村变化,激发爱国热情,牢记历史使命.在深入了解社会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意,拓宽视野,丰富阅历,树立正确三观,同时,本科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活动中,从而更好的巩固了自身所学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对新农村建设而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本科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其中,不仅很好的贯彻执行了"科教兴农"的政策,同时,也把一些先进的.科学的理念投入到建设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加快了"三农"的发展.
二.新背景本科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一)参与人数有限,实践活动变味本科生"三下乡"活动一般以学校或者二级院系为单位组建团队,且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本科生参与"三下乡"活动的热情度高,参与度却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经费.管理.精力这三方面的主要影响,一所高校,最多只有15%左右学生能够通过筛选,参与其中.部分高校的本科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甚至成了学生干部锻炼的集训营,让"三下乡"活动的初衷变了味,从而无法实现全员参与教育的目标.(二)团队结构单一,服务功能弱化当前,"三下乡"活动一般都是以院系为单位组建团队,队员知识结构相近,解决问题的范围较小,参与者通常都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学的知识还不足以让他们独自解决一些专业性问题,如此一来,"三下乡"就成了片面的本科生下乡考察,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被弱化.(三)指导机制不妥,缺乏专业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最迫切的是技术层面的需求,然而参与其中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专业操作的能力,因此,当遇到技术问题时就需要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然而,参与活动的指导老师多为学校的辅导员,不具备技术方面的专业指导能力,使得在实际的指导中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四)专业结合不紧,成果转化率低目前,部分高校的"三下乡"团队在选题问题上还存在着"空中楼阁"不接地气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将自身所学专业与"三下乡"选题相结合,为下乡地点带去实质性的帮助更是为数不多,由于选题未能与专业紧密结合,往往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率较低.多数"三下乡"团队的活动成果,仅仅为一份单薄的调研报告.即使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也往往束之高阁,缺少对调研地的反馈.三.新背景本科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对策(一)加强宣传教育,注重总结提高在全体师生范围内大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意义.原则.目标等内容的宣传普及.通过实践主题解读会.动员会.社会实践先进事迹报告会.调研方法培训等方式,将学校当年社会实践的主题.要求.方案解读好并切实贯彻下去."三下乡"结束后的总结提高是巩固.扩大实践成果的重要阶段,要通过微信平台采访.撰写活动心得.展出活动剪影.组织座谈宣讲等方式总结提高实践活动的成果,广泛宣扬,达到了感染.教育其他学生的目的.(二)优化组队模式,实现纵横交叉所谓"纵横交叉"的纵向模式主要是指本科生"三下乡"活动的团队组建上要有学历层次.学年层次的差异,避免单一结构.特别要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和博硕士探究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丰富队伍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横向组队模式是指通过校团委的统筹协调,实现校际之间或院际之间的联合,有效整合资源,发挥各专业的优势,更有效地服务农村建设.(三)建立导师制度,专职教师带队目前,绝大多数本科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仅为1次,"三下乡"团队的指导教师也往往是入职三年以内的年轻辅导员,整个团队最缺乏的就是经验和有效的指导.应在学校里选拔一批熟悉"三下乡"活动的学工干部和具有较强专业知识时代的专职教师,建立"三下乡"双导师制.学工干部指导教师负责活动组织保障,专职教师负责专业知识指导.同时,要对指导教师定期培训.考核,促使其提高指导水平.(四)结合专业实习,加强成果转化社会实践基地的稳定与否,对于本科生"三下乡"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各高校应该立足于长远,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尤其针对专业结构单一的团队,可以将本科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尽量同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可以考虑利用节假日时间与当地群众建立稳定联系,使"三下乡"成为"常下乡"和"多下乡",保障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某一地区.某一问题稳定而连续的社会实践,也有利于实践成果的转化.在暑期实践期间,要和当地部门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在返校后与之保持电话.书信以及网络上的长期联系,定期进行回访,及时将包括调研报告.惠农方案.农业专利在内的对实践成果反馈给实践地,确保书面上的知识能够真正开花结果,造福民众.参考文献[1]秦宁.本科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2013.06.[2]刘薇.浅析本科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J].2015.08.[3]张纪仁.本科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5.1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