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关联因素调查探究

2020-05-28 17:3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明显的进步,社会对本科生创业者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实际创业者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来源于本科生群体,鉴于此,诸多学者对影响本科生创业的因素展开了探究.运用调查问卷对高校中的本科生展开调研,随后利用SPSS软件加以剖析,对影响本科生创业的个人时代.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创业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环境等各维度展开探讨.结论如下:创业态度与个人时代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创业态度受个人特质和创业环境的影响较大;创业态度对创业倾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创业倾向与个人时代.个人特质和创业环境有正相关关系.关键字:本科生创业;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实证探究;一.引言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难引发了高校学生的创业热.在国内,政府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创新创业成为国内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本科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力源泉,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扶持自主创新和创业的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本科生富有活力,极具创新能力,是创业的潜在人群.各级政府要重视本科生创业的重要性,推出各项有助于本科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为本科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平台和建设绿色通道.随着本科生创业热情不断高涨,为给本科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机遇和平台,政府各相关部门,包括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均为本科生创业铺平了道路.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本科生创业予以支持,创建科技孵化园,为本科生创业团队提供平台,另外高校为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经常组织本科生创业设计类比赛,为学生日后顺利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诸多扶持创业的政策出台下,本科生的创业意愿显着提升,近年来出现的创业神话也在本科生创业热潮中产生了不小的明星效应.各地政府为本科生创业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与政策,本科生加入创业的队伍逐渐增多,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相应的课程提升本科生创业的意识和积极性.以往对本科生创业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及自身素质探究等方面,本文从本科生创业倾向方面着手展开探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构建本科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模型,并分别围绕个人时代.个人特质.创业环境及创业态度等几个维度展开全面探究.二.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一)模型构建本文借鉴前人探究对创业倾向影响因素从个人时代(年级.专业.家中是否有过创业经历.自己有没有参与过创业学习.管理知识是否学习过).个体特质(主动性人格.成就需要.冒险倾向).创业环境(是否学习过创业课程.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政策如何.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活动的指导).创业态度(为收获更大的财富.为实现人生价值.为更好的生活质量).创业倾向(创业意识是否强烈.为更好的创业前期有无准备.创业流程是否有所了解)等方面展开探究.该调查主要围绕专业.家庭曾经是否有创业经历.是否具有管理能力和是否接受过创业培训等方面展开.探究模型如图1所示.(二)假设提出1.个人时代.人格特质及创业环境因素与创业态度关系假设范巍等(2004)对影响本科生创业倾向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发现高校经管专业的学生其创业积极性明显高于理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Smart等(1990)通过探究发现,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有过实践经历的学生其创业意识更高.在以往的探究中,创业教育探究相对较多,如Clouse(1990)采用回归剖析的方法对创业教育和创业倾向的关系展开探究,得出创业态度与创业教育之间表示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吴启运(2008)通过探究表明学生的专业对创业态度有着显着的作用,与其他院校相比较而言,经管类院校的学生创业意识更高,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学校中学习的管理知识更全面.更专业.代凤美(2012)探究发现,个人时代与经管知识之间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对创业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提出假设:图1探究模型H1:本科生个人时代因素与创业态度之间具备正相关性.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主动性及独立性格的个体才能更好地创业,本科生作为背景发展的动力源泉,受过高等教育,储备了更多的知识,自信心更足,因而更符合创业的要求.吴启运等(2008)对本科生创业倾向的因素探究发现:个体创业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个体是否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并认为创业倾向受个人特质的影响,创业离不开内在控制力.Broekhaus(1982)以及Brockhaus(1986)表示具有更强控制欲的个体更符合创业的特质和要求.吴启运等(2008)对本科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究.代凤美(2012)通过实践探究表示,风险承担与个人特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个人特质对创业态度又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因而冒险倾向对人格特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H2:本科生的人格特质与创业态度之间具备正相关性.相同的事物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本科生的创业行为与创业环境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鉴于此,国内学者对企业家所在的环境进行了探究,而各国政府也重视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贺丹(2006)对影响本科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展开了调查,认为本科生创业氛围.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是创业环境的组成部分.蒋雁(2008)通过探究表明创业环境对本科生创业倾向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认为大学环境.社会资本和宏观环境共同组成了创业环境.代凤美(2012)探究认为,创业环境具体包括有三个方面内容,即宏观环境.大学环境以及社会网络,这些都能够对本科生创业倾向产生正面的作用.提出如下假设:H3:创业环境与本科生创业态度之间具备正相关性.2.创业态度与创业倾向关系假设通过借鉴已有的探究成果可知,大部分学者都是将创业态度作为重要的探究因素.影响本科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很多,其中态度是关键的一种(Ajzen.eatl,1986;Ajzen.eatl,1980).另外,对于态度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在其他的探究中也得到了证实(Autioetal,1997),还有部分学者的特殊国情对创业态度.创业倾向的影响进行了证实,如贺丹(2006)探究发现创业态度对创业倾向发挥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认为创业态度可分为内生态度和外生态度,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加以表示.代凤美(2012)通过探究发现,创业态度与创业倾向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联,并用不同的指标去衡量创业态度,并发现不同的指标对创业态度有着不同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H4:本科生创业态度能够针对其创业倾向产生正向影响.3.个人时代.人格特质及创业环境因素与创业倾向关系假设Brush等(1990)探究表明受教育层次不同的学生其创业倾向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具有创业倾向的是受过MBA教育的学生.国内学者范巍等(2004)的探究表明创业倾向受学历的影响.ChristianLuthje等(2003)以MIT学生作为探究对象,发现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创业倾向较低.蒋雁(2008)对本科生创业倾向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创业教育对创业倾向发挥着重要影响.代凤美(2012)在探究本科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中发现创业教育对创业倾向有着明显的作用.提出如下假设:H5:本科生的个人时代因素能够对其创业倾向产生正向影响.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会面临到各种艰难险阻,所以要想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必须具备充足的自信心和勇于担当风险的能力.对此,国内外学者都表示冒险精神和风险意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钱永红(1997)探究发现,个体的风险承担程度与其创业倾向之间表现出正向关系.蒋雁(2008)通过剖析认为,个人特质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风险承受能力,并间接的通过创业态度影响创业倾向.提出如下假设:H6:本科生的人格特质和创业倾向之间具有正相关性.通过梳理和整合创业倾向文献将创业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其中政策法规,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等是宏观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网络等是微观环境.本文以高校学生为探究对象,因此此处的微观环境是指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具体包括学校的创业教育,家庭创业情况等.创业者的创业倾向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提出如下假设:H7:创业环境与本科生创业倾向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三.探究设计(一)变量的定义与测量根据本科生创业的特殊性,选取了5个变量:个人时代探究.人格特质.创业态度.创业环境.创业倾向.身份时代:只要是指本科生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的时代等.本论中主要是选择学历时代.家庭时代.创业经验.实习经验以及经济管理相关方面的知识等.个人综合体制:个人的思维意识形态以及行为动作等,或者是个人对于压力的感知以及压力承受能力等,都会对创业这一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根据本科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把个人特质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主动性人格.冒险倾向.成就诉求这三个因素.创业态度:是指本科生对于创业的态度以及倾向程度.创业态度主要是指创业愿望.社会认可.人生价值体现以及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程度等.创业环境:个人对于整体的社会群体而言,是否能够促进创业的感官,这是创业倾向中较为重要的外在影响因素.本论之中选取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宏观创业环境这三种环境进行探究,并且还要对文化氛围.校园创业环境.家人影响以及政策支持的方面进行细化剖析.创业倾向:在创业进行的前期,创业倾向起驱使作用,这一倾向的产生使得个体成为潜在创业群体,之后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创业.本文从创业可能和创业准备两方面考虑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对象是的部分本科生,采用的模式为纸质问卷发放以及网上问卷调查这两种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问卷发放的时间是从2017年11月到2017年12月,为期一个月完成了发放.回收.整理.剖析工作.表2个人时代对创业态度的回归注:*P<0.05;**P<0.01;***P<0.001.四.实证剖析(一)描述性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中男生与女生人数比例分别是30.7%和69.3%.专业分布以经济管理类为主,有231人,这与笔者的人际关系有关.学历情况,以本科生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大专及以下,由于笔者是本科经管类学生,所以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本科学历.从兼职经历来看,64.7%的学生有过兼职经历.从家人创业史来看,只有39.4%学生的父母有过创业史.从同学或朋友的创业史来看,只有40.5%的学生之中朋友有过创业的历史.再从创业者的接受教育程度来看,在创业方面的教育程度较低,有高达57.9%的同学表示,自己从来没受到过相关方面的教育,只有4.1%的学生表示自己接受过系统性.专业性的创业教育,这充分的体现出大学目前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制度仍然不够完善,高校应该对于创业课程培训重视起来,是其能够促进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二)信效度检验在个人时代的调查中发现每个人的时代波动性很大,所以笔者决定不对个人时代这一变化性强的变量进行剖析,只是对个人的特性.创业的环境.态度以及喜好进行剖析.通过对于影响本科生创业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调查中分维度信度都在0.7以上,总问卷的信度达到了0.918.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890,则表示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剖析;巴特利(Bartlett)球形值7212.666,显着性为0.000,小于0.05,即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故可以进行因子剖析.表2中模型1以性别.专业.学历.是否有过兼职经验.家庭中是否有经商或创业者.是否有朋友已经创业.接受创业教育的程度为自变量,创业态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剖析.结果发现只有家中是否有经商或创业者回归系数β显着.模型的方差剖析中F(7,360)=2.27,p=0.028,表明回归模型非常显着.最后的回归方程为:创业态度=19.624+家中是否有经商或创业者*-0.90.模型2以人格特质为自变量,创业态度为因变量.结果发现个人特质能显着的预测创业态度.模型的方差剖析中F(1,366)=155.39,p<0.001,表明回归模型非常显着.最后的回归方程为:创业态度=7.928+个人特质*0.39.模型3以创业环境为自变量,创业态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剖析.结果发现回归系数β显着.模型的方差剖析中F(1,365)=247.32,p<0.001,表明回归模型非常显着.最后的回归方程为:创业态度=4.114+创业环境*0.129.模型4以创业态度为自变量,创业倾向为因变量.结果发现创业态度能显着的预测创业倾向.模型的方差剖析中F(1,365)=932.83,p<0.001,表明回归模型非常显着.最后的回归方程为:创业倾向=26.114+创业态度*1.37.模型5以性别.专业.学历.是否有过兼职经验.家庭中是否有经商或创业者.是否有朋友已经创业.接受创业教育的程度为自变量,创业倾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剖析.结果发现只有专业和学历回归系数β显着.模型的方差剖析中F(7,360)=3.26,p=0.002,表明回归模型非常显着.最后的回归方程为:创业倾向=49.36+专业*-1.47+学历*2.87.模型6以主动性人格为自变量,创业倾向为因变量.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能显着的预测创业倾向.模型的方差剖析中F(1,366)=79.76,p<0.001,表明回归模型非常显着.最后的回归方程为:创业倾向=27.537+主动性人格*0.857.模型7以创业环境为自变量.创业倾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剖析.结果发现回归系数β显着.模型的方差剖析中F(1,365)=46.91,p<0.001,表明回归模型非常显着.最后的回归方程为:创业倾向=2.641+创业环境*0.049.表1样本基本情况通过实证剖析,本文假设的检验结果如下:除假设H1不成立外,其他6个假设均成立.五.探究启示(一)本科生要积极培养自身创业特质模型已经验证,本科生的个人特质与创业倾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创业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创业者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多个方面的素养,例如:企业管理知识.创业知识.个人素质.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等,创业者必须拥有自身的独特特质,例如对于成功的需求.敢于冒险的精神等;还需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创业者成功创业.因此,本科生创业者不仅需要学习全面的系统的相关知识,还需要丰富实践,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二)政府应为本科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本科生的创业环境:1.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出台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2.积极推荐本科生创业咨询服务体系的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支持创业.(三)高校应为本科生创业发展制定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应该针对自身学校本科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培训,开发本科生的创业倾向以及创业思维,建立起完备的教育体系,具体如下:1.更新观念,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当代本科生;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3.建立健全创业课程,高校应该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课程,并结合学生自身进行适当调整;4.建立本科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定期组织和开展各种专业和创业大赛.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和设置创业孵化器.参考文献[1]吴凌菲.感知创业价值的本科生创业意愿形成探究[D].同济大学,2008.[2]段敏.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与决策机制探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3]李海垒.本科生创业意向及其与社会文化.人格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4]吴启运,丁思红,侯文华.本科生个人特质对创业倾向影响的调查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06).[5]代凤美,唐志丹.本科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剖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10).[6]田松梅,本科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探究———以河南省高校本科生为例[D].郑州大学,2013.[7]朱广华,陈万明,蔡瑞林,钱颖赟.本科生创业倾向性生成机理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