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背景下,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呈现新格局,本科生就业问题越发突出,备受社会关注.本文结合新背景下本科生就业现状,从客观上.高校.本科生自身三个解度剖析本科生就业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本科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对策.关键字:新背景;本科生就业;就业问题;在新背景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下,要继续夺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取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必须在人才上做大文章,而本科生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是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高校培育理念的滞后.本科生就业定位不清等因素的影响,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显.探究新背景本科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举措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
1本科生就业现状剖析1.1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据2018年教育部公布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总量上高达820万,比2017年795万高出25万,2018年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上2017年未就业毕业生及中职毕业生人数,总的待就业人数高达1500万,堪称历史之最难就业季.因此,新背景下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任务非常艰巨.1.2本科生就业结构性失调从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出结构性失调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如人工智能等热门就业行业的岗位.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港珠澳等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项目行业的岗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后的高端技术岗位由于薪资丰厚,政策优厚,发展潜力无限,对人才的吸引力巨大,表现出坑多萝卜少,传统行业则多数表现为人才过剩.有些毕业生由于所学专业热门,自身能力超强,同时收到几个用工单位发来offer,然而,还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可能由于定位不清晰.竞争力不强.心态较差等原因无法求得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1.3本科生创业成功率低据麦可思探究院和前程无忧调查发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本科生创业平均成功率低至2%,这与当前美国和欧美国家20%左右的成功率相差10倍之多,其中,2018年创业毕业生占1.3%,虽与往年的创业率基本持平,但是总体上创业率还是非常低,对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渠道的影响不够显着.2本科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剖析2.1客观上形势严峻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期,经济下行压力大,数据显示2017年GDP增长率创29年新低,这必然会抑制市场就业需求,同时,本科生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造成市场人才供给的快速增长,这一高一低的明显对比导致市场人才供给大于人才需求,客观上就造成了严峻的就业形势.2.2本科生自身筹码不够本科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身筹码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自身的合理定位.有的学生在就业时对自身定位太高,学历不高能力不强却一味去追求高的薪资,好的单位,这显然很难实现他们的目标;有的学生在就职过程中仅局限于自身规划的行业和岗位,没有考虑到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自己被纳入到难就业的群体中去.二是自身的就业竟争力不强.很多学生视大学为天堂,脱离了高中的地狱,过于放纵自己,没有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有些学生大学期间缺少对自身的合理规划,精力主要集中在学校和书本,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三是心理素质不够硬.很多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甚至孤僻,不善于表达自己,平时缺乏人际沟通与交流,导致在求职时出现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好,直接影响面试的结果.2.3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李克强总理强调过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高校是将学生输出到社会的最后一道程序,对促进学生就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不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这不仅影响了本科生就业,同时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没有特色,同质化.部分高校为了盲目追求办学的层次和规模,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化,专业设置同质化,没有适应新背景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进而出现了难就业的现象.二是专业内容没有更新,滞后化.高校专业课程的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普遍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即出现了所谓的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劣质产能的说法.三是素质培养没有跟进,空缺化.高校教育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基础素质教育的一条腿走路的培养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责任意识不强,缺乏足够的毅力等,造成网络流传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的话语,这些都是当代本科生素质缺乏的隐喻.3本科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剖析3.1国家要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在就业工作上,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一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鼓励本科生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本科生创业,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更多的本科生到二三线城市,到下层去就业,给予相应的补助,提高本科生就业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使本科生充分了解国家的有关创业就业的政策,做到在自身就业的人生大事上有的放矢.二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为高校本科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三要推进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管理系统,加强本科生就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准确预测就业信息和产业发展的变化信息,从而准确判断市场的需求,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有效地降低本科生的就业成本,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3.2高校要建设高水平的培育体系高校要明晰自身的定位,在内涵上下功夫,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的培育体系.一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高校要找准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优势,同时适应新背景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地优化升级或淘汰原有专业,建好新专业.二要力推专业内容更新.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科探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更新纳入到专业教程和专业课堂中去,不能再用过时的知识去培养明天的毕业生.三要力建校园素质文化,将素质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能担当敢担当的高素质本科生.3.3大学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勉励本科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下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首先,本科生要摆正求职心态.不应过分追求高工资好单位轻松岗位,而应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上,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其次,本科生要认清自身实力.选择岗位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正确评估自身的实力,找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岗位,避免陷入人岗错位的困境.最后,本科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的兴趣.人的能力.人的价值取向对本科生这个阶段它还依然处在形成时期,是会在后期的发展中动态变化的.在这个时期如果过于限制自身的求职方向,可能会束缚自身今后的发展通道.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点,对不感兴趣的事更要用心去做,把事情做好,让领导满意,与同事交心,久而久之就可能对工作感兴趣了.参考文献[1]陈钧.大数据背景条件下本科生就业促进论析[J].继续教育探究,2017(05).[2]何发胜.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究[J].理论前沿,2017(22).[3]谭晓兰.新形势下本科生就业问题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09).[4]李志艳.新时期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5]杨永江.新形势下高校本科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