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是食用菌优良新品种推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桥梁.2018年贵阳市花溪区农业农村局依托贵阳黔美多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贵阳市花溪区金竹社区金山村实施食用菌新品种引进试验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加快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和更新换代,筛选出适宜花溪乃至贵阳市种植的效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益好的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发挥出良种在生产上的增产潜力.关键字:项目内容;完成情况;效益剖析;存在问题;1.项目实施内容项目依托贵阳黔美多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贵阳市花溪区金竹社区金山村实施该项目.建立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47亩.其中:引进榆黄蘑大棚种植1亩;引进大球盖菇田间种植5亩;引进珊瑚凤尾菇大棚种植1亩;引进广灵平菇大棚种植20亩;引进种植台湾秀珍菇大棚种植20亩.通过引进的新品种在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及生物防治和
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等协调管理试验中,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对环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产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浓淡,苦味程度及市场销售状况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比,最后筛选出适宜花溪栽种,并可在全市范围推广种植的菌菇.2.项目完成情况2.1.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根据项目方案计划完成新品种试验种植规模47亩,实际完成51.5亩,完成率109.6%,其中:榆黄蘑计划完成试验种植1亩,实际完成种植2.5亩,完成率250%;大球盖菇计划完成试验种植5亩,实际完成种植6.5亩,完成率130%;珊瑚凤尾菇计划完成试验种植1亩,实际完成种植2.5亩,完成率250%;广灵平菇计划完成试验种植20亩,实际完成种植20亩,完成率100%;台湾秀珍菇应计划完成试验种植20亩,实际完成种植20亩,完成率100%.2.2.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种植完成情况剖析2.2.1.新品种试验种植情况剖析(1)产量.通过对榆黄蘑.大球盖菇.珊瑚凤尾菇.广灵平菇.台湾秀珍菇试验种植,发现广灵平菇亩产量最高(17.5吨/亩),珊瑚凤尾菇.台湾秀珍菇亩产量次之(10吨/亩),榆黄蘑亩产量第三(7.5吨/亩),大球盖菇最低(1.75吨/亩).(2)产值.榆黄蘑.大球盖菇.珊瑚凤尾菇.广灵平菇.台湾秀珍菇市场平均单价分别为7元/公斤.10元/公斤.10元/公斤.6元/公斤g.10元/公斤,通过测算,广灵平菇亩产值最高(10.5万元/亩),珊瑚凤尾菇.台湾秀珍菇亩产值次之(10万元/亩),榆黄蘑亩产值第三(5.25万元/亩),大球盖菇最低(1.75万元/亩).
(3)净利润.通过对榆黄蘑.大球盖菇.珊瑚凤尾菇.广灵平菇.台湾秀珍菇亩生产成本及亩产值的测算,得出广灵平菇净利润最高(2万元/亩),榆黄蘑亩净利润次之(1.15万元/亩),珊瑚凤尾菇.台湾秀珍菇亩净利润第三(1万元/亩),大球盖菇亩净利润最低(0.75万元/亩).2.2.2.采取的技术举措(1)榆黄蘑:属木腐性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原产于黑龙江.河北.广东等地.2018年9月28日接种:菌袋栽培采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草粉等为培养基;2018年9月28日~10月22日菌丝发育期: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为20℃~28℃,菌丝发育期避光培养,菌丝发育良好,出丝健壮,成活率达到90%;2018年10月22~12月25日子实体生长期: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15℃~25℃.子实体生长期含水量85%~95%.棚内保持适宜温度,早晚放下篷布保温,午间卷起篷布散热通风,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子实体发育期用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产量:出菇共3茬,产量高峰期为1~2茬,菌棒产量平均1.50~2.00市斤/个,采摘周期2个月.(2)大球盖菇: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多糖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原产于美国,经由上海食用菌探究所引进,由福建探究所推广,闽南地区广泛栽种.2018年12月23日播种:基料为板栗树.青杠树等硬质木屑;2018年12月23日~2019年2月菌丝发育期: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为10℃~23℃;2019年3月~5月子实体生长期: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15℃~28℃;子实体生长期含水量85%~95%.水分不足容易造成菇蕾不发育,过多子实体容易腐烂中空;子实体发育期用散射光,覆盖稻草,避免阳光直射;产量:采摘周期3个月,1亩地平均产量为3500~4000市斤.(3)珊瑚凤尾菇:属侧耳科.侧耳属,原产喜马拉雅山丘陵地区.由印度引进香港地区栽培试验成功,后经广东引入种植.2018年9月28日接种:菌袋栽培采用棉籽壳.玉米芯.草粉等为培养基.2018年10月~12月菌丝发育及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最适宜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为10℃~28℃,最适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25℃左右,10℃~30℃也可以生长;湿度.基料含水量55%~65%左右,子实体生长期85%左右,水分不足容易造成菌菇老化,过高容易感染病菌;通风.棚内保持通风,属于喜氧菌,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光照.菌丝发育期避光培养,子实体发育期用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产量:出菇共4茬,产量高峰期为2~3茬,菌棒产量平均2.00市斤/个,采摘周期3个月.(4)广灵平菇:广灵平菇属侧耳科,侧耳属,普遍栽种于湖南等地.2018年9月28日接种,菌袋栽培采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草粉等为培养基.2018年9月28日~10月28日菌丝发育期: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为20℃~28℃,菌丝发育期避光培养,菌丝发育良好,出丝健壮,成活率95%;2018年10月28日~2019年2月子实体生长期:温度.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在15℃~30℃范围,最适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15℃~25℃,低于10℃或超过30℃菇蕾量减少或死亡;湿度.基料含水量55%~65%左右,子实体生长期85%~95%,水分不足容易造成菌菇老化,过高容易感染病菌;通风.棚内保持适宜温度,早晚放下篷布保温,午间卷起篷布散热通风,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光照.菌丝发育期避光培养,子实体发育期用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光照不足,子实体不发育或色泽暗淡,阳光直射,子实体发育缓慢或造成死菇.产量:出菇共5~6茬,产量高峰期为2~4茬,菌棒产量3.50~4.00市斤/个,出菇周期4个月.(5)秀珍菇:由台湾地区引进,产于台湾地区,所以又称台湾秀珍菇.2018年9月28日接种:菌袋栽培采取用棉籽壳.玉米芯.草粉等为培养基.2018年10~12月菌丝发育及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最适宜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为10℃~28℃,最适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25℃左右;湿度.子实体生长期85%左右,水分不足容易造成菌菇老化,过高容易感染病菌;通风.棚内保持通风,属于喜氧菌,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光照.菌丝发育期避光培养,子实体发育期用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产量:出菇共3茬,产量高峰期为2茬,菌棒产量平均2.00市斤/个,采摘周期2.5个月.2.3.品质.适应性及市场销售情况榆黄蘑:子实体肉质厚实,试验地点能栽培;但由于人们对榆黄菇认知较少,普通市场销售不佳,大型餐饮酒店进货量小,定价低廉,不适合广泛种植.大球盖菇:子实体肉质厚实,菌杆粗壮,采摘周期3个月,试验地点适宜栽培;由于大球盖菇是直接种植于露天土地,可以直接采摘,感官性强,且口感脆嫩,市场零售销售定价在10元~15元/市斤,因而适合广泛推广种植.珊瑚凤尾菇:子实体肉质厚实,试验地点能栽培;由于是新品种,宣传力度跟不上,百姓认知较少,市场销售不佳,大型餐饮酒店认为名气不够,缺乏档次,所以,不适合广泛推广种植.广灵平菇:子实体菌盖肉质厚实,菌柄短粗,品相极佳.试验地点适宜栽培;由于出菇周期长.产量高.品质好.定价适中.冬季叶类蔬菜少,所以百姓购买力提高,市场批发销售定价在2.50~4.00元/市斤,市场零售定价在6.00~8.00元/市斤,所以,适合广泛推广种植.台湾秀珍菇:菇型好,试验地点能栽培;由于是新品种,产量较低,定价偏高,群众购买力一般,所以,市场销售欠佳,不适合广泛推广种植.通过对引进的新品种在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及产量高低.市场销售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对比,广灵平菇和大球盖菇适宜在试验场地栽种,因此,建议在花溪示范种植及推广.3.效益剖析3.1.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完成食用菌种植51.5亩,为市场提供鲜食用菌605.125吨,实现产值459.5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实现净利润70.25万元.其中:榆黄蘑完成种植2.5亩,产量达18.75吨,实现产值13.125万元,净利润2.875万元;大球盖菇完成种植6.5亩,产量达11.375吨,实现产值11.375万元,净利润4.875万元;珊瑚凤尾菇完成种植2.5亩,产量达25吨,实现产值25万元,净利润2.5万元;广灵平菇完成种植20亩,产量达350吨,实现产值210万元,净利润40万元;台湾秀珍菇完成种植20亩,产量达200吨,实现产值200万元,净利润20万元.3.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地转移就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并辐射带动了周边食用菌产业发展,切实做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稳定了地区市场食用菌定价.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充分发挥示范样板的带动作用,实现了食用菌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对满足社会需求及促进花溪区生态农业协调发展.发展乡土资源等具有示范推广的作用.3.3.生态效益在食用菌种植将有效地减少或杜绝化学肥料的施用,连片综合的病虫害防治处理,将杜绝高毒和高残农药的使用.因此,从源头上杜绝了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有效地提高了城市饮用水的饮用安全系数,对阿哈水库水体不仅没有影响了,而且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资源的再生和永续利用,所有废弃菌包转运至蔬菜.花卉苗木.果树基地作为有机肥底肥,实现良性循环,契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建设的内容,可做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存在的问题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品种所需要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条件不同,部分品种在引进过程中对温度.湿度未掌握好,产量未达到预期效果;菌种多数是引进的,引进的菌种经过多次转管,到达菇农手中便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致使产量受到影响;由于引进的是新品种,宣传力度不够,农户认知较少,市场销售不佳;农户种植食用菌技术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对食用菌市场的认知度不够.种植积极性也受到影响.5.下一步工作目标加强食用菌宣传培训,提高农户对食用菌的认知度,大力发展食用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积极开展食用菌良种引进.展示.示范与推广,可以加强品种管理,保障产业用种的安全,引导和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良种对食用菌生产的关键作用,指导合作社和农民科学选种,应用良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项目区食用菌产业化的水平,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强本地食用菌在域外市场的竞争力,对长期稳定的食用菌种植及市场供应具有较好的保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