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刺皮瘿螨属刺瘿螨属和刺子瘿螨属瘿螨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蜱螨亚纲瘿螨总科)【字数:4792】

2024-02-25 17:2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瘿螨总科是蜱螨亚纲中种类最多的总科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描述发表的瘿螨已达4400多种。其由于仅有两对足、通体刚毛严重缺失等特点而成为蜱螨亚纲中较为特殊的种群。在瘿螨总科中,瘿螨科在多个分类系统中都得到承认,但其单系性一直未曾得到证实。刺皮瘿螨属Aculops、刺瘿螨属Aculus和刺子瘿螨属Aculodes这3个属属于瘿螨科中的Anthocoptini族,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鉴定上一直由于形态过于相似而成为鉴定的一个难点。本研究采用利用分子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探寻3属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属之间的亲缘关系是不够清楚的。这说明现行的传统形态共享衍征在Aculops、Aculus和Aculodes中的界定不正确,需要进一步修正。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样本的选择与鉴定 2
1.2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2
2结果与分析3
2.1样本鉴定3
2.1.1 Aculus rumexis Xue, Song & Hong, 20083
2.1.2 Aculus daibuensis Huang, 20014
2.1.3 Aculodes tsukushiensis Xue, Song & Hong, 20105
2.2系统发育关系6
3讨论 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图1 Aculus rumexis Xue, Song & Hong, 20084
图2 Aculus daibuensis Huang, 20015
图3 Aculodes tsukushiensis Xue, Song & Hong, 20106
图4 基于18S/28S构建的BI系统发育树,分支点数值为节点置信度7
图5 基于18S/28S构建的ML系统发育树,分支点数值为节点置信度7
图6 基于18S/28S构建的MP系统发育树,分支点数值为节点置信度8
表1本实验所选用瘿螨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凭证标本编号、采集地、寄主植物及序列编号3
刺皮瘿螨属、刺瘿螨属和刺子瘿螨属瘿螨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蜱螨亚纲:瘿螨总科)
引言
引言:瘿螨是一种植食性螨类,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所属的瘿螨总科是蜱螨亚纲中种类最多的总科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描述发表的瘿螨已达4400多种[1]。相较于蜱螨亚纲中的其他螨类,瘿螨的个体微小,平均体长约为200微米,形态结构特殊,如体型为蠕虫型或纺锤型、仅有两对足、通体刚毛严重缺失等[2]。此外,瘿螨还拥有对寄主的高度专化性[3],在目前已报道的种类之中,绝大多数的瘿螨都只具有一种寄主。由于瘿螨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仅有两对足,羽状爪等),从传统形态学分类上来讲,瘿螨作为一个单系群的观点是被瘿螨学家们普遍接受的,之后的基于分子标记对瘿螨高级阶元分类地位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个观点[4],目前对于瘿螨分类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总科以下的分类单位。
在科级的分类意见上,基于Nalepa[5]和Keifer[6]的基础,Boczek et al., (1989)提出了5个科[7] (未被接受),而Amrine等(Amrine and Stasny, 1994; Amrine et al., 2003)则确立了3个科[2]。在目前广为瘿螨学家们接受并使用的分类系统中,Amrine 等人将瘿螨总科分为三个科:植羽瘿螨科(Phytoptidae)、瘿螨科(Eriophyidae)、 羽爪瘿螨科(Diptilomiopidae)。其中,植羽瘿螨科(Phytoptidae)由于保留较多的背盾板刚毛,通过与三叠纪化石种的比较被认为是现存瘿螨种类中进化最慢的种群;羽爪瘿螨科(Diptilomiopidae)由于其特有的长型口针也被与其他瘿螨种群区分开来。由于这两个科所独有的特征,植羽瘿螨科(Phytoptidae)和羽爪瘿螨科(Diptilomiopidae)的单系性在现存的成体系的分类系统中基本得到认同。然而,这些分类系统都并未解决Keifer经常根据某一形态而制定新属而遗留下的分类问题,并且瘿螨科(Eriophyidae)的单系性仍未得到认证。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意识到仅依靠形态学描述建立的分类系统存在过强的主观性及欠佳的实用性,并且不能够反映出瘿螨真实的系统发育关系[8][9][10],同时,这些分类系统也没能反映出瘿螨与其寄主植物间可能存在的协同进化进化关系[9]。
瘿螨科中的三个属Aculops、Aculus和Aculodes[2]在我国已被发现约一百种。其中,Aculus与Aculops数量较多,各约40余种,而Aculodes在我国仅有数十种分布。从地理分布情况上来看,此三属无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从形态特点上来看,Aculops、Aculus、Aculodes三属在形态上的区分极其微小,鉴别的特征仅仅是观察其头部前叶突是尖锐的、平钝的或是位于两者之间的适中形状。在形态学鉴定的过程中,这一特征只能依靠鉴定者的判断,具有过多的主观性。对于相同的一个标本,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种鉴定方式是不够严谨的。因此,本课题对Aculops、Aculus和Aculodes三个属是否可以在属一级上进行区分提出了质疑。本课题计划采用分子标记重建系统发育树的方式,探索Aculops、Aculus、Aculodes三属在系统发育上的关系,进而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是否与现行分类学地位相冲突。
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本科阶段,本实验选取了李浩森事先测得的数据[11]构建了系统发育树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之前未鉴定的3个种进行了鉴定,发现其为已知种,分别为Aculus rumexis、Aculus daibuensis和Aculodes tsukushiensis。后续对更多种群的采样和实验将在研究生阶段继续进行。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的选择与鉴定
目前,Aculops、Aculus和Aculodes三属在国内已知一百余种,本实验选取李浩森[11]在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中所发表的11个种和9个作为外群的种的18S RNA与28S RNA的D25及D910片段数据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对其中三个当时未鉴定的种进行了鉴定。样本的凭证标本编号、采集地、寄主植物及Genbank序列编号见表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