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成份用量的优化设计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昆虫 2
1.2试验材料 2
1.3试验设计 2
1.4试验配置及试验方法3
1.4.1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的配制方法3
1.4.2稻纵卷叶螟的饲养方法3
2数据处理3
3结果与分析4
3.1二次多项混料模型的方差分析 4
3.2以化蛹率为目标函数建立的回归模型5
3.3稻纵卷叶螟化蛹率最佳的优化配方6
4讨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7
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成份用量的优化设计
引言
稻纵卷叶螟已成为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目前稻纵卷叶螟的室内饲养工作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制约了对于稻纵卷叶螟抗药性、防治手段、危害机制等研究的开展。尽管学者们尝试着通过水稻苗[1]、玉米苗等天然食料饲养稻纵卷叶螟[24],但种群退化,饲养规模难以扩大等许多问题都亟待克服。虽然采用天然食料进行室内饲养可以继代饲养,但无法满足实验大量用虫的需求,而人工饲料可以解决空间和人力的问题,从而满足大规模饲养的要求。198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最先对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料进行过探索[5],之后日本学者成功开发出可以连续饲养稻纵卷叶螟的商业化饲料,许多文献都有提及,但组成成份并没有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公开。近年我国也开展了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的研究[68],但并没有一套成熟的饲料配方。混料实验长期应用在农业研究中,混料设计(mixture design)就是合理选择试验点,然后通过混料实验得到各参数指标和混料成份含量的回归方程,经回归方程和相应响应面图得出统计结论[9]。而最优设计可以在给定的因素空间中,基于给定的回归模型,比较各种实验方案,寻找最优的组合,从而获得最优回归方程。D最优设计可以是拟合模型回归系数的方差最小化,提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10]。Doptimal混料设计采用D最优化方法,具有信息量充分、试验次数少、参数预测精度高,多目标同步优化等特点。本实验在之前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化蛹率为考察指标,优化人工饲料中大豆粉、麦胚粉、干酪素和酵母粉的配比,筛选出最佳的配方。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稻纵卷叶螟成虫采自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田内。选择田间蛾量高峰时期,用捕虫网捕捉成虫,每次实验保证蛾量600头。将采集的成虫转入养虫笼内,笼内放入分蘖期水稻(TN1或汕优63)供稻纵卷叶螟产卵,每天用10%蔗糖水饲喂。养虫笼环境保持在温度27℃、相对湿度80%、光周期16h:8h(光照:黑暗)的条件下。每天更换水稻苗,以保证卵孵化的一致性。
1.2 试验材料
玉米粉:拔节期玉米叶片(苏玉24)在冷冻干燥机内冷冻48小时后,用植物粉碎机粉碎,再过80目的筛目纯化,最后放在4℃冰箱内储藏待用。
防霉剂:山梨酸99%(上海惠兴生化试剂)、尼泊金甲酯99%(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纳他霉素99.5%(奇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麦胚粉、琼脂、大豆粉和酵母粉等都来自超市购买。其他化学试剂抗坏血酸、胆固醇等为实验室内部饲料制作常用试剂。韦氏盐和混合维生素参照Cohen 报道的成份[11]。
1.3 试验设计
饲料各成份用量,参照之前实验室饲养稻纵卷叶螟所采用配方,配方各成份见表1。以大豆粉、麦胚粉、干酪素和酵母粉在饲料总成份中所占的百分比为变量,设定上下限,采用混料设计原理进行试验设计(design expert 8.0软件)。研究类型:mixture,设计类型:Doptimal,设计模式:Quadratic,设计出20个不同配比的方案见表2。
4种主组分的设计用量范围如下:
②大豆粉:48克
③麦胚粉:28克
④干酪素:25克
⑧酵母粉:26克
限制条件:②+③+④+⑧=20克
②>④
③>④
表1 稻纵卷叶螟饲料配方
编号
组分
用量
1
2
琼脂
大豆粉
1.5g
见表2
3
麦胚粉
见表2
4
干酪素
见表2
5
蔗糖
3.0 g
6
胆固醇
0.2 g
7
水
100 mL
8
酵母粉
见表2
9
抗坏血酸
0.10 g
10
混合维生素*
0.20 g
11
山梨酸
0.10 g
12
尼泊金甲酯
0.10g
13
纳他霉素
0.031g
1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5019.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