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三种赤眼蜂雄性大小对子代质量的影响【字数:6190】

2024-02-25 17:2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研究表明赤眼蜂个体大小往往与其它一些品质特性密切相关,如抱卵量、繁殖力、寿命、爬行及飞行能力等, 是目前天敌质量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种群延续过程中,除外界环境因素,亲代赤眼蜂也可能会对子代的发育和繁殖等造成影响。本实验旨在探究舟蛾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广赤眼蜂三种赤眼蜂雄性亲代个体大小对子代个体大小以及产卵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赤眼蜂雄性亲代不同分类间的子代后足胫节长度、抱卵量以及产卵管长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即以上三种赤眼蜂雄性亲代个体大小对子代个体大小以及产卵能力无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3
1.1试验材料 3
1.1.1供试蜂种3
1.1.2供试寄主3
1.1.3卵卡的制作3
1.1.4仪器设备3
1.2试验方法 3
1.3数据分析 4
2结果与分析4
2.1舟蛾赤眼蜂雄性个体大小对子代质量的贡献4
2.2螟黄赤眼蜂雄性个体大小对子代质量的贡献5
2.3广赤眼蜂雄性个体大小对子代质量的贡献6
3讨论 7
致谢7
参考文献7
表1 舟蛾赤眼蜂亲代雌蜂和雄蜂之间的交互作用4
表2 舟蛾赤眼蜂雄性亲代个体大小对子代质量的影响5
表3 螟黄赤眼蜂亲代雌蜂和雄蜂之间的交互作用5
表4 螟黄赤眼蜂雄性亲代个体大小对子代质量的影响6
表5 广赤眼蜂亲代雌蜂和雄蜂之间的交互作用7
表6 广赤眼蜂雄性亲代个体大小对子代质量的影响7
图1 舟蛾赤眼蜂雄性亲代种群中后足胫节长度分布情况4
图2 螟黄赤眼蜂雄性亲代种群中后足胫节长度分布情况5
图3 广赤眼蜂雄性亲代种群中后足胫节长度分布情况6
三种赤眼蜂雄性大小对子代质量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是世界范围内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蜂[14]。赤眼蜂为多食性卵寄生蜂,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赤眼蜂科蜂类能以11个目,90多科,1270余种昆虫的卵为寄主,赤眼蜂属蜂类能寄生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以鳞翅目昆虫寄主最多,范围广达28个科,其中又以螟蛾科和夜蛾科为最多,分别有164种和147种[58]。因此,赤眼蜂是现代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成功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昆虫。
赤眼蜂作为生物防治的机制,其中有多种赤眼蜂已经开始进行工厂化生产,并被大量的投放到田间[9]。近来每年在全世界利用赤眼蜂来防治农业和森林害虫的面积超过三千二百万公顷。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广赤眼蜂(T. evanesceus)、稻螟赤眼蜂(T. japonicum)、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以及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10]。螟黄赤眼蜂主要寄生南方的甘蔗螟虫、北方水稻害虫、棉铃虫、大豆食心虫和蔬菜害虫卵;广赤眼蜂主要寄生北方甘蓝夜蛾、菜粉蝶卵[11,12]。
研究表明赤眼蜂个体大小往往与其它一些品质特性密切相关,如抱卵量、繁殖力、寿命、爬行及飞行能力等,是目前天敌质量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1316]。在种群延续过程中,除外界环境因素,赤眼蜂亲代也可能会对子代的质量造成影响。用于质量评价的指标有多个,如大小、寿命、繁殖力、交配能力和扩散能力[1718] 。营两性生殖的赤眼蜂,已交配的雌蜂通过控制产卵过程产下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受精的双倍体卵发育为雌性后代,而未受精的单倍体卵发育为雄性后代[1920]。衡量赤眼蜂个体大小的常用指标有头宽、体长、腹宽及后足胫节长度(hind tibia length, HTL)等,其中后足胫节骨化程度高,不易扭曲、变形,其长度与个体大小呈极显著相关[21]。产卵能力是评价赤眼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赤眼蜂的抱卵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赤眼蜂的产卵能力[2225]。
为探究赤眼蜂亲代雄性个体大小是否对后代赤眼蜂个体大小以及雌性赤眼蜂产卵能力产生影响,我们在室内以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为实验对象,探究这三种赤眼蜂代间的相关关系,以其对赤眼蜂遗传性提供有益的资料,同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筛选适合需要的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蜂种
试验所用舟蛾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广赤眼蜂均由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子生态与进化实验室提供,舟蛾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均采自山西,广赤眼蜂采自河北衡水。三种蜂种均以米蛾卵进行继代繁育,在室内( 26±1℃,光周期14L∶10D) 繁殖数代,繁育过程中供给10% 蔗糖水补充营养。试验所用蜂种均为羽化后 24 h 内且未接触过寄主的个体,接蜂时间统一。
1.1.2 供试寄主
供试米蛾由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子生态与进化实验室提供,在室内以玉米粉作为主要饲料繁育多代。米蛾的饲养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85%。试验所用米蛾卵为产卵24h内的新鲜米蛾卵。
1.1.3 卵卡的制作
收集产后24 h内的新鲜米蛾卵,筛选出大小相等、形状相近的卵粒,用透明胶水均匀粘在坐标纸上制作成排列方式为5x10的卵卡。待胶水晾干后放置于紫外灯下照射2 h以杀死其胚胎。
1.1.4 仪器设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