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绿斑驳病毒免疫电化学阻抗检测技术【字数:856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1.1实验仪器2
1.1.2实验试剂及配制溶液2
1.2方法 2
1.2.1电极预处理2
1.2.2氧化石墨烯的修饰3
1.2.3循环伏安法3
1.2.4交流阻抗法3
1.2.5差分脉冲伏安法3
2结果与分析3
2.1结果3
2.1.1电极预处理后标准曲线的获得3
2.1.2电极包被抗体各梯度浓度的优化4
2.1.3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CGMMV抗原的检测5
2.2分析6
3讨论 7
3.1总结 7
3.2展望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黄瓜绿斑驳病毒免疫电化学阻抗检测技术
引言
构建三电极体系,其中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和铂丝电极分别作为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电解质溶液为0.05mol/L的铁氰化钾溶液。
利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分别对裸电极、用石墨烯修饰过的电极、包被抗体后的电极和包被抗原抗体后的电极进行电位扫描,根据不同浓度的抗体或抗原包被在电极后的电位图,对比之后从而得到对抗原,抗体优化后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1.1.1 实验仪器 上海辰华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超声波清洗机、恒温培育箱、玻碳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铂丝电极、移液枪、50ml离心管、称量纸、药匙、电子天平、冰箱、电脑等。
1.1.2 实验试剂及配制溶液 乙醇溶液(C2H50:H2O为1:1)、硝酸溶液(HNO3:H2O为1:1)、氧化石墨烯、铁氰化钾溶液、PBS缓冲溶液(0.15mol/L)、BSA溶液(1%)、特异性抗体4D10(其中初始浓度为5.2mg/ml,并以此为基准稀释6个梯度浓度,分别为10x、20x、40x、80x、160x、320x)、黄瓜绿斑驳病毒(以初始浓度稀释7个浓度梯度,分别为10x、20x、40x、80x、160x、320x、640x)。
铁氰化钾溶液配方(0.5mmol/L):
铁氰化钾(K3[Fe(CN)6]) 0.0016g
亚铁氰化钾(K4[Fe(CN)6]) 0.0021g
氯化钾(KCl) 0.0746g
超纯水
PBS缓冲溶液配方(0.15mol/L)(pH7.4):
磷酸二氢钾(KH2PO4) 0.2g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2.89g
氯化钠(NaCl) 8g
氯化钾(KCl) 0.2g
超纯水 1L
BSA溶液配方(1%):
BSA(牛血清白蛋白) 1g
PBA缓冲溶液 100ml
1.2 实验方法
1.2.1 电极预处理 在构建三电极体系之前,需要对工作电极,即对玻碳电极进行打磨清洗预处理,此过程的作用是将工作电极表面活化,使得抗体4D10以及黄瓜绿斑驳病毒抗原更好的包被在电极上,从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对电极预处理的第一步为用0.3µm和0.05µm规格的矾土分别对玻碳电极上以8字或画圈形式进行抛光打磨,在打磨期间矾土用加以超纯水浸湿辅助打磨,此过程持续510分钟不等(根据电极老旧程度或其他调整时间)。打磨好后将电极上残存的矾土用超纯水冲洗12次,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分别以超纯水、乙醇(1:1)、硝酸(1:1)、超纯水的顺序进行清洗,每一顺序清洗3分钟。在清洗过程中,电极从乙醇溶液放入硝酸溶液中清洗之前,需用超纯水冲洗之后才能放入,以免污染。以此类推,电极从硝酸溶液放入超纯水中清洗,也需用超纯水冲洗之后再放入。清洗结束之后用洗耳球将电极上多余水分吹干或直接风干,并且注意吹的角度,不能倒着吹电极表面,以免加快电极表面的氧化[67]。吹干后即可在电解质为0.5mmol/L铁氰化钾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CV)及交流阻抗法(AV)等方法进行下步实验检测,由此获得循环伏安曲线图及交流阻抗谱图。
1.2.2 氧化石墨烯的修饰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一种单层二维六角晶格结构的碳质新材料,它具有独特的性质,热和机械稳定性。由于其内部结构中存在π-π 共轭键,使其具有了电子转移速率快、电化学稳定性好、电位窗口宽、电催化活性高等特点,但是,由于石墨烯具有疏水性,限制了其在电化学中的研究[89]。而氧化石墨烯则因具有COOH和OH等亲水基团,使其具有了亲水性,将氧化石墨烯直接修饰在电极表面后,会提高灵敏度,修饰过程简易,并且使抗体能更加牢固的固定在电极上[1011]。本实验在进行标准曲线的测定之后,用清水冲洗后风干或用洗耳球吹干,用移液枪吸取4µl覆盖在玻碳电极最中央,将其倒置放在37℃恒温培养箱中,计时5分钟使氧化石墨烯风干,即修饰在电极表面上。
1.2.3 循环伏安法 目前电化学研究的所有方法中最常见的是循环伏安法(CV),对于构建好的一个新的电化学体系,针对其研究时往往会选择循环伏安法,可将循环伏安法称为“电化学的谱图”。它是以随时间根据三角波形一次或多次反复扫描为原理,在此过程中记录得到电流一电势曲线,其电势范围是指能使电极上交替发生不同的还原和氧化反应的限度。由所得到的曲线形状可以得知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等。基于此种实验方法的原理,在电化学研究中常用来测量电极反应参数,判断其控制步骤和反应机理,并观察电极表面在整个电势扫描范围内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并且判断其化学性质[1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635.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