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干流段至河口底栖动物群落研究【字数:763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研究区域概况 2
1.2 研究江段及点位 2
1.3样品的采集与鉴定3
1.3.1底栖动物采集3
1.3.2底栖动物分类和鉴定3
1.3.3水体理化指标测定3
1.4数据分析3
2结果与分析 4
2.1水环境状况4
2.2长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4
2.3底栖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5
2.4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6
3讨论 7
3.1长江江段底栖动物群落特征7
3.2生境状况对底栖动物的影响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长江干流下游南京段至河口江段分布示意图3
图2底栖动物组成饼状图4
图3长江下游南京段至河口采样点位NMDS数据图5
图4长江下游干流南京段至河口CCA排序图6
表1 长江下游干流南京段至河口的水体理化性质4
表2 长江下游干流南京段至河口生物多样性指数5
长江下游干流南京段至河口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引言
引言:底栖动物是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无脊椎水生动物群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其是维系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底栖动物是水生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在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群落结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河流生境条件的变化,是用于河流生态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12]。由于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分布范围广、生命周期长并且迁徙能力弱,将其作为指示物种对水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评价,并对河流流域内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
长江流域横跨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长江下游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高,是我国经济核心区;长江下游极为显著的受到自然和人为作用的双重影响,由于人口与产业密集,导致河湖富营养化、河湖淤积严重、环境污染加重、水土流失、生物生境恶化等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也使得区域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水生生物群落丰富度降低,水生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生态环境退化严重[4]。
近年来,针对长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在国内已经进行了部分研究,如段学花等[5]对长江下游干流安庆、铜陵、芜湖、南京江段进行了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较低,通过河床演变条件[6]分类,结合各江段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得出影响长江干流中下游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子为沙质河床;李娣等[7]对长江干流江苏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生植被、流速、底质类型、航道可能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重要原因之一;夏爱军等[8]对长江江苏段底栖动物的定量调查及平时的定性补充调查,分析结果得出长江江苏段平均水质为轻度污染;彭增辉等[9]调查发现长江下游镇江段底栖动物和生物量与生境类型有关,并随季节变动;段学花等[10]调查显示江阴段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不丰富,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但优势物种突出,结构组成较单一。前人许多研究都针对于长江干流某一江段,同时采样方法也比较单一化,并未对长江下游干流南京段至河口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本文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调查了长江下游干流河岸带南京段至河口江段的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时空分布格局,分析长江干流下游底栖动物多样性威胁因素,以期掌握长江下游干流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现状,研究结果对保护和维持长江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长江下游南京段至河口干流全长657km,流经南京、镇江、江阴和南通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年均温为1418℃,最冷月均温05.5℃,最热月均温272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长江下游干流主要流经地势平坦的冲积平原,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长江下游河网湖泊密布,水资源丰富。长江下游河床以疏松沉积物为主,一般都是二元结构,沉积物上部主要是亚粘土,局部为粘土,下部主要是细砂中砂,局部为粉砂和砾石,土壤以黄棕壤或红壤为主[11]。
1.2研究江段及采样点位
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4月对南京、镇江、江阴和南通4个江段以及长江南支和北支2个滩涂(图1)采集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数据。每个江段的采样长度为612km,样点布设覆盖采样江段内所有干扰类型[12](例如污染源、固化岸线、人口密度等),同时根据各江段地理状况、水文条件等共布设92个点位,其中,南京江段布设点位11个,镇江江段22个,江阴江段22个,南通江段23个,长江南支9个,长江北支5个。研究区域共包括8个国家级和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其中南京段1个,镇江段2个,江阴段1个,南通段2个,河口(崇明岛)2个。
图1 长江干流下游南京段至河口江段分布示意图
1.3样品的采集与鉴定
1.3.1 底栖动物采集 根据采样水文条件和生境特点选择使用彼得森采泥器和D型网进行底栖动物样品采集。使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点位47个,使用D网采集点位45个。所有点位中,共采集20个D网样方,每个点位D网采集面积共为1.8m2;所有采样点位共采集2个有效彼得森采泥器样方(即在由于石块、树枝等杂物的妨碍使彼得森采泥器无法有效合拢而出现样品洒漏的情况下,需进行重新采样),每个点位彼得森采泥器采集面积为0.125m2,使用。所采集样品经过钢筛网滤洗后收集,加入7%福尔马林缓冲液进行固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629.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