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感染wolbachia情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分析【字数:7072】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和相关条件2
1.1.1供试蜂种2
1.1.2赤眼蜂DNA提取液配制3
1.1.3 PCR反应体系3
1.1.4凝胶电泳3
1.1.5微生物多样性检测3
1.2实验方法 4
1.2.1赤眼蜂体内Wolbachia的DNA的提取4
1.2.2 PCR反应4
1.2.3 PCR反应产物电泳检测5
2结果与分析5
2.1 赤眼蜂感染Wolbachia的结果分析5
2.1.1第一轮PCR反应检测5
2.1.2第二轮PCR反应检测5
2.1.3通过PCR检测8种赤眼蜂Wolbachia感染情况的分析5
2.2赤眼蜂体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析6
2.2.1分析概况6
2.2.2数据分析6
2.2.3赤眼蜂体内感染Wolbachia情况6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讨论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赤眼蜂感染Wolbachia情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分析
引言
引言
赤眼蜂(Trichogramma)属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昆虫,是人们广泛应用的防治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一类卵寄生蜂。赤眼蜂将卵产入鳞翅目害虫的卵中,吸取寄主卵中营养,导致寄主卵无法孵化,这样便可以达到一定水平的生物防治的作用。赤眼蜂防治农田鳞翅目害虫的应用比较广泛,防治效果也较为显著,并且还有专门生产蜂卡的厂商。所以,赤眼蜂是一类较为理想的害虫天敌。
在赤眼蜂体内存在着多种共生菌。其中,Wolbachia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类节肢动物生殖器官的共生菌。Wolbachia于1924年由Hertig和 Wolbach在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卵巢中首次发现[1],并在1936年,Hertig为纪念合作者Wolbach,将这种微生物命名为Wolbachia pipientis[2]。1971年,Yen和Barr[3]在研究Culex pipiens L.时发现Wolbachia会影响到蚊虫的生殖,并指出未感染Wolbachia的雌虫与感染Wolbachia的雄虫交配,受精卵无法存活,不能产生后代,这种现象称为胞质不亲和 (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CI)。目前,Wolbachia影响昆虫的生殖的方式除了引起胞质不亲和(CI)以外,还有:造成孤雌生殖(Parthenogensis Induction, PI)、雌性化、雄性致死、增强雌性繁殖力和雄性生育力。Wolbachia通过其特殊的机制,影响着昆虫的生殖方式,同时也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使Wolbachia传递到下一代虫体中。其中,Wolbachia对赤眼蜂的生殖调控作用有两种:一是产雌孤雌生殖,二是增强雌性繁殖力[4]。项宇[5]在卷叶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acoeciae)中检测出了Wolbachia的存在,通过高温消除Wolbachia之后发现,经过高温培养的卷叶蛾赤眼蜂没有出现产雌孤雌生殖的现象,而未处理的对照组则会继续出现该现象,推论Wolbachia是导致卷叶蛾赤眼蜂的孤雌生殖现象的原因。
Wolbachia感染赤眼蜂情况的研究也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注意。根据现有报道,钟敏[6,7]在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的北京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广东品系、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的北京品系、螟黄赤眼蜂的广东品系、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的北京品系、玉米螟赤眼蜂的广东品系、食胚赤眼蜂(T. embryophagum)的德国品系、广赤眼蜂(T. evanescens)的吉林品系中检测Wolbachia的存在。钟敏针对Wolbachia的不同品系,参考Zhou et al.通过wsp基因建立的Wolbachia分类体系,对这几种赤眼蜂均进行特定类群的wsp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检测。结果显示,在松毛虫赤眼蜂的北京品系、螟黄赤眼蜂的北京品系、玉米螟赤眼蜂的北京品系、食胚赤眼蜂的德国品系中检测出了B类群的Wolbachia;而在广赤眼蜂的吉林品系中检测出了A类群的Wolbachia。 钟敏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发现,利用PCRRFLP的技术手段,在广赤眼蜂的吉林品系中检测出了Wolbachia的超感染现象;在玉米螟赤眼蜂的北京品系中检测发现有3种Wolbachia的感染。刘宏岳等[10]对玉米螟赤眼蜂感染Wolbachia进行了研究,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北京、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湖南、贵州、云南和广东),选取了14个地区对当地的玉米螟赤眼蜂进行采样调查。结果发现,在14个地点采样得到的玉米螟赤眼蜂中,感染率为100%。针对这14个样点采样得到的玉米螟赤眼蜂进行Wolbachia组(类群)的检测,结果显示,有4个样点的玉米螟赤眼蜂只感染B组Wolbachia,5个样点的赤眼蜂只感染A组Wolbachia,5个样点的玉米螟赤眼蜂出现了超感染现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625.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