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冠瘿瘤病病原物的分离和鉴定【字数:4422】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患病植株、供试菌株、植物材料和试剂4
1.2 培养基的配置4
1.3 镜检4
1.4 菌株的分离4
1.5 菌株的鉴定4
1.6 菌株形态特征5
2 结果与分析5
2.1 病害描述5
2.2 植株组织分离以及鉴定结果5
2.2.1 细菌的分离结果5
2.2.2 菌株的培养特征5
2.2.3 菌株PCR鉴定结果6
3 讨论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11
甜叶菊冠瘿瘤病病原物分离和鉴定
引言
引言: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是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甜叶菊又称甜草、甜菊以及甜茶等,原产于南美洲巴拉圭高原,素有“巴拉圭甜茶”之称,几个世纪以来甜叶菊一直被巴拉圭的印第安人作为甜味饮料饮用[1]。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甜菊糖苷,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而热量只有蔗糖的1/300 左右[2],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被认为是继蔗糖、甜菜糖之后的“世界第三糖源”[3]。甜叶菊糖被用来代替糖精做低热食品,食用安全,不但无毒副作用、无致癌性,还具有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与非发酵性[4]以及一定的药理作用,可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降低血压、抗肿瘤、抗腹泻、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对调节胃酸、恢复神经疲劳有很好的功效,对心脏病、小儿龋齿等也有显著疗效。与糖混合的甜叶菊提取物,几乎是不含热量的,因此肥胖症依然可以享受可乐甚至巧克力等饮料,而无热量摄入而增加体重等后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顾之忧。
但是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甜叶菊病虫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苗期的菊猝倒病、立枯病和叶斑病[5]以及菌核病、白绢病和枯萎病等生长期病害。而甜叶菊猝倒、立枯和斑枯病为育苗期最容易发生的三大病害,并且经常因防治不当,造成大量死苗。在甘肃河西走廊白绢病发生较为普遍,平均发病棚数54.6%左右,发病株率10%20%,严重者达42.4%[6];而甜叶菊立枯病在河西走廊发病更为严重,据20092011年田间调查,发病地块达46.2%左右,田间发病率为15.5%,重者可达31%左右,造成大幅减产减收[7]。
近期我们从田间的甜叶菊植物上发现根部或茎部有瘿瘤出现。据文献已知引起植株根部与茎部肿大的病原物主要有属于菌物的根肿菌、细菌的土壤杆菌和假单胞菌以及根结线虫等。目前尚未发现有关甜叶菊根部与茎部冠瘿瘤致病病原物、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和以PCR为基础的分子鉴定对引起甜叶菊瘿瘤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和初步的鉴定,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和防治该类病害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病植株、供试菌株、植物材料和试剂
患病植株:采集自南京中山植物园。
菌株: 见表1。
表1 供试菌株
名称 来源
TYJG W1 本研究分离
TYJG W2 本研究分离
TYJG 1A 本研究分离
TYJG 2A 本研究分离
TYJG 3A 本研究分离
TYJG 4A 本研究分离
TYJG 5A 本研究分离
TYJG Y 本研究分离
(2)植物材料:两周左右的甜叶菊扦插苗。
(3)试剂:PCR试剂盒购于TaKaRa公司。
1.2 培养基的配置
NA培养基(1000ml):多聚蛋白胨 5g,酵母提取物 1g,牛肉浸膏 3g,蔗糖 10g,琼脂 15g,用超纯水溶解并调至 pH7.2左右,超纯水定容至1000ml。
LB培养基(1000ml):多聚蛋白胨 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 10g,琼脂 15g,用超纯水溶解并调至 pH7.2左右,超纯水定容至1000ml。
1.3 镜检
使用灭菌刀片切取0.3cm×0.3cm×0.2cm大小的瘤块,切碎后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加12滴灭菌水,小心盖上盖玻片,轻压盖玻片12次后,使用光学显微镜仔细观察。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606.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