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澜沧江中游段水生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字数:9053】

2024-02-24 17:5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前,存在有王川等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澜沧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格局的研究,但是尚缺少对水生昆虫群落结构及海拔梯度响应关系的探索。本研究采用典型样地采样和实验室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基于2016年3月份对澜沧江中游段29个点位的实地样本采集,研究了澜沧江中游段节肢动物门昆虫纲7目54科129个分类单元水生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海拔梯度从1274-2571m之间的关系。采用包括生物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对澜沧江中游段的水生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采用CCA典范对应分析探索影响水生昆虫分布情况的重要环境因子。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各个生物指数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香浓-威纳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单调递增的趋势。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研究区域概况2
1.2 采样点设置3
1.3 数据采集3
1.3.1水生昆虫采集及鉴定3
1.3.2环境数据采集及测定3
1.4 数据分析4
1.4.1 生物指数计算4
1.4.2 典范对应分析法(CCA)4
1.4.3 生物指数与海拔的关系4
2 结果 4
2.1 环境因子 4
2.2 水生昆虫群落组成与结构5
2.2.1 水生昆虫群落组成5
2.2.2 水生昆虫群落结构5
2.3 CCA分析结果6
2.4 各生物指数与海拔的关系6
3 讨论 7
3.1 水生昆虫群落7
3.2 影响水生昆虫群落的环境因子分析7
3.3 水生昆虫群落结构与海拔的关系8
致谢8
参考文献9

澜沧江中游段水生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引言
引言:水生昆虫是指生活史的某个阶段或者大部分阶段是水生或是半水生的昆虫[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属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昆虫种类多、个体数量大,生活周期长,容易采集和识别,在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水生昆虫不同类群对多种胁迫类型和不同胁迫程度污染的敏感性各异,但水生昆虫生活场所较固定,且对环境扰动方面的逃避能力弱,其群落组成和结构可对环境变化可作出灵敏的反应[3],因此可以应用在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等方面,作为反映多种环境胁迫变化的指示物种。水生昆虫群落与溪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过程关系十分密切[4],其结构特征可以反映出水生态系统多样性,河流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变化情况,近年来逐渐成为动物群落的研究热点。
作为影响多重干扰因素共变的重要因子,海拔梯度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气候、土壤、植被等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的剧烈变化,例如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约0.6°C[5]。因此,海拔梯度变化通过影响自然梯度变化和人类胁迫特征等,改变溪流或河流的水环境特征,进而影响水生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分布的格局和机制一直是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是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与进化理论研究的重点[6],也是保护生物学中确定多样性热点和保护重点的重要依据之一。从早期达尔文和华莱士开始,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垂直分布的差异现象就引起了博物学家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都以两种形式之一发生:随海拔上升,物种多样性递减或呈现单峰模型[7]。直到20世纪末,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增加逐渐降低,即物种丰富度在低海拔地区较高,而在高海拔地区较低[8]。Rahbek(1995, 2005)[910]在对之前的研究案例进行总结后发现,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还存在另一种常见模式,即很多类群物种的丰富度并未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是在中间海拔地区物种丰富度最高。Grytnes & McCain (2007)[11]随后对全球范围内的小型兽类、鸟类和爬行类的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总结,也发现了中海拔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单峰模式在非飞行小型哺乳类中相当普遍,而在鸟类中也有近四分之一的研究发现了这种模式。Obertegger等[12]对阿尔卑斯山轮虫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轮虫的物种丰富度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单调递减。Jankowski和Weyhenmeyer[13]对瑞典某一湖泊中浮游植物群落与海拔梯度关系的研究表明,浮游植物的丰富度却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Aubry[14]在2005年对法国东南部的陆地蜗牛多尺度海拔模式研究中发现,该生物的物种密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呈对数形式减少,物种丰富度在低海拔范围内表现平稳,中海拔时丰富度达到顶峰。目前,国内对动植物群落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多,例如:尚永成等[15]研究发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模型;金慧等[16]的研究表明长白山牛皮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刘晔等[17]在长江三峡地区库区昆虫丰富度的研究中发现,昆虫科、属、种和害虫种的丰富度均随海拔的上升先增后减。所有研究中,对大型底栖动物尤其是水生昆虫群落特征与海拔梯度关系的研究虽然相对较少,但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溪流环境中底栖动物对海拔的响应基本呈现单峰模型的响应模式 [18, 19]。
在一个大范围的海拔梯度下研究水生昆虫的群落结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水生昆虫对环境变化以及与海拔梯度的响应。本研究以澜沧江中游段可涉水溪流为研究水体,以水生昆虫为指标生物,明确澜沧江中游段较大海拔梯度条件下溪流水生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初步探索水生昆虫群落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模式,研究结果以期为澜沧江流域水生昆虫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积累,为我国西南海拔梯度影响下的水生态健康评价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海拔5514m的果宗木查山[20],全长4880km,流域面积167,487km2。生物多样性很丰富,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21]。澜沧江中游段地处北纬24°27′24°40′,东经99°54′100°31′[23],从凤庆的澜沧江大桥至芒康县的竹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