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秧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字数:13299】
目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3
1.1供试农药 3
1.2 机型设备 3
1.3 机插秧田封闭处理药剂筛选 3
1.3.1 田块信息 3
1.3.2 封闭除草试验设计 4
1.4 机插秧田茎叶处理药剂筛选 4
1.4.1 田块信息 4
1.4.2 茎叶处理试验设计 4
1.5 机插秧田杂草综合防控方案筛选 5
1.5.1 田块信息 5
1.5.2 杂草综合防控方案试验设计 5
1.6 数据处理 6
2结果与讨论 7
2.1 封闭处理试验结果 7
2.2 茎叶处理试验结果 7
2.3 施药方法试验结果 9
2.4 总结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机插秧田杂草防控技术研究
引言
引言
水稻是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及消费量均位于世界首位,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水稻对粮食产量的贡献有所下降,但水稻仍然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且稻谷以口粮食用为主,全国有60%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从水生、湿生杂草演变到水生、湿生、旱生杂草兼有。在我国,约有24科63种杂草几乎在所有稻作区的稻田中都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其中有15种已经成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为水稻田常见的恶性杂草[2]。机插秧稻田中可发生的杂草为:禾本科杂草有稗属杂草(光头稗、无芒稗、西来稗、长芒稗、孔雀稗等)、千金子、马唐、狗尾草;菊科杂草有鳢肠;苋科杂草有空心莲子草;莎草科杂草有牛毛毡、扁杆藨草、日照飘拂草、异型莎草;毛莨科杂草有回回蒜;十字花科杂草风花菜;玄参科杂草有陌上菜;蓼科杂草有酸模叶蓼、水蓼;千屈菜科杂草有节节菜;眼子菜科杂草有眼子菜;泽泻科杂草有矮慈菇、泽泻[3]。针对机插秧稻田的杂草,杂草草种相对较少,优势草种比较突出,主要是稗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鸭舌草、丁香蓼等,需要进行着重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力成本的上升,机插秧成为水稻田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机插秧田杂草发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杂草发生早;田间一般在秧苗栽插后7d内杂草开始萌发。第二:杂草发生历期长;从秧苗栽插后7d左右杂草开始发生,历期可延长至秧苗栽插后5060d。稻田杂草发生一般与水稻生长周期相关,通常会出现2次高峰期,第一次杂草发生高峰在移栽后710d左右出现,稗草、异型莎草和千金子等为发生的主要杂草,此时期的杂草发生数量很大,危害最为严重,是杂草防治的主攻目标。第二次出草高峰在移栽后20d左右出现,大部分是位于稻田土壤中下层的杂草种子发生的,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为主。第三:因稻作方式的轻简化改变造成杂草获得生长优势;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机插秧田面积大幅增多,进而造成水稻封行晚,杂草生长环境优于直播田杂草的生长环境,造成杂草生长具竞争优势。第四:草相复杂、多种杂草种群混生危害;由于水稻机插秧采用干干湿湿的水管模式,一些多年生的空心莲子草、野荸荠、三棱草、双穗雀稗等多年生和含地下茎的杂草逐年增加并蔓延,难以控制[4]。
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机插秧田杂草种类不断演变,杂草对常用除草剂抗药性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杂草防除难度增加,因此,制定一套安全高效的机插秧田杂草防除方案是杂草防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稻田杂草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耕种方式多样,生态条件差异大;江苏省水稻田耕作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水稻育秧移栽( 育秧机械移栽、育秧人工栽插、育秧手(机)抛栽)和水稻直播移栽(水直播、旱直播);由于各地地理位置、土地平整度,前茬作物等均有一定的差异,导致耕种地的生态条件差异很大,造成杂草防除问题难以解决。
第二点是多种杂草的抗性问题突出,对常用除草剂不敏感杂草种群量上升;近年来通过田间试验发现,湖南、江西、安徽稻田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发生率较高,其中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发生率高达69%。在湖北稻田稗草种群对主要除草剂抗性试验中,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发生率达到80%(10个种群中,低抗6个,中抗2个,高抗0个);五氟磺草胺的抗性发生率达50%(10个种群中,低抗4个,中抗1个,高抗0个);双草醚的抗性发生率达30%(10个种群中,低抗3个,中抗0个,高抗0个)。更为严重的是,多抗性稗草的出现。在湖南草尾镇人和村试验基地,五氟磺草胺、双草醚、二氯喹啉酸、嘧啶肟草醚对稗草基本无效[5]。并有研究表明,现在我国主要稻区杂草都普遍存在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和酰胺类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杂草抗性问题日益严重,但是新型除草剂的更新速度远远不及杂草抗性的发展速度,再加上种植户缺乏抗性治理意识,滥用除草剂,导致现在机插秧田杂草防除困难不断提高。
第三点是药害常发,隐性药害没有重视;水稻化学除草发展迅速,但除草剂的使用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除了因除草剂本身质量、施用问题(用量、时间、均匀性)和环境因素(高温、低温、积水)是造成的药害外,常用除草剂的隐性药害也没有重视得到重视,二氯喹啉酸、丁草胺、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高量使用丙草胺、苯噻草胺等造成的水稻缓苗期长、落黄、分蘖推迟分蘖减少、水稻植株矮化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此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农药残留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6]。因此,很多药效尚可的除草剂目前都不能用于水稻田的杂草防除,再加上安全性问题,可供选择的药剂越来越少,也给杂草防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590.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