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区河流底栖生物群落特征与水质生物评价【字数:1207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3
1.1研究区域概况 3
1.2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 4
1.3数据处理方法4
1.3.1多样性指数4
1.3.2生物指数5
1.3.3理化性质评价标准6
2结果与分析6
2.1群落组成与结构6
2.1.1季节性调查群落组成与结构6
2.1.2单次调查群落组成与结构7
2.2群落多样性11
2.3水质生物与理化评价13
3讨论 14
3.1群落组成影响因子14
3.2水质生物评价15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附录A采样位点序号和地理位置17
附录 B 无锡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单元名录17
附录C无锡地区河流底栖生物耐污值19
附录D 无锡地区河流底栖动物BMWP计分值21
江苏无锡地区河流底栖生物群落特征与水质生物评价
引言
河流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河流生态系统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聚集体,同时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在人类的文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Costanza等将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1]。河流生态的服务功能有很多方式和种类,根据千年生态系统(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把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出成四大类:(1)水文功能,包括娱乐活动、河流景观、民族文化传承等;(2)供给功能,包括水产品生产、淡水资源供给等;(3)调节功能,包括防止水土流失、水质净化等;(4)支持功能,包括营养循环、提供栖息地等。河流可以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流动的通道,同时具有过滤和屏障的作用,允许物质、能量和生物选择性通过,以减少水体污染和沉积物转移,并选择性提供营养来源。河流能与周围区域进行水、能量、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交换。河流生态系统能为河道内部、边缘和坡岸周边的植物和动物正常生长、觅食,繁殖以及其他生命活动提供空间、食物、水源、庇护场所以及活动场所[2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为发展服务的典型代表,修建大坝等人为地切割河道,改变径流模式,进而改变河流生态系统输送物质、能量和生物的通道能力;现代农业占用河流周围土地、引水灌溉使河流周围栖息地减少、河岸植被破坏、河道流量及水位等水位特性改变,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成为河流生态重要的污染源;另外,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区域内河流的径流特性,同时还造成河流生态价值的严重损失[56]。 底栖动物(Zoobenthos)是指生活在水体底部肉眼可见的水生动物类群,通常是指不能通过40目(0.45mm)孔径筛网的个体称为大型底栖动物(Macrobenthos)或大型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它们种类繁多,淡水底栖动物主要包括环节动物门(Annelids)的多毛类、寡毛类和蛭类,软体动物门(Mollusks)的螺类和双壳类,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昆虫类和甲壳类,扁形动物(Flatworms)和线性动物(Nematomorpha)[7]。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栖动物生活在河流底部,直接在水里取食,其体壁透水性强,生活周期长,活动能力较弱。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与水体的理化性质等密切相关,因此,水质的变化最先作用于底栖动物。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导致水体污染、水文特征改变、生境破坏和流域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等,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多样性和密度、功能群构成、时空格局和群落功能造成影响[8]。河流是人类活动中流域内污染物的主要汇集区,污染程度加深,底栖动物中敏感类群显著减少甚至消失,而耐污类群则成为优势种;污染点源和面源的增加,导致营养盐浓度和颗粒有机物增加,促进底栖动物附生藻类的增加,增加了食物供给,因此,耐污类群的密度增大。自然环境状态下,不同生境的河流生态系统的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然而人为干扰的状态下,水文特征、底泥等环境因子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降低,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差异性不明显。自然条件下,因躲避不利温度、水文条件,减缓竞争等原因,河流底栖动物的季节性差异较明显;人为干扰情况下,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一般比自然河流生态系统小,但密度变化比自然状态的河流大[913]。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环境的反应来评价环境变化的方法,通过生物学的方法来监测、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13]。在生物监测中,底栖动物由于个体较大、易于采集、生活史较长、迁移能力较差,其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够反映一段时期水生态系统的状态,是理想的指示生物,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监测水环境的方法体系是目前发展最好、应用最广、得到广泛推荐的方法体系[14]。
2006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先后被江苏省政府和水利部确定为全省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市,并被评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无锡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推动无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5]底栖动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态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但无锡地区底栖动物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较多集中于太湖流域或个别河流的研究,其他流域的河流底栖动物的研究少见报道,缺少总体的概况。本研究对无锡市30个位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特征展开调查,分析底栖动物群落与水体理化指标的关系,并采用香农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指数(Biotic index,BI)对无锡地区的水质进行生物学质量评价,以期为无锡地区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水环境质量保护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588.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