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菌脲在土壤中的降解和移动性研究【字数:8103】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试验材料 2
1.1.1 仪器与设备 2
1.1.2 药品与试剂 3
1.1.3 供试土壤 3
1.2 分析条件 3
1.2.1 仪器测定条件 3
1.2.2 标准曲线制作 4
1.2.3 样品中异菌脲的提取 4
1.2.4 样品中异菌脲的回收率测定 4
1.3 异菌脲土壤降解试验 5
1.3.1 土壤样品制备 5
1.3.2 异菌脲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 5
1.3.3 土壤含水量对异菌脲降解的影响 5
1.3.4 异菌脲在灭菌和去有机质(灭菌)土壤中的降解 5
1.4 异菌脲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测定 6
1.5 异菌脲在土壤中的淋溶性测定 6
1.6 数据处理 7
2 结果与分析 8
2.1 异菌脲标准曲线 8
2.2 土壤类型对异菌脲降解的影响 8
2.3 土壤含水量对异菌脲降解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影响 9
2.4 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对异菌脲降解的影响 10
2.5 异菌脲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11
3 讨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异菌脲在土壤中的降解和移动性研究
引言
异菌脲(Iprodione),又名扑海因、咪唑霉,是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其化学名称为3(3,5二氯苯基)N(1甲基乙基)2,4二氧1咪唑啉甲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330.17,白色晶体,无味,常温下贮存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试剂,遇碱易分解。该剂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防治苹果、番茄、白菜、玉米、花生等多种果树、蔬菜、谷物类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如灰霉病、早疫病等)。其结构式见图1:
/
图1 异菌脲化学结构式
Fig.1 Chemical structure of iprodione
农药被施用后,其中的绝大部分最终会进入到土壤中,进入土壤后的农药又有很少一部分会被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其余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则经历一系列的降解转化过程,最后仍有一部分农药保留其生物活性残留在土壤中为害。农药进入土壤后,不仅对土壤生物会有一定的影响[1],还可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而且还可以通过生物富集最终进入人体,从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23]。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主要有化学降解(光解和水解)和微生物降解[4]。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性,不仅与农药本身的特性相关,而且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环境因素(如土壤的温湿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PH、黏土含量和土壤粒径等)有关[5]。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方式有两种——迁移和淋溶。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与农药的水溶性、吸附性、降解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是评价农药对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67]。
目前国内对于异菌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残留动态方面,已经报道了异菌脲在苹果[8]、番茄[9]、油菜[10]、草莓[11]、黄瓜[12]、杨梅[13]、大白菜[14]等多种果蔬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研究方法,关于其环境行为方面的报道寥寥无几。花日茂等研究了毒死蜱、三唑酮、功夫菊酯3种农药对异菌脲光化学降解的影响[15]。国外也有不少关于异菌脲在作物上的残留量的检测研究[1617];YeiShung Wang(2004)等研究了异菌脲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18] 。Christine Mercadier[19](1997)和Marco Campos[20](2017)等人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土壤中异菌脲降解的影响以及降解机理。关于异菌脲在土壤中的降解和移动方面的研究,国内没有相关报道,国外有少许。2005年Strömqvist Johan.[21]对在北欧高尔夫球场土壤中,异菌脲在不同土壤深度的降解以及吸附淋溶状况进行了测定建模和风险评估。本文通过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异菌脲在4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及移动性,为异菌脲的合理使用以及其对地下水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1.1.1 仪器与设备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11111 11 111 美国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11111
HWS智能恒温培养箱11111 1 111 宁波江南仪器厂11111
TH3560全自动高压灭菌锅11111 1111造鑫企业有限公司11111
R3 旋转蒸发器 瑞士Buchi公司11111
JN2512D超声波清洗机 宁波江南仪器厂11111
MUL9000(A)H30 型超纯水系统1111 111南京总馨纯水设备有限公司111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575.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