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吡蚜酮对黑腹果蝇交配及生殖行为的影响【字数:6760】

2024-02-24 17:5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2
1.1.1 供试昆虫2
1. 1. 1 饲养条件 2
1.1.2 供试药剂2
1.1.3 仪器设备2
2 方法2
2. 1 供试药剂的稀释2
2. 2 果蝇饲料配制3
2. 3 毒饲料配制3
1.2.4 吡蚜酮对雌性果蝇接受能力影响的测定3
1.2. 5 吡蚜酮对雌性果蝇生殖能力影响的测定3
1.2. 5. 1 吡蚜酮处理对雌性果蝇产卵率和性别比的影响3
1.2. 5. 2 吡蚜酮对雌性果蝇产卵选择性的影响3
3 数据统计与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吡蚜酮对雌性果蝇接受能力影响的测定3
2.2 吡蚜酮对雌性果蝇繁殖能力影响的测定3
2.2.1 吡蚜酮处理对雌性果蝇产卵率和羽化率的影响3
2.2.2 吡蚜酮对雌性果蝇产卵选择性的影响4
3 讨论 5
致谢6
参考文献7
图1 取食不同药剂雌性果蝇的接受能力4
图2 取食不同药剂的雌性果蝇10天中的产卵量变化趋势4
图3取食不同药剂的雌性果蝇第一天的产卵数量4
图4 取食不用药剂的雌性果蝇后代的性别比率5
图5 雌性果蝇的产卵选择性5
吡蚜酮对黑腹果蝇交配及生殖行为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吡蚜酮(通用名:pymetrozine),又名吡嗪酮,是瑞士原诺华(先正达)公司于1988年开发的新型吡啶甲亚胺类杀虫剂,具有内吸、胃毒和触杀作用。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半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飞虱科、叶蝉科、粉虱科害虫;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选择性活力[1],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鸟类、鱼类和非靶标生物安全,在环境中降解快[2]。吡蚜酮对防治幼虫和成虫均有效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果, 它可以很快地渗透到植物叶片中, 残效期可以达到30天以上,对天敌的安全性高,非常适合进行抗性害虫防治。吡蚜酮原药在常温的时候为白色结晶固体, 熔点为234.4 ℃。吡蚜酮对水稻、棉花、小麦等作物上的蚜虫、飞虱、椿橡等具有很好的防效。吡蚜酮对半翅目害虫选择性十分优良,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内吸性, 其内吸活性是抗蚜威的2~3倍, 是氯氰菊酯的143倍以上。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的需求逐年增加, 而高毒、高残留、对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的杀虫剂品种在逐渐被淘汰。 吡蚜酮作为一种良好的新型杀虫剂,从1997年起就先后在欧洲、亚洲、美洲各国家和地区登记, 并陆续上市。现在已经在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 对于吡蚜酮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 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
吡蚜酮作为一种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因其广谱高效的杀虫活性受到了广泛的研究。有报道表明吡蚜酮可以专一性的阻断昆虫的取食行为,但不能引起驱避和拒食作用。受药蚜虫会立即停止取食,但还能正常运动,最后因饥饿死亡[4]。利用刺探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研究发现,蚜虫取食了药剂处理的莴苣或黄瓜叶片5min后,口针就不再刺入植物韧皮部摄取汁液,只在叶面上做不协调的运动;低浓度药剂处理时,蚜虫还能够恢复取食,而高浓度处理时,取食行为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口针不能再重新插入植物中,而且有趣的是受吡蚜酮处理的蚜虫,其取食路线也发生弯曲[4]。在对蝗虫的研究中发现,吡蚜酮除了有阻断蝗虫取食的特性[5],被施药的蝗虫后足抬起并伸展至最大幅度,爬行行为亦明显受阻,其可能原因是吡蚜酮影响蝗虫的弦音感受器进而影响其听觉行为所致[6]。田间用药表明,吡蚜酮在防治褐飞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杀死当代褐飞虱,也可明显降低下代褐飞虱数量,其可能原因是吡蚜酮影响褐飞虱的弦音感受器进而影响其生殖行为所致。
果蝇弦音感受器上表达的Nanchung(Nan)和Inactive(Iav)蛋白在果蝇的听觉产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两蛋白均在果蝇触角第二节弦音感受器上表达,并参与果蝇的听觉行为[7]。研究者通过分析吡蚜酮对模式生物黑腹果蝇行为以及细胞功能的影响,无论从体内还是体外,均证实吡蚜酮能够激活Nan和Iav形成的蛋白复合体,并引起下游Ca2+信号反应。该研究表明吡蚜酮作用于果蝇弦音感受器上的Nan和Iav蛋白复合体进而影响果蝇的协调性与听觉[8],从而确定了Nan和Iav蛋白复合物为吡蚜酮的分子靶标。虽然Nesterov等报道了Nanchung和Inactive蛋白复合体是吡蚜酮的作用靶标[8],但吡蚜酮对黑腹果蝇的生殖行为的分子机制还是未知。目前关于吡蚜酮影响昆虫的生殖行为的机制也比较模糊。由于听觉在种内交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雌性昆虫在发出求偶信号后,雄性通过唱求偶歌来吸引雌性。所以吡蚜酮有可能通过影响昆虫的弦音感受器上的Nan和Iav蛋白功能,进而响昆虫的交配行为,导致后代产卵数量的减少;或者受药雌性昆虫所产的卵多为无效卵,致使卵的孵化率降低;也有可能吡蚜酮影响后代的雌性比例,降低了交配频率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故本研究将以模式生物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拟定从吡蚜酮对黑腹果蝇交配行为的影响、吡蚜酮对雌性果蝇产卵选择性的影响、吡蚜酮对雌性果蝇繁殖能力的影响这三种类型试验,探究吡蚜酮对昆虫交配及生殖行为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