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六种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及吡虫啉敏感性的影响【字数:7405】

2024-02-24 17:5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研究测定了棉花、黄瓜、 茄子、葫芦、甘蓝和辣椒 6种寄主植物对烟粉虱MED隐种 (Bemisia tabaci)的吡虫啉敏感性及多功能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烟粉虱MED隐种的药剂敏感性及解毒酶活力的影响存在差异。黄瓜种群对吡虫啉最为敏感,吡虫啉对辣椒种群的毒力最小。烟粉虱MED隐种不同寄主种群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活力无明显差异。茄子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酶活力最高,为1.067 mOD/min·mg,其次是葫芦、棉花、黄瓜种群,分别为0.9695、0.9164和0.8417 mOD/min·mg,辣椒种群的活力最低为0.3057 mOD/min·mg。由以上结果可以推测,不同寄主植物对烟粉虱抗药性影响较大,而对其多功能氧化酶影响较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5
1.1供试虫源 5
1.2供试药剂 5
1.3寄主植物 5
1.3.1品种5
1.3.2种植方法5
1.4烟粉虱多功能氧化酶测定方法a5
1.4.1仪器5
1.4.2试剂5
1.4.3试剂的配制方法5
1.4.4酶活力测定操作步骤6
1.5烟粉虱对药剂敏感性测定方法x7
1.6数据处理 7
2结果与分析7
2.1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MED隐种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性7
2.2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MED隐种种群的酶活力测定7
3讨论 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六种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及吡虫啉敏感性的影响
引言
引言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 Gennadius)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小粉虱属Bemisia,其主要通过直接吸食植被汁水或间接分泌蜜露这两种手段来危害草棉、烟草、菜蔬、花草等多种作物,它有能力传播110 多种植物病毒,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1]。烟粉虱的单个体型很小,但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是种群延续能力很强,一般成群出现,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现,综合治理代价高。因其寄主范围广、竞争取代能力强、取食量大、产卵量大、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性,烟粉虱被视为入侵性最强的生物之一,被列入“入侵生物破坏力一百强”名单[24]。
烟粉虱B.tabaci 是举世闻名的重要农业害虫,30余种生物型或隐种构成了烟粉虱。在烟粉虱不同的生物型中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在入侵和为害两方面占优的两种烟粉虱生物型是烟粉虱MEAM1(原为B型)和MED隐种(原为Q型)。烟粉虱MEAM1第一次于中国出现并且有记载的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随后其不断蔓延繁衍危害植被,现在已经在中国大部分区域暴发成灾;2003年初,在我国首次发现烟粉虱MED隐种的踪迹,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坚持田间监测考察,发现其在我国很多区域,已经有发现烟粉虱MED隐种已经悄然无声地取代了烟粉虱MEAM1成为了主要发生虫害的生物型[5]。
烟粉虱综合防控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对其施用化学农药,而在琳琅满目的新型烟碱类杀虫剂中的佼佼者——吡虫啉,自身的优点不胜枚举,适用范围大、对刺吸式害虫效果拔群、对人畜安全、内吸性强。在人们治理烟粉虱的过程中,肆无忌惮地使用对烟粉虱有良好药效的吡虫啉药剂,出现了杀虫剂杀虫时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害虫抗性问题。最早有报道称在田间监测以及实验后发现,西班牙南部的烟粉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剧增,而这仅还是1998年的情况[6]。随着烟粉虱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起了烟粉虱MED隐种抗性问题,试图找到办法遏制其的日趋突出和严重。
适宜烟粉虱生存的植物数量极多,多达900种以上。几乎全部的蔬菜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危害,萝卜、辣椒、菜豆、茄子、黄瓜等蔬菜所受危害最为严重,尤其是在菜、棉混种地区,危害最大的害虫就是烟粉虱MED隐种。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的不停扩大,烟粉虱的活动空间变得更大、生存条件变得更好,使其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对作物危害变大,而人们又采用加大种植面积的办法来种植无害的作物,导致恶性循环,终于使得烟粉虱变为了周年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虫。许多报道表明,烟粉虱不同种群间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而是有着差别的。由于寄主植物的不同,造就了取食植物的烟粉虱产生一定的“特异化”,种群间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有着显著差异,个体内的酶系统会产生差异,这也是环境对烟粉虱的选择结果。
在昆虫体内,对保持昆虫健康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物质就是解毒酶,解毒酶能够分解外来有毒物质,从而保护虫体。而当昆虫的解毒酶系统遭受到攻击而表现出受抑制的状态后x,昆虫吸收进虫体的外来毒物的停留过程会变长,其在虫体内的传输也会变长,并且发挥效果破坏虫体使害虫中毒。v昆虫重要的解毒酶包含细胞色 素P450、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s)b,与 此同时昆虫对寄主的嗜性变化与这三种酶也有着关联性[78]。很多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了,当昆虫取食了不同的宿主植物后,其体内的解毒酶活性也会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Hinks等发现美洲烟夜蛾羧酸酯酶活性发生明显的转变是因为其取食了不同的植物[9]。cLindroth也发现了不同植物对虎凤蝶(Papilio glaucus)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有影响[10]。当棉铃虫取食大麦、大豆等植物或者人工合成的饲料后,其体内CarE和GSTs活性均受到显著影响,而这种差异不仅仅出现在量上,在质的表现上更是突出[7]。昆虫的生理生化途径、行为表现, 乃至形态特征等诸多方面会由于寄主植物的不同而相对应的受到影响,而这些影响的水平往往是有差异的。同一个道理,在昆虫取食不同嗜性的植物后,昆虫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等解毒酶的活性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11]。
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种群的数目及危害的程度不同,不同寄主植物的保护酶和分泌出的次生物质对烟粉虱亦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不同寄主也会引起对烟粉虱相应的不一样的防御反应,具体可以体现在对烟粉虱解毒酶活力、药剂敏感性、生物适应度等方面的影响。已有实验结果证明,烟粉虱MEAM1不同寄主种群的成虫的解毒酶有着明确的差别,这恰恰说明了烟粉虱体内解毒酶可以发生一种适应性的快速转变,以保护其在不同寄主之间转换,从而有利于保持和上升烟粉虱种群。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