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初探【字数:7888】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4
1.1样品的病毒检测 4
1.1.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4
1.1.2病毒检测方法原理 4
1.1.3缓冲液的制备5
1.1.4样品血清学鉴定5
1.1.5数据分析6
1.2罩网隔离接种点蜂缘蝽试验6
1.2.1选取试验地和实验大豆品种6
1.2.2制作隔离池,土壤处理6
1.2.3播种大豆,防治病虫害7
1.2.4进行防虫处理和接虫处理7
1.2.5收获期考种,进行植株调查7
1.2.6分析数据7
2结果与分析7
2.1采集样品的SMV、CMV、BCMV血清学检测结果7
2.2罩网隔离接种点蜂缘蝽试验结果8
3讨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我国黄淮海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初探
引言
引言
“症青”是在多种作物中普遍存在的经济损失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现象,其典型特征是叶片茎秆不衰老、植株不结实。特别是在大豆中,症青现象的主要表现为:大豆在进入生长发育中后期阶段时,植株营养生长过旺,叶片变厚,茎秆变硬,并不断抽发新枝或次生分枝,茎叶和豆荚仍保持绿色,花期长,结荚稀疏,而且出现结荚不鼓粒或瘪荚皱粒的现象,产生的籽粒过小,植株贪青晚熟。这种不结实的植株叫做症青株[1]。大豆症青现象在我国黄淮海大豆栽培区发生危害较重。
大豆症青现象的田间分布特点是不均匀的,发生症青的区域不是每个植株都是症青株,但也有单个植株是症青株的现象,而且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年份,症青发生的严重程度也不同[2]。症青现象会影响大豆的产量,严重的年份甚至会导致绝产,而且收获的籽粒不具有商品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在美国和日本的大豆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类似大豆症青的现象,称为绿茎综合症(Green Stem Syndrome,GSS)。大豆绿茎综合症发生在大豆结荚和种子成熟时期,表现为大豆茎部仍保持绿色,但种子可正常成熟;而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出现的大豆症青的表现除了茎部持绿,还包括叶片不衰老脱落和豆荚不结实等现象[3]。国外的研究表明:大豆绿茎综合症可由病毒、昆虫侵染、去除荚果和种子成熟期的环境胁迫引起[45],而我国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基于国外大豆绿茎综合症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我们找到大豆症青的原因提供线索。
为了有效防治大豆症青现象,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摘荚和种子损伤会延缓大豆叶片的衰老和脱落,使植株持绿,并且豆荚数量越少,大豆持绿现象越明显,所以大豆种子的异常发育会导致症青现象的发生[6]。另外有实验证明了注射器造成的豆荚损伤能够导致大豆症青现象的发生[56],因此拥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很可能是造成大豆症青的元凶[7]。而大豆花叶病毒(SMV)会造成大豆荚果和种子败育,也可能是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郭建秋等从大豆品种、茬口安排、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的原因。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重茬条件下对25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症青现象进行调查,发现这25个大豆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症青现象的发生,而且症青植株比例变化幅度很大,说明品种差异是影响症青现象发生程度的一个因素[2]。郭建秋等[2]也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重茬对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地块症青株率极显著高于正茬地块,所以,茬口安排也可能是引起大豆症青的原因之一。沧豆7号和豆冠1号是参加2009年国家大豆区试黄淮区域的大豆品种,2009年均表现出严重的症青现象,几乎绝收,而2010年却是症青现象发生最轻的品种,分析原因可能是大豆症青的发生与特定发育阶段的环境条件有关[8]。
此外,郭建秋等[8]通过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发现供试大豆品种的瘪荚率均下降到较低水平,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产量大幅提高。常丽丹等[9]研究了农药的喷施次数对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发现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可减轻症青现象,并且喷3次时效果最好,可明显减少症青株的数量。因此大豆症青现象可能与病虫害有关,其防治可以从防治病虫害着手。
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影响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目前关于我国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也缺乏有效防治大豆症青的方法。因此探究大豆症青的发生原因意义重大,可以为大豆高效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有效理论依据[10]。
根据国外关于大豆绿茎综合症和国内有关大豆症青的研究,可以推测大豆症青现象与大豆品种、环境因素、栽培管理措施及病虫害有关。之前有研究确认了大豆症青与大豆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及菜豆荚斑驳病毒无关,与刺吸式害虫密切相关,接虫试验表明,大豆症青是因刺吸式害虫吸食豆荚使大豆种子发育停止,进而破坏源库关系,导致茎叶持绿。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大豆症青与病毒、刺吸式害虫点蜂缘蝽的关系两方面开展实验,对我国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的病毒检测
1.1.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017年9月28日至10月12日,在我国黄淮海大豆症青重发区采集样品共计824份(表1),样品主要采集于大豆生产田和科研试验田。采集时以症青现象重发区为主,在有典型症青现象的植株上采集叶和荚,放入样品袋中密封,做好标记。回到实验室后将样品放入80℃冰箱内保存以备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171.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