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下蚯蚓对amf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字数:8710】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1 材料与方法4
1.1 实验设计 4
1.2 AM真菌群落组成及功能测定方法 5
1.2.1 A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解析5
1.2.2 菌根侵染率测定5
1.2.3 总球囊蛋白和易提取球囊蛋白含量测定5
1.2.4 植株15N含量测定5
1.2.5 植株氮磷含量测定5
1.2.6土壤理化性质测定5
1.3 数据分析 6
2 结果与分析6
2.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稻茬麦田AM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对蚯蚓活动的响应特征6
2.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稻茬麦田AM真菌群落功能对蚯蚓活动的响应特征7
2.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稻茬麦田AM真菌活性对蚯蚓活动的响应特征8
2.3.1 AM真菌菌根侵染率测定结果分析8
2.3.2 土壤总球囊蛋白和易提取球囊蛋白含量结果分析8
2.4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蚯蚓与AM真菌互作对小麦植株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9
2.4.1 植株生物量及氮磷含量测定结果分析9
2.4.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分析11
讨论 12
3.1 秸秆还田方式与蚯蚓互作对AM真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效应12
3.2 秸秆还田方式下蚯蚓与AM真菌互作对小麦植株和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控效应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秸秆还田下蚯蚓对AMF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引言
引言:AM真菌是在自然界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真菌,前期研究表明:AM真菌是与植物关系最密切的土壤微生物之一,植物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可以通过菌根的形成来增大[1]。AM真菌的群落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组成和数量特征,而AM真菌群落的功能则是指促进生物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等[2]。在AM真菌群落对土壤生态功能发挥重要功能的同时,AM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也受土壤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可能对AM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种植作物的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农业耕作与种植的方式和地区气候条件等,其中农业种植与耕作方式与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异的重要因素[2]。Singh等人分别对在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的茶树根围AM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在自然条件下和栽培条件下分别分离得到了35个和27个AM真菌物种,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茶树AM真菌群落表现出了更高的ShannonWeaven指数,于是认为栽培方式会对茶树根围AM真菌多样性造成影响[3]。Alguancil等人研究栽培方式对不同农作物根系AM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植物根系扩增出的18sDNA进行分析,也指出了栽培方式会对农田中AM真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4]。Duponnois等人发现PseudonasmonteiliiHR13菌株能够明显促进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对不同树种的侵染[5]。由此可见,农田的耕作方式和土壤生物都可能会对AM真菌的生长发育以及群落结构的建成有一定的影响。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在农业生产中大多是以农田废弃物的形式出现。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既能提高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又能调节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6]。在现代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秸秆还田有多种方式,如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是一种常规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是一种新型的秸秆还田方式,不粉碎秸秆而保持其完整性,将秸秆以整秆的形式和适当的深度埋于田间沟内。经研究表明,该种还田方式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降渍、降低CO2排放量和增加碳储汇等特点[7]。
蚯蚓和AM真菌是农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并且数量丰富的两大土壤有益生物类群[8]。蚯蚓能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加强土壤氮素的矿化,从而促进土壤氮素的循环[9]。AM真菌能与作物根系形成密切的共生关系,对土壤氮素循环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促进土壤氮素的吸收和矿化,影响硝化和反硝化进程,降低氮素淋失等[10]。研究发现,蚯蚓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菌根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并使植株根内AM真菌的群落组成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是由于蚯蚓的排泄物中含有的植物激素促进了菌丝的侵染及其共生的功能[11]。作物秸秆还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措施,对蚯蚓和AM真菌的生态互作关系有较大影响。研究发现,在无秸秆添加时,蚯蚓能显著降低AM真菌对植株的侵染率,反之添加秸秆,这种抑制作用消失[12]。秸秆还田为农田中的蚯蚓提供了充足的食源,蚯蚓通过取食和分解秸秆有机残体,加快了秸秆中氮素的矿化和均匀释放,矿质氮素进而可以被植物吸收,或者通过AM真菌的菌丝转移至宿主植物[13]。除此之外,蚯蚓活动产生的秸秆残体腐解产物以及腐解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又可诱导AM真菌菌丝裂殖[14],从而促进了AM真菌吸收秸秆腐解产生的矿质氮素用于自身生长[15]。
在此之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和蚯蚓都会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及变异,但尚不清楚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麦田蚯蚓活动是如何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因此阐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稻茬麦田AM真菌群落对蚯蚓活动的响应特征对于探究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异的因子以及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在农田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169.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