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常规粳稻缓释复混肥适宜用量研究【字数:8077】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1□材料与方法4
1.1□试验设计 4
1.2□采样及测定方法5
1.2.1□茎蘖动态5
1.2.2□植株样品采集与测定5
1.2.3□产量及产量构成测定 5
1.2.4□氮含量测定方法 5
1.3□统计分析方法5
2□结果分析5
2.1□缓释复混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5
2.2□缓释复混肥减量对水稻分蘖发生的影响6
2.3□缓释复混肥减量对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的影响6
2.4□ 缓释复混肥减量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干物质重的影响6
2.5□缓释复混肥减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7
3□讨论7
3.1□水稻产量形成7
3.2□氮素吸收利用8
4□结论8
参考文献8
太湖地区常规粳稻缓释复混肥适宜用量研究
引言
引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br /> 水稻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化肥养分的投入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化肥氮对全球粮食生产的增产贡献达30%50%[2]。近年来随着化肥研究深入和工艺进步,缓控释肥料发展取得长足进步[35]。作为一类新型肥料,由于肥料的缓效释放,缓控释肥料能够控制肥料中养分释放速度,从而满足水稻生长需肥规律,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环境损失[69]。然而缓控释肥料在实际应用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如部分类型缓释肥料包膜易破损,造成养分在前期快速释放而无法满足后期作物养分需求;部分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特征与水稻实际养分需求并不完全吻合,一次性基施难以保证增产效果等[10]。文献调研来看,现有稻田缓控释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膜肥以及抑制剂肥等肥料上。不同肥料类型制作工艺和肥料特性有一定差异,稻田效应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11,12]。包膜缓释尿素在分类上属于物理方法类的缓控释肥,是在易溶性颗粒肥料表面包一层或多层渗透扩散阻滞层,减缓或控制肥料养分溶出速率,主要为硫包衣尿素和树脂包膜尿素及不同释放速率的掺混肥料;硝化抑制尿素在分类上属于生物化学方法类的缓控释肥,该类型肥料中的硝化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亚硝化单胞菌属活性,从而抑制硝化作用第1步反应(NH4+氧化为NO2),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硝化作用第1步反应的进行控制NO3的生成,减少淋溶和反硝化损失[13]。李敏等[13]指出,全量施缓/控释肥氮肥能提高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但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而在减量20%施用缓/控释肥的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张小翠等[14]研究表明,从氮肥管理对不同机插稻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来看,除结实率外,各产量构成因子整体均值表现为树脂包膜缓控释氮肥>硫包膜缓控释氮肥>常规尿素施肥>硝化抑制剂包膜缓控释氮肥>不施氮处理。根据水稻的高产养分需求曲线,大学研发了一种与水稻生长需肥规律相吻合的新型缓释复混肥,该肥料一次性基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517]。邢晓鸣等[17]研究指出缓释复混肥的肥力释放均匀,更符合水稻生长需肥规律,植株干物质积累、成穗率、群体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所以缓释复混肥与单一种类的缓控释肥(即硫包衣尿素或树脂尿素)相比,养分释放均匀,能满足各时期水稻生长需要,有利高产形成。
肥料深施能够提高利用率,减少损失[18,19]。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务农劳动力的日益缺乏,机械化的需求日益旺盛。近年来,部分水稻主产区引进了日本井关公司气吹式插秧侧深施肥一体化机器,取得了良好的省工节本效果[20],同时有效解决了缓控释肥稻田表施或翻施可能出现的问题。但用量主要参照常规尿素用量进行确定。不同释放速率的掺混肥料由于肥效的缓慢释放,降低配方肥用量能否仍然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其用量参照常规尿素是否会存在肥料冗余、降低肥料利用率等都仍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进行缓释复混肥用量的专题试验,比较不同用量缓释复混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损失的影响,以此明确太湖稻区基于高产环保的缓释复混肥适宜用量,以期为稻田面源污染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6年在江苏省宜兴市漳渎村(东经119°54′,北纬31°17′)进行,该地区濒临太湖,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试验田前茬为小麦,耕层土壤(015cm)pH6.23,含有机碳12.6g/kg、全氮0.64g/kg、全磷(P2O5)0.39g/kg、全钾(K2O)13.9g/kg、速效磷42.59mg/kg、速效钾49.61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号,常规粳稻品种,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并提供。2016年5月30号在28cm×58cm的秧盘中播种,每盘的播量为120g,2016年6月20日进行机械移栽,采用日本井关公司气吹式插秧侧深施肥一体化机器(Iseki& Co., LTD. PZ60HVRASLF),田间种植密度为30cm×14cm。缓控释肥侧深施与插秧同步进行,常规无机化肥撒施。
试验设置常规化肥分次施用,缓控释肥梯度减量(常规用量、减量10%、减量20%和减量30%)及无氮对照共6个处理。各处理磷、钾用量均相同,分别为108kg/hm2和324kg/hm2。一次性基施。水分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按高产栽培要求进行控制,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0655.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