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理化性状的影响【字数:8883】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材料 2
1.2测定项目 2
1.2.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2
1.3测定方法3
1.3.1淀粉组分的测定3
1.3.2淀粉粒度分布的测定3
1.3.3晶体结构的测定3
1.3.4淀粉糊化特性(RVA)的测定4
1.3.5淀粉膨胀势的测定4
1.4统计与分析4
2结果与分析4
2.1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4
2.2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5
2.3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4
2.3.1不同氮素水平对籽粒淀粉体积分布的影响4
2.3.2不同氮素水平对籽粒淀粉数目分布的影响5
2.3.3不同氮素水平对籽粒淀粉表面积分布的影响6
2.4不同氮素水平对籽粒淀粉晶体结构的影响7
2.5不同氮素水平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RVA)的影响8
2.6不同氮素水平对籽粒淀粉膨胀势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影响9
3讨论 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理化性状的影响
引言
小麦淀粉是小麦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小麦粉中约占70%左右,而淀粉又几乎都储存于小麦籽粒中。小麦籽粒淀粉对小麦各品质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还是人类和动物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研究小麦籽粒淀粉的理化性状可对淀粉含量及其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进一步改进小麦加工品质,提高淀粉的可利用性。
氮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适宜的施氮水平促进小麦可利用物质的有效积累,进而影响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及各方面的加工后期品质。王月福等人[1]研究指出,适量增施氮肥能够促进强筋小麦籽粒淀粉的合成,有效改善其淀粉品质。马冬云[2]等研究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A、B型淀粉粒及总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以试验所用氮肥处理分别为360kg/hm2和450kg/hm2的数值最高,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改善小麦淀粉糊化特性。随着施氮水平增加,B、C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A的淀粉粒数目和表面积百分比呈升高趋势。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小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而增加了大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2]。李文阳[3]等在研究中表明在施用纯氮0240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促进籽粒的直、支链淀粉有效积累,过量施氮则不利于直、支链淀粉积累。单玉琳等研究表明,氮、硫肥对不同筋力的小麦淀粉颗粒的分布、组成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并不一致,中筋品种对氮硫肥的响应更为明显[4]。淀粉的微观结构决定了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面粉的加工品质,对于淀粉微观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较少,而氮肥对淀粉结构影响的研究更少。本试验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理化性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小麦品质,为小麦籽粒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5—2016年在大学铜山科研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6,试置三个氮素水平处理,分别为0、225和270 kg N/ha。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90kg P2O5/ha 和150 kg K2O/ha。每小区面积17.5m2,基本苗16万/亩,每处理重复3次。试验期间的大田进行常规管理。成熟期按小区收获籽粒,室温放置一个月,使其完成后熟。采用实验室ZS70Ⅱ型仿工业磨加工后制成面粉,备用。
测定项目
1.3.1淀粉组分的测定
通过何照范[5]双波长法测直链淀粉含量。具体参照杨延强[23]的实际操作方法,称0.1 g小麦全麦粉于25 ml刻度试管中,浸于 2.5 ml 1 mol/l NaOH(事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醇浸润小麦粉)中充分接触,充分摇匀后用塑料薄膜包紧试管,沸水浴20min后冷却定容。取2 ml定容好的溶液,将其置于50 ml容量瓶,再次分别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约为定容线的一半),最后取1 mol/l的CH3COOH和I试剂分别0.5ml加入。定容、摇匀,静置20 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631 nm和460 nm处的吸光值,利用标准曲线从而得到直链淀粉含量。
总淀粉含量的测定用旋光法进行。具体操作参照同上[23],取1 g的全麦粉于20 ml刻度试管,加0.5 ml 0.33 mol/l的盐酸溶液,用震荡仪摇匀(不可用力过猛,避免溶液洒出),再加入同样浓度及容量的盐酸溶液。将试管进行10min沸水浴,取出试管,将其冷却,加入0.5 ml 30%的ZnSO4溶液,震荡仪摇匀,稀释得到乳白色物质(蛋白质)。加入0.5 ml 15%亚铁氰化钾溶液,震荡混匀,定容、摇匀(可借助震荡仪)、过滤。在正常室温的条件下,样品液的旋光度用旋光仪测定。
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值即为支链淀粉含量的数值。
1.3.2淀粉粒度分布的测定
用碱处理法将籽粒中淀粉粒进行分离[67、23]:称取1g面粉加入50ml离心管,加入20ml乙醇震荡摇匀后全部放至50 ml离心管震荡后加入5ml蒸馏水,摇匀用35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抛除上清液,继而加适量去离子水摇匀离心,离心速度同上。在沉淀中加入适量0.25%NaOH,摇匀后在温控摇床震荡约2h。再用与之前同样的速度进行离心,后加去离子水,所得混合液体过325目筛,收集已经过筛的面粉于离心管,筛子上的部分也要尽量研磨通过,再用去离子水清洗目筛2~3次,清洗干净为止。最后用无水乙醇再次清洗干净再离心,试验所用淀粉即为最后得到的乳白色沉淀物。
采用Saturn DigiSizer 52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淀粉粒粒度分布及粒径大小。称取0.05 g小麦淀粉样品,加入蒸馏水5 ml,超声波振荡仪水浴振荡约2 ~ 3 min直到有分散完全的悬浊液产生,即为待测液。仪器测定参数为:待测液流速为12 l/min,运行时长为1min,分散剂为水和淀粉。待仪器预热完毕,将仪器调零,然后将适量待测液加入,遮光率20,稳定后即可开始分析。每个样进行3次重复,取平均值为其最终测定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0633.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