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字数:7339】
摘 要
如今,各国已转型为新兴经济体国家,而中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新经济条件为基石,我国政府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紧随其后,又公开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截至如今,人民币国际化已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意义,如投资贷款、跨境结算等等。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势头正猛,但其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有许多地方还有待完善。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便受到了市场汇率等问题的发难。受这些问题阻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效能大打折扣,且难以有效监督管制金融市场。那么,怎样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时,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为大背景,在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情况时,把着力点放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双边货币互换情况、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经贸合作等方面,综合应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在明确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后,从金融市场、政府、金融机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致力于在多方的联动下,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货币国际化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帷幕拉开,科技加速发展,且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持续深化。国际资本流动率直线上升,国际贸易规模得到一定的外拓。自从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后,再加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各国的投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推力。2015年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正式起航,我国与沿线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有序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在金融、货币方面的合作有所深化,而且很好的拉动了各国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参与下,人民币在国际上流动愈发通畅。
我国把人民币国际化确立为一项长期性战略,引来了学界学者的高度关注。就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这一课题,人民币国际化应始终坚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思路前进观念在学界是最受认可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深化下,会大大提高“一带一路”贸易结算的便捷性。也正是因为“一带一路”的提出,为人民币流动国际市场创造了无限可能。客观来说,它们二者属于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关系。所以,我们应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巩固维稳与沿线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驱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
1.1.2 研究意义
自 2015 年“一带一路”建设正式启动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建设、能源、贸易、环保等多个领域都有了更广泛的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与我国存在差异,当前主流货币也会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造成阻碍。在如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不断,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紧紧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所创造的机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具体影响对中国金融体制的完善、中国经济维持高质量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
熊景伟(2020)初步构建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该框架同时兼容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支持金融交易和贸易投资,面向个人和企业,不断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深度和广度[1]。丁德臣(2017)在对日元、美元、马克等货币的国际化之路回顾后,他指出我国也同样可以实现。人民币加入SDR,对外直接投资足以碾压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后,国际市场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均得到切实满足[2]。黄维(2020)提出,跨境票据对于我国发展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如延伸离岸人民币融资途径;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等等[3]。者贵昌(2020)在评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时,以人民币境外存量为依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展开探讨。探讨后发现,正相关关系存在于经常项目顺差、GDP、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人民币汇率等之间。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却受资本顺差逆向影响。鉴于此,他指出,为了让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更好的发展,应对国际收支均衡[4]。蒋冠宏(2019)立足于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形势下指出,人民币汇率起伏,会直接增加国内资金外流的风险。所以,应该竭力促进双边货币互换和自贸区建设,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来有效应对外部风险,维稳全球经济[5]。
(2)“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相关研究
金雪军(2019)在研究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时,结合2007年-2017年期间的宏观经济数据。同时,在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时,以GMM模型为辅。他还认为,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工作中,可以对马歇尔计划对美元国际化的影响适当参考,抓住“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契机[6]。李威(2020)在对“一带一路”因素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关系研究时,综合应用2SLS和OLS方法。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起直接影响作用,它利用货币惯性、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提高来带动人民币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会在一定程度受贸易顺差和汇率大起伏的消极作用[7]。李曦晨(2018)在对东南亚地区中“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协议和贸易数据剖析后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的流通速度。然而,也因为我国现行金融市场制度有所缺失的原因,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的兑换水平并不理想[8]。张浩(2021)提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得中国与“一带一路”节点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大大深化,也让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规模和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拓展。除此之外,人民币币值稳定在一个区间值。所以,应把握好“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对区域经济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同时,从币值稳定、区域直接投资等方面寻求突破,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助力[9]。罗子恒(2021)重点研究后疫情时代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考验和契机,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面前摆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美元霸权[10]、疫情后全球市场萎靡、世界货币体制限制[11]、国内金融体制脆弱等等[12]。
1.2.2国外研究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
Park.Y.C.(2018)指出对货币的信心、经济规模、金融市场的深度等因素均会对国际货币地位造成直接影响。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金融市场深度这一因素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国现阶段准备还不是很充分,并不适宜对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另外,还提到因为我国一直坚持推进出口导向战略,致使人民币市值长期在一个较低区间徘徊。这一点,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冲突,而人民币的价值储备职能也因此大打折扣[13]。Stier.K(2019)在对中国与亚洲之间资本市场的关联性探讨后,认为中国由于金融市场发展落后和自由化资本受限的原因,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迟缓。对此,他指出中国应与周边经济体建立密切的金融联系,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利条件[14]。Joshua Aizenman(2020)认为尽管中国出口导向型可以同时让人民币国际化和经济发展收益,但是中国也因此陷入到国际金融危机发起的挑衅中。并且,人民币国际化,并无说明理由[15]。
(2)“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相关研究
Daniel Gersten Reis (2020)在对一带一路中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讨时,应用了灰色预测模型,并结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统计数据。他指出,跨境人民币支付发展态势较为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同时,他还提议,中国政府应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为“一带一路”地区中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企业提供优惠。通过这样的方式,稳定贸易逆差,提高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使用率,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固地基[16]。Joshua Aizenman (2018)指出,受“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刺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预计会迎来发展巅峰。并且,“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亚洲区域普及提供了较大助力[17]。Eichengreen Barry(2019)则表示,由于国家与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不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并不是十分顺畅,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我国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大胆创新金融,积极整改制度,增强自我抗风险能力,循序渐进在沿线国家渗透人民币[18]。Frankel.J(2020)提到,在美国带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打击下,中国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经济发展路径。在该战略规划的推进下,我国可以与沿线国家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于融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贸易畅通等方面来说,均是有益的。受其带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也会稳步朝前[19]。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本文以理论探讨联系实际问题,即遵循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又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以求多角度地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家化实际发展状况。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参考大量“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文献,分析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从众多研究中提取相关观点和文章主旨,结合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2)比较研究法:本文通过对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综合本国自身国情,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和历史事实,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前景预测,及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做出定位。
1.3.2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国际化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介绍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得出人民币国际发展现状
第四部分为人民币国际化分析,通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以,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关结论;
第五部分为分“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策,主要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推动金融市场开放三个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第2章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一带一路”战略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其本质是一个发展平台,它不仅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与时代要求相适应。本文从如下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内外开放。“一带一路”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之上,有机串联周围地区和途径地区,全面贯彻政策决策。通过分析我国地域发展可知,其呈现出较为极端的两极分化。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欠发达,特别是边境线周边。反观东南地区,其地理位置优越,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较大便捷。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要立足于全局,均衡配置,尽可能带动全地区发展。
其次,虚实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着眼于长期发展而制定的战略规划。该战略的边界尚未明确,所以其内容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并且,因为“一带一路”的目的过于模糊,所以其策略制定存在一定难度。譬如,我国和周边地区的交通工程来往密切、资源开采相互扶持、经济交流日益深化、资源输送体系愈加趋于成熟、我国本地商品有实力进军国际市场、工程立项建设一体化。
再次,海陆统一计划。 “一带一路”直接决定了海洋和陆地的通行,这条公路同时开通公路和铁路路线,以中国为起点,途经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通向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基于现有路线,正在积极拓展其他新路线。简单来说,21世纪的丝绸之路和海洋同样重要。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彻底破除了陆地和海洋在贸易和地理上的壁垒。
最后,中外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独立设计提出。因此,我国经济发展首当其冲受益于该战略。并且,它还可以发挥出有效保护利用我国资源的作用,还关系到我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意义重大。
2.1.2 人民币国际化内涵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说人民币打破国界的限制,自如流通于境外,并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结算、计价和储备货币的过程。虽然人民币境外流通并不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经历人民币境外流通这一步骤。唯有如此,才能早日发展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如下含义:1.让国际各大金融机构均使用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通过这一方式,循序渐进拓展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2.在境外,人民币现金能够保持稳定的流通度。3.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占据一定份额。上文所提,可以用于对货币是否国际化进行评判,人民币也同样适用。现阶段,货币竞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竞争的最高层级。假设人民币可以完全取缔其他货币,那么除了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会发生变化外,储备货币的铸币税利益和分配格局也会随之重组。
2.1.3 “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1)依靠“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实现提供了较大助力。首先,自从美国2008年爆发信用危机后,全球金融危机逐步回暖,世界贸易发展再次迎来春天。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飞快,人民币地位也随之提高。其次,我国货币汇率有所上浮,引起了各大国家的关注。但是,客观来说,人民币要想撼动美金体系的地位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做到的。而如今全球均呈现出改革货币的意愿,我国货币也借此赢得了全球投资者的认可,为我国货币流通全球夯实了地基。最后,最近几年,我国与其他地区经济交流程度日益深化,货币的流动效率稳定提高。在亚洲地区,人民币已站稳脚跟。只要继续韬光养晦,人民币流通全球指日可待。在中国的带领下,亚洲许多国家均增强了自我国力。因此,人民币稳定输出是必然结果。
(2)加速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在对“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时,应构建多个支持相互联系的基础设施,深层刺激金融需求。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以离岸人民币中心为媒介取得人民币贷款,以此使自身经济建设需求得到切实满足。就像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通过该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和内地企业便可以从债务市场、香港股市和银行贷款等途径顺利融资。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人民币互换,高效使用跨境借贷,合理进行项目投资。
(3)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
从“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进程看,资金融通力度越来越大,且各国商业银行的参与数量直线上升。受其驱动,“一带一路”发展获取的金融支持力度也随之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由此人民币互换的规模有所拓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一方面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中为企业开放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业务,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场运营中配合其挽救经济亏损。本文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发展完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理想,需要继续加强。在我国金融业看来,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般。所以,我国金融机构应把服务对准“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心区域。同时,从自我现有制度下手调整优化,建设与“一带一路”发展步伐一致的金融支持体系,让各大金融机构能够具备多层次一体化国际投资水平,实现良性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货币国际化理论
货币国际化,主要是说一国货币依托本国贸易出口,通过资本项目、经常项目、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顺利向境外流通。并且,在境外如常对自身货币职能发挥,支持在全球范畴内兑换货币和交易流通。以国家货币为起点,途径区域货币,最终归于世界货币的发展历程。在细化货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时,可以从本国政府对国际贸易中资本项目、经常项目和货币自由兑换等方面入手。当前,我国人民币已做到了国际贸易中经常项目下国际收支的自由兑换,正在蓄力突破下一个阶段。从国际发展看,欧元、美元在国际中占主导地位。而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还在征途中,可参考其他国家货币国家化的思路。
2.2.2 货币一体化理论
在早期,特里芬(Triffen,1959)发表了货币一体化相关理论。他认为,应在立法层面选定一种固定的货币用于计价结算,提高国际贸易往来的规范性。而回顾货币一体化理论的发展历程可知,其分为如下阶段:1960年-1990年期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是最优货币区理论时期。其中,蒙代尔(Robert Munde1961)对最优货币区的评判标准和确定展开研究。1990年-21世纪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拉美国家美元化发展,而最优货币区实践也随之衍生。萨克斯(Sachs,1997)、蒙代尔(RobertMundell,1997)、Alesina、 Granwe(2000)和 Barro(2002)等再三指出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之大。21世纪后是第三阶段,也是货币一体化理论研究的关键节点。在这一阶段,亚洲区域成了货币一体化理论研究的聚焦点,甚至是把其浓缩到东亚货币一体化。货币一体化理论基于动态角度,对原有货币整合或新货币发展的过程进行介绍。货币一体化理论建立在最优货币区理论之上。但是,这两大理论相较之下,货币一体化理论更注重国际货币政策的动态协调。
第3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3.1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现状
3.1.1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通过图3-1可知,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从2016年起截止2020年这一期间均是在递增。2016年时,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共计5.23万亿。2007年时,略有下滑。2020年时,其共计6.77万亿元。和2019年相比,上浮12.09个百分点。显而易见,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正处于扩大期。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出开放、发达的态势,人民币国际化乃是众望所归。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来看,其现已支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而人民币跨境使用决定了人民币能否国际化的成败。
图 3-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3.1.2 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现状
在对人民币国际化交易网络构建过程中,人民币清算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还是至关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优化完善清算体系,有利于国际交易中人民币运行效率的提高。自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上线后,不管是资金的跨境结算还是跨境清算均依赖三种方式,而清算行模式的作用不容小觑。大约是在2003年,中银香港成立,它是第一家跨境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且支持办理投资和贸易业务。清算行的成立运行,除了为交易网络建设发挥效能外,还为离岸市场发展提供了助力。直到2012年时,英国、美国、韩国、俄罗斯、新加坡、台湾、德国等地纷纷对人民币清算行创建。直到2018年三月初,全球共创建了24家正规的人民币清算行,其遍布大洋洲、欧洲、非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其中,三家建设银行、十一家中国银行、七家工商银行,且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摩根大通各一家。澳门和香港的清算行直接关联境内大额支付系统,其他清算行经过境内分行或总行间接关联大额支付系统。如今,当务之急是构建完全独立的人民币清算系统。
表3-1 人民币清算行列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整理
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历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出较大的效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对我国商品服务呈现出强烈的进口需求,且融资需求更甚。依托资本形式,人民币顺利对融资输出。随后,资金又被用于对中国的服务和商品购买,自然生成了“贸易回流+资本输出”的机制。通过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可知,从2015年起,中国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221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