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督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字数:7728】
摘要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课题中必不可缺的内容。行政监督体系建设与完善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洁廉政,提高行政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将以行政监督体系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介绍行政监督的基本含义、特征、原则、功能以及行政监督的代表理论等内容。其次通过对行政监督体系现状分析,分别从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该体系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行政监督体系的途径:健全行政监督法律规范体系;强化内外行政监督系统,并对本文进行概括总结。行政监督体系的建设步伐要满足时代和人的意识发展要求。所以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加强相关的法律建设。以完备的法治和制度监督行政。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中外关于行政监督理论研究的相关资料,从中借鉴关于监督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相关案例找出当前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研究当前造成行政监督缺乏执行力和实效性的原因,并将提出如何加强行政监督体系科学性和完善性的措施。关键词:行政监督;监督体系;对策
第1章绪论
xxxx同志执政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抓老虎”“拍苍蝇”惩治了一大批的贪官污吏,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当前形势下依然有少数行政人员抱有侥幸心理。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工作缺乏积极性。xxxxxxxx强调:“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1]由此可知,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层面进行监督体系建设研究,都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本课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理论意义;第一、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学科当中一项基本内容。通过探讨和分析行政监督的现状,从理论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重视监督问题。但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结合行政监督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依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现实意义;第一、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对于政府的监督应该完善,行xxx力的运行应接受各种主体和形式的监督。第二、监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规范官员的各种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行政效率。第三、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系统的监督机制,配合反腐倡廉工作开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保证国家机器正常平稳运行。于此同时,还是确保人民政府遵循人民意见,更加高效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2]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公共利益。西方的行政监督制度的起源,可以最早回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中。近现代以来,关于行政监督的理论研究以美国最为系统和先进。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这本书当中对于权力的运行如何进行有效制约,提出开创性观点。他认为要规范行政人员的选举程序,明确他们的各自职责。此外,要注意不断运用外在力量对行政过程进行监督。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中强调公共舆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他的监督思想注重研究公共舆论对公共管理过程的影响。汉密尔顿则主张一种利益与动机的平衡机制,来保障权力处于均势。确立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立体分权模式。即国会两院制、赋予总统较大权力和加强司法独立。罗伯特达尔的双边控制论认为必须充分重视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赋予它们充分的参政议xxx力。对整个的议事日程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为了防止政府产垄断行为的发生,威廉尼斯卡宁提出自己的构想。由于行政部门权力过大导致对信息的垄断,使得立法机构无法对预算和开支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多个行政部门在一个服务领域内竞争,这样可以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通过竞争还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将降低成本,以及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将表现不好的行政部门淘汰出局。当前西方国家学者的行政监督思想主要是从西方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他们的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经验。注重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注重优化政府职能,重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等。这些措施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对于行政监督体系方面的研究,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重心集中在完善监督体系和加强思想建设上。王长江认为,要加强监督制度体系设计,打破各种监督形式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紧密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打破常规和局限性重视监督效果而不是过程。王振民认为,应该注重法律的效力和作用对权力进行制约。我们应该用法律来限制和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在法律的笼子里,使权力可以真正为大众礼仪服务。颜晓峰认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纪律意识,严格规范规章制度。加强行政监督工作需要同时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好组织工作、加强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原则和程序、要紧密团结这是前提与保障。同时更要注重公私分明、情法分明切不可混为一谈。李君如认为,树立好法治意识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前提与基础。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这是建立法治国家的灵魂所在。王东明认为,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加快建设良好的政风氛围,工作要坚持爱岗敬业、真抓实干、认真调研遵纪守法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本文首先从行政监督体系建设现状出发,认识到当前的行政监督存在监督形式化倾向、各种监督力量缺乏协调性、监督效果缺乏有效性等问题。其次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其成因进行分析,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内部监督体制不规范、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法律监督不力等所造成的。最后根据其存在的原因和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强法律监督体系执行力、规范内部监督体系构建、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健全等具体措施。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本文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运用报刊、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阅中外关于行政监督理论研究的相关资料,从中借鉴了关于监督的理论和方法;第二、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分析关于监督的具体案例,从中找出当前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研究当前制约行政监督发挥实际作用的原因,并将进一步提出如何加强行政监督体系科学性、系统性完善性的具体措施。
第2章行政监督体系的理论基础
要想构建好行政监督体系首先要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行政监督体系包含含义、特征与功能、基本内容、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等多方面内容。充分了解这些理论有利于为后来的原因分析和措施提出打下坚实基础。
2.1行政监督体系的特征与功能
行政监督制度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保障人民民主的重要机制。想要建设行政监督体系首先我们要对其含义有所了解,该部分主要包括行政监督及行政监督体系两部分内容。2.1.1行政监督体系的涵义行政监督属于法治行政的范畴,狭义上来看“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检查、督促和纠偏。”[3];)行政监督体系是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坚持依法行政所进行的评估、检查、督促及纠正的活动。[4]2.1.2行政监督体系的特征第一、监督主体多样化。不只是包括政府自身监督,还有人大及司法机关、监察委员会、各政党、以及舆论的监督。第二、监督范围广、内容全。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经济建设、政治行为、思想文化、以及社会领域权力的行使都受到监督。第三、监督体系统一、高效。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党的伟大领导下统筹规划有机协调各种监督力量。促使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互统一、共同发挥作用。2.1.3行政监督体系的功能第一、从政治与行政角度上看。可以通过运用各种法规、规章和纪律来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及纠正,从而有利于抑制腐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塑造廉洁高效政府;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利于做到科学民主决策。与人民保持良好的关系。第二、从社会经济角度上看。采取多元化的监督制度和监督举措,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运行创造良好了环境氛围;有利于走出监督不力的困境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稳定。第三、从思想文化角度上看。通过运用行政法律、法规、纪律和规章,建立科学、系统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专业素养,构建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促进行政文化体系的健康发展。以实现对行政的科学管理和控制。
2.2行政监督体系的内容
行政监督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概括而言,行政监督体系主要有党政监督、政府自我监督、监察委员会监督、立法及司法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五方面构成。2.2.1政党监督政党监督是指各民主政党依法所进行的各种监督活动。从形式上来看既包含中国xxxx的监督又包含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在我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在监督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同时又要发挥好民主党派监督的积极性。2.2.2政府自我监督政府自我监督分为一般职能监督和专门职能监督两种。一般职能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各级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专门职能监督是指专门的行政监督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它包括行政监察监督和审计监督。[5];)2.2.3监察委员会监督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门机关,又可以根据其权力行使范围的不同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种类型。根据监察法要求监察委员会权力行使范围不仅只对公务员、还可以对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进行监督。促使其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督促其做到爱岗敬业。不断加强廉政建设,以维护法律尊严。2.2.4立法及司法监督司法监督是指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在我国,国家司法机关仅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它们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国家机关,它们在国家司法活动中,由人大通过法律授权对政府行政机关和国家公
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监督。[6];)2.2.5社会舆论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包括以下两种方式。媒体监督是指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和手段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给予曝光,进行批评提出建议促使其履行好自身职能。公众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检举和投诉,以督促行政机关以及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能。
2.3行政监督的相关理论
可以分为当代中国的行政监督理论以及西方的行政监督理论两部分内容。具体来看,我国行政监督思想发端于苏联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经由xxxx、xxxx的老一辈革命家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完善,以及xxxxxxxx的高瞻远瞩而形成。西方则包括“主权在民”理论、法治论、分权制衡理论等内容。2.3.1当代中国的相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监督理论。主要有必须始终坚持俄xxxx领导,创建严格的党内监督制度;为了使监督体制形成更好的效果,提出将各种监督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同时更要重视发挥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xxxx、xxxx的监督理论。此时期监督理论的系统性进一步提升,如:注重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的相互监督;摆脱党政不分现状,党要发挥对行政机关进行全局性监督作用;倡导各种监督机构、监督力量的有机结合;同时重视对领导干部的重点监督,以防出现权力滥用现象,还强调要不断完善人民监督的方法措施。xxxx的监督理论。要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要强化巡视监督,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要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7]2.3.2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法治论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他们非常强调法治监督的力量反对专制。讲求个人意志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将法治与民主自由相结合,这主要是从自然法角度出发而得出的。这时期更加注重公共权力行使的合理范围、程序正当和防止权力滥用以及如何治理等环节。注重保障人民利益,强调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保障司法严肃性。分权制衡理论。该理论起源于洛克提出根据权力的性质把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同时、孟德斯鸠指出要想使权力规范必须进行分权,“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行xxx、司法权、立法权三种。”汉密尔顿对权力分制作出进一步阐述。他提出:“要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同时要设计出一种平衡机制,使彼此在权力对比上处于均势。”“主权在民”理论。莫耐认为一切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君主必须满足人民利益,他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洛克提出人民赋予议会行使权力,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权益,人民有权收回自己的权力,甚至实行暴力;卢梭认为:“人民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能转让他人、也不能被别人所代表,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本章小结
本章对行政监督体系的相关理论做出介绍,行政监督体系的内容包含政党、监察委员会、政协、人大、司法机关、舆论等方式。由本章可知监督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运用各种途径,对权力主体运行进行规范的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在党的领导下,监督方式多样、监督范围广泛、监督目的明确、并且法律监督外部以及内部监督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行政监督制度的作用在政治与行政、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可以体现出来。行政监督的主要理论有我国和西方两部分。以上内容突出行政监督的必要性,为建设和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提升行政监督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第3章行政监督体系的发展现状
当代中国监督体系的建立,是以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状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就其现状来看,它既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也有欠缺和不足之处。
3.1行政监督体系建设的成效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监督工作取得了远足的进步。例如:创立了社会公示制度、民主听证制度、创建了国家和地方监察委员会。对行政部门存在等各种问题。不断加大处罚和纠正力度,有效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3.1.1确立了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公示制度是为保障公共利益而设置的制度,具体来看是由政府部门公开涉及公众利益的相关事项,选出的公民代表在知情其相关内容后提出建议,并监督决策的实施和运作。使得法律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得以实现。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实效。结合具体案例来看:陕西省2017年这对公示制度,专门优化制定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将政务公开与绩效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只是注重评估形式的优化,更加注重评估的结果;近年,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用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来管理涉及民生的重大事项。以账务来说,加大了平台监管力度。大家只需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很多的相关信息,如资金的发放标准、如何办理业务、如何进行审批、资金的运用情况等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并且不满意的话可以马上投诉。以上两个案例都充分体现了社会公示制度的重要作用。3.1.2完善了社会听证制度听证是指由政府部门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出公告对某一事件举行听证会。听证会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民众代表等组成,与会人员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听证制度的开展主要是针对相关事件进行决策和方案论证倾听公众意见,以方便方案的实施。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体现在多方面。从公民角度看有利于公民获取相关信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积极献言建策。从决策者角度看有利于更好的做出决策,协调各方利益,保障决策科学合理规范。1993年,深圳最先实行了价格审价制度,这是在中国开创了社会听证机制的历史先河。现在涉及到民众切身利益的事件都会开展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证会论证方案。例如,2015年8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了关于水价是否上涨的专门听证会,在听取了相关部门报告后,与会代表进行发言表决最终通过了水价上涨方案。与会代表的建议为政府定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2015年9月,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举行了冬季供暖价格听证会,旨在降低供暖价格。参与听证会27名代表包括供暖方、消费者、专家和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根据听证法要求,2018年4月昆明市相关的机构召开了关于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听证会。旨在听取民意、决策利民。3.1.3建立了国家监察体制2016年xxx审时度势从政治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在北京和浙江等省份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和实践积累监察委员会构建的经验。各级监察机关由上级监察机关任命并只对上级监察机关和同级人大负责。[8]这有利于监察委员会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独立行使监督权力。2018年3月17日,成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有利于有效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形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体制;有利于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9]
3.2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行政监督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从监督的程序上来看偏重于事件发生后的纠错。同时,各监督机构之间又缺乏有机联系,存在缺陷使得监督效果不好、协调性差和民主监督存在形式化倾向等问题。3.2.1监督过程缺乏有效性第一、监督工作缺乏程序监督和全面监督。完整监督程序应包括三方面,事件发生前、事件发生时以及事件发生后。它们对于监督工作的衡量是十分重要的。第二、现实中监督工作偏重于事后监督。对于某一问题和事件发生前的监督往往不到位。往往等到事情已经发生造成恶劣影响后才进行处置。忽略了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快速处理,这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第三、结合监督具体内容来看,偏重于对违法的腐败行为的监督,而忽视了对工作质量的监督,缺乏量化标准。使得许多公务员养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习惯。长久以往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政府的良好形象都会受到影响。3.2.2监督体系缺乏协调性造成当前行政监督机构缺乏协调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1、各监督机构未形成统一的沟通机制。主要存在各机构之间协调工作安排不合理,遇到某一事件时往往只管自己分内的事。监督权力缺乏协调性就导致了监督工作难以开展,监督的实际效果差、缺乏监督合力。第2、各监督力量分配不合理。权力机关、监察委员会、政府内部、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合理的、监督工作不连贯、缺乏合理规划,导致没有真正形成监督的合力。由于分散监管导致监督不到位,监督效果差强人意。第三,监督机构受到党和政府的双重领导,导致其在工作中难以独立性的完成行政监督工作,行政执行效率低下。[10]因此要优化职能管辖,加强党对监督机构的直接领导,这是形成有效约束的关键和保证。3.2.3民主监督形式化倾向第一、民众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有限。当前民众对于监督工作的热情十分高涨,但是由于某些民众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为民主监督建言献策。因此,在完善各种监督制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公民监督能力的培养。第二、理论与实际监督效果反差大。当前民主监督活动缺乏实质性的、常态化的、公开透明的监督。制定的各种监督制度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实际作用。制约了行政监督约束力和执行力的发挥。第三、民众进行监督渠道不畅通。各种监督形式只是简单地罗列显现,而监督效果到底如何却缺少关注。监督工作往往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没有发挥出民主监督应有的作用。要做好民主监督的调查和反馈工作。
3.3行政监督体系问题的成因
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手段较为单一,大都采取事后监督的方式。[11]结合现实考虑,相关的监督法律体系还不太完善,内部的监督体系尚不规范以及外部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行xxx力的扩张和被滥用。3.3.1行政监督法律体系不完善第1、行政监督法制化程度较低。现有法律体系内关于行政监督的要求不具体、灵活性大。导致了监督工作开展的随意性、盲目性,监督效果差。第2、行政监督的法律不具体。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3837.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