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为例【字数:5374】
引言:
当今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唯有知识才能改变世界,知识的传播靠教育,所以,教育如今尤为重要。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培养人才,人才发展经济。根据不完全统计,在1985-2018年间,xxx、xxxx、教育部(包括原教委)共颁布各类教育政策6286件,其中,xxx、xxxx颁布教育政策223件,这些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从图1山东省的教育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大致可以看出,近年来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所占地方财政支出的百分比只有2010-2013年在显著增长,其余几年的百分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针对发展教育的政策没有充分执行。山东省的大学颇多,可以说是一个高等院校大省,但双一流院校屈指可数,所以政府应更加重视教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拉动人才数量增长,从而促进山东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分析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并且提出怎样使财政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图1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文献综述
针对教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许多学者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的研究角度有以下两种:
(一)地理范围
从地理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家和区域两大方面。田祖荫、武娜(2007)通过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宏微观机制,论证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而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教育完成的,并且他们对发展中国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教育对于促进形成经济增长的良好循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徐培(2012)用计量经济模型分类讨论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情况,各区域针对教育投入力度不同从而对经济的影响不同,文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发挥各部分教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陈炜(2014)通过构造财政资金在教育产业方面的投入模型,以海南省为例分析得出了对于海南省乃至全国在教育财政投入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与建议。苏丽锋、李俊杰(2017)通过研究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得出了在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劳动力的各个国家中,教育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却显著不同的结论。何鹏飞(2019)运用2004-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少数民族地区四川小凉山彝族区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短期与长期对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区域经济都有显著增值。
(二)函数模型
彭芳(2008)整理了1978-2007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并运用线性关系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的结论是教育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拉动作用。高建来、梁润(2015)运用1999-2011年的数据,通过C-D生产函数的变形计算得出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偏低的结论,提出政府应该加大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以达到让教育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使两者协调发展。马秋华(2018)利用1990-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教育产业与经济增长情况进行研究,模型用VAR模型,文章得出了高教育发展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的结论。于伟、张鹏(2018)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优化教育投入与供给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率。牛东武、牛东帅(2018)用Eviews对2007年-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发现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存在滞后性,他们指出我国应该调整现存经济结构从而优化经济发展系统。陈霞、刘斌(2019)从投资异质性的角度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研究了高等教育的投资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应该改进完善此结构从而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李子联(2020)通过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建立了自回归模型,描述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分析得出高等教育产业在推动GDP增长方面效果显著。朱麒蕊、李悦(2020)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教育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做了回归检验,发现对教育进行投资能够有效促进GDP的增长。
二、山东省教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山东省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2019年2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基础教育,更加完善发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2019年,新建包括改扩建幼儿园5537所,新增设学位59.7万个;新增加中小学教师3.5万人、公办幼儿园教师1万人;全省基本上消除了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的专任教师人数分别达到44.3万人、29.3万人和14.3万人,中职院校专任教师4.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专任教师达到11.8万人。另外,山东省还实施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创建计划,其中有15所高职院校入选。另外,在ESI综合排名中,山东省有多达21所高校上榜,其中还有6所高校在内地高校综合排名中进入了前100名。表1为2019年各类学校的基本情况。以上数据和表1说明现在山东省教育产业的发展已然取得了显著成就。
表1 2019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标
数量(所)
招生数(万人)
在校生数(万人)
研究生培养机构
34
4.1
11.5
普通高等教育
146
74.2
218.4
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
391
26.7
73
技工学校
181
15.1
35.5
普通高中
640
58.8
167.2
普通初中
3151
117.3
360.9
普通小学
9646
127.9
738.6
特殊教育学校
150
0.6
3.9
幼儿园
23588
129.7
338.1
数据来源:2019年山东省统计公报
(二)山东省教育产业的优势与劣势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经济发展起步比中西部地区早,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果,2019年山东省的GDP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仅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所以,山东省相对于其他大部分省区来说有较大的经济实力来发展教育产业。另外,山东省自古以来被称为孔孟之乡,人们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教育尤为重视,所以政府和公众都会竭力推动教育的发展。
但是,山东省学校分布的地区结构不平衡。山东省虽然各级各类学校在数量上很多,但在省内地区分布情况上却严重不平衡,高等院校大多位于济南、青岛等发达城市,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则分布较少。此外,我省贫困落后地区的乡村学校较少,这使得山区人民的子女上学多有不便,所以这部分地区的学生辍学率比较高。
三、财政教育支出对于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
(一)选取模型与数据
本文主要研究山东省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与山东省的GDP之间的关系,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和创新生产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地可以促进生产总值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另外,GDP=C+I+G+(X-M),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属于G(政府支出),所以有必要研究其与生产总值的具体关系。由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在2006年及以前的山东省教育财政支出部分的数据缺失,所以本文选取2007-2018年的财政教育支出与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通过做两者的散点关系图初步发现两者成正相关关系,如图2,散点图大致接近一条直线。为了避免繁琐复杂,使研究思路更加明晰简洁,本文将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与GDP简单看做线性相关。
图2 2007-2018年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关系散点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实证分析
1.建立并检验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与GDP的一元回归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此处建立一元回归模型,以探讨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模型为研究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模型之一。模型以设财政教育支出x为自变量,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y为因变量,单位为亿元,则一元回归模型为,其中为截距项,为影响系数,μ为误差项。通过Eviews软件的OLS估计法拟合出的y与x的关系结果如下:
表2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x与地区生产总值y拟合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3724.66
1407.721
9.749561
0
x
30.30548
1.035389
29.26964
0
R-squared
0.988462
Adju
sted R-squared
0.987308
F-statistic
856.7121
Durbin-Watson stat
1.486629
由上述结果可知,,可决系数很高,说明拟合效果较好,上述回归方程的系数的含义为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亿元,则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加30.30548亿元,此数据表明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对于山东省的GDP贡献力度比较大,根据模型可知,如果增大财政教育支出,预计生产总值会继续增加,所以可以适当加大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
根据Eviews的运行结果显示,首先,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以回归方程可以通过F检验,说明模型总体存在,即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山东省的GDP大体呈线性相关关系。其次,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2=12-2=10的t分布的临界值为,显然小于9.749561和29.26964,所以拟合的模型通过了t检验,这表明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此模型有意义,即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有一定的解释力度。下面做DW检验,样本量为12,模型仅设置了一个解释变量,即k=1,再次选取5%的显著水平,查DW表可知,,,根据DW检验决策规则,模型中的,说明误差项之间无自相关关系,模型通过了DW检验。从图3也可以看出,随机干扰项不呈现相关关系。
图3 et与et-1时间的关系图
2.格兰杰检验
表3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x与地区生产总值y的格兰杰检验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Lags:1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
12
31.9061
2.30E-05
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x
23.8339
0.00012
由上表中的伴随概率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即x是y的格兰杰原因;同时拒绝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从1阶滞后情况来看,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x的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y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y增长是财政投入x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y与财政教育支出x的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
3.模型修正
进一步检验y与x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表4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x与地区y的模型修正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6708.78
1549.347
10.7844
0
X
15.04497
5.962575
2.523234
0.0356
X(-1)
14.68914
5.881804
2.497387
0.0371
R-squared
0.992461
Adjusted R-squared
0.990576
F-statistic
526.5651
Durbin-Watson stat
1.359137
即,其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t值都通过了检验,F值也通过了检验,,可决系数,较调整之前的模型的可决系数更高了,说明调整之后的模型比调整之前模型的精确度更高,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由修正后的模型可以得到,滞后一期的财政教育支出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期的财政教育支出影响系数为15.04497,滞后一期的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系数为14.68914,后者比前者对当前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要略小一些。
4.分析并比较上述模型修正前后的结果
上述两个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都大于0.98,拟合程度都很好,数据也都通过了检验,方程的建立都具有显著意义,说明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对于其地区生产总值具有一定的贡献率。
首先,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与GDP基本为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中,财政教育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财政教育支出用于发展教育,史仕新、金周英(2005)提出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中间机制完成的,中间机制包括人力资本的产出和科技进步的功能,有这两者的保证才能完成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影响,才能带动经济发展。其次,修正模型中当期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系数为15.04,滞后一期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系数为14.69,说明财政教育支出对于GDP的增长不仅在当期有促进作用,而且在后一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此次所构建的是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与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的简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只设置了财政教育支出一个因变量,并没有考虑其他的可以促进山东省GDP增长的因素,因此可能有的省市的财政教育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不是线性关系,或者财政教育支出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所以此处仅针对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与GDP关系进行研究。
四、结论与建议
在对山东省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下,在全省把教育放在重要发展地位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2007-2018年的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与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关系的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两者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教育的投入力度越大,经济增长越显著,在滞后一期时,教育的财政投入和GDP的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亿元,当期的经济平均增长15.04亿元,后一期的经济平均增长14.69亿元。另外,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教育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才能对教育支出的增加有所贡献,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经济要想获得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对教育从理念到实践都重视起来。
根据上述分析和结论,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可以适当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公布的文件指出,相关部门要完善细化财政扶持政策,精准定位财政教育的缺口,针对山东省各地区的教学设备、教师缺口等进行精确补助与安排,政府部门做到专款专用,使每笔财政教育支出都发挥其对应作用。
第二,政府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做好公办教育的同时也要促进民办教育的积极发展,政府要鼓励社会人士建立各种教育基金,不只是政府,只有整个社会的公众都足够认识到科教兴国的意义,对教育贡献出自己的经济力量,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发展经济,使得财政教育支出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
第三,政府应出台有效的监督管理政策,加强有关部门对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使得各项教育资金都在透明化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率使用,对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炜.教育财政投入的理论与运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2]陈雪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陈霞,刘斌.高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投资异质性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19(04):41-49.
[4]高建来,梁润.天津市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影响分析[J].天津经济,2015(04):15-18.
[5]何鹏飞.四川省小凉山彝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以峨边彝族自治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5):129-131.
[6]李子联.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机理与证据[J].宏观质量研究,2020,8(01):81-94.
[7]马秋华.精准扶贫视角下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新疆地区199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06):13-20.
[8]牛东武,牛东帅.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2):128-129.
[9]徐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统计分析[D].保定:河北大学,2012:5-6.
[10]庞皓.计量经济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1]彭芳.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基于我国1978-2007年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Z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2286.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