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字数:7568】
摘 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升级,人们也开始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样,乡村田园旅游业的开发应运而生,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又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对乡村实现脱贫。而乡村旅游的开发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带来精神上的娱乐和享受,还可以促进广大乡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华容县农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备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华容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采取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访谈法,发现了华容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开发同质化问题严重、环保意识弱、旅游宣传欠缺等问题,提出了要加强政府参与和干涉力度,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深入开发华容县的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落实旅游扶贫。
关键词:华容县;乡村旅游;旅游资源;对策
第一章 绪 论
1.1选题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慢慢进入了小康社会,主要的社会矛盾逐步转变成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精神上的享受与发展上的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变,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因此,许多人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厌倦了大城市的喧闹,都在寻求着乡土气息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在满足城镇人口需求的同时,也带动着城镇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乡村有着天然的优势,景色优美、空气质量良好、乡土文化浓厚、乡土人文淳朴,对奔波于紧张、繁忙、拥挤的城市居民有着偌大的吸引力。他们都向往着陶渊明描绘的那种幽静的世外桃源。xxxxxxxx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着社会对乡村发展的更高期望以及对旅游业开发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华容县位于湖南的最北部,与湖北省跨长江相望。由于靠近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华容县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华容县古为曹兵败走之地,近现代是李贺等抗战前辈主要活跃的场所,今被赋予“鱼米之乡”的美誉。这是个一直被忽略的宝藏城市,现如今,它有着两个国家3A级景区、一个国家2A及景区、桃花山、东山水库、华一水库、七女峰等各种类型的独立景点,有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更加便利,政府对景区发展的支持,为华容县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各个景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也是越来越完善,景区附近的环境及配套设施也是在稳步建设,华容县的一批批旅游景区相继建成并开始运营,这些景区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欢,同时也带动周边乡镇经济的发展。
但是,华容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全国的末端,有着政府支持,但是没有具体的行文规范的支持带动,对各类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完善,景区工作人权缺乏统一的培训管理,游客也比较分散,旅游市场的规模不够大,宣传也不到位,这些原因导致华容县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加强华容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刻不容缓,这能促进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能带动当地农民经济水平的发展。
1.2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过快的必然趋势,其发展最早是在美国的洛基山区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随后的几十年来,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乡村旅游也逐步形成规模,并且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起来,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1]。就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义来说,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说法,乡村旅游这个已经在国外各个学者的手中已经研究了数十年。学界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具有复杂性和复合性的概念,而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2]。
近年来,华容县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开采生态旅游资源,形成了许多以农家乐为主心骨的旅游产业,但是,缺乏对生态资源的深度挖掘,总的看来,华容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任然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促进华容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有必要对华容县乡村旅游产业进行系统的针对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人文因素深入的分析,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道路,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华容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1.2.2实际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乡村旅游理论的系统研究,对华容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揭示乡村旅游成果展示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及组织方式,并进一步引申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最佳模式,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3]。在研究过程中,一是对乡村经济结构类型和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引进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理念,打造出具有华容特色的旅游产品及项目,把单一化的旅游发展成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景区的服务效率,进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真正的农民自主致富;二是扩大华容县景区范围,增加游客的选择量,充分发挥华容县的本土特色,估计乡村农家乐的发展,继续完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使华容县成为城市居民观光、休闲、放松、度假的胜地,让城市居民得以放松,也让农村得以发展,让人与自然相处得更加融洽;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整合农林牧渔业资源、山川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城市化[4]。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我国早已开始对乡村旅游业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是真正重视起来是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也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城镇化的发展还不够全面。80年代后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有关经营、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迫在眉睫,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愈益凸显,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扩展[5]。就研究方法而言,描述性的定性分析越来越少,较多地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聚类分析、数理统计法等,大大推进了乡村旅游的研究进程,就研究视角而言,从局限于旅游学的樊篱逐渐拓展到综合运用社会学、生态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旅游学、心理学、文化经济学、统计学等视角展开跨学科研究[6]。
关于乡村旅游的内涵,Duk-ByeongPark(2012)等人在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应该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以及农庄旅游的概念加以统一后在赋予其内涵[7]。F.JBlancas,M,.Lozano-Oyola,M.Gonzalez,FM.(2011)研究认为,所谓乡村旅游主要指的是一项针对农业种植、养殖过程进行参观的活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亲身体验、娱乐以及教育[8]。在乡村旅游和农村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IsabelPilarAlbaladejo-Pina(2009)等人通过研究以色列所开展的农村旅游产业,认为农村旅游的模式具有一些明显缺点,具体包括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能够适应旅游的时间周期较短、经济效益较差、难以吸收本地剩余劳动力等等[9]。RichardSharpley(2007)研究认为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继续开展传统的农业生产种植,已经不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实现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突破,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农业的经济效益,有望成为农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10]。
1.3.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乡村旅游的开发现在正逐步走向多元化,形成以学习、观光、休闲、娱乐等相互交融的局面。中国有研究人员提出,目前,我国得乡村旅游形式能分为以下5种:一是大城市临近郊区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农业新村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展较好得经济发达地区,让乡村有意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景区;四是农村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盛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11]。严丽(2015)等人研究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之所以能过得到广泛的认同,主要的原因在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这是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的内在要求,是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污染、拥挤、工作压力大等负面影响不断突出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旅游需求向农村地区的转移[12]。邱富军(2016)对台湾民宿旅游的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台湾地区发展民宿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具体形式,并对这种乡村旅游模式进行了细化,在总结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13]。陈文忠(2018)从学理,学法以及实践角度探讨了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传统村落发展的方式,以寻求给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14]。汪宏伟(2018)认为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相融合的发展模式是该项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应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根据特色,重建发展体系,有效提高该项目的质量[15]。陈世豪在分析“矿转旅”背景下,对襄汾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梳理襄汾县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进而提出科学的发展对策,为下一步如何规划襄汾县乡村旅游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山西省其他县域提供借鉴[16]。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查阅了许多有关华容县历史文化故事、民生文化、民风习俗、景区发展等等资料,整理并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来引导华容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1.4.2实地访谈法
运用访谈法,采访了在华容县工作的景区管理人员以及游客,了解到他们对于华容县旅游产业目前现状的一些看法,针对这些问题,
他们都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法。
1.5本文创新点
通过查找和阅读有关华容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资料和文章,发现对乡村旅游业发展已有相关政策和资源支持,但是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对华容县乡村旅游业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模式还不够完善。论文基于已有学者对华容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分析和相关政策的理论知识,针对华容县旅游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结合SWOT分析方法,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政府主导及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景区员工职业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分析出华容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加强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支持,并提出相关的具体措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课题在对已有学者对此的分析下,发现华容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发展过于粗放,旅游业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技能也不够成熟,景区缺乏品牌意识,景区的体质机制不健全。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作出详尽的分析和调查。华容县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旅游表面的参观上,更应该深度发掘生态资源中的文化底蕴,走上“文旅”的发展之路,打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发掘民生文化,“文旅”共生,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计。针对政府、景区开发者、景区工作人员等提出具体措施,以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提升旅客的重游率。
第二章华容县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分析
2.1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指的是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开展的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产品农技展示等旅游项目,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将当地旅游产业和一系列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以及农产品销售和现代化旅游服务销售的协同发展[17]。广义上的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指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城市地区居民的休闲娱乐的需求,而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景观、农产品、农业技术等一系列农业相关活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旅游模式,这里的乡村旅游不仅仅针对农村地区,所面向的是整个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产环境,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18]。狭义上的乡村旅游侧重于将农村地区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相结合,而广义的乡村旅游则侧重于一种新的旅游产业的开发。本研究则主要侧重于研究狭义上的乡村旅游。
目前乡村旅游的分类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准,一种是根据农业产业划分,二是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功能进行划分。其中农业产业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别,主要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种植业,针对这五个类别的农业资源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19]。乡村旅游主要就是对乡村的农业生态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乡村林业资源的开发就是对当地的天然林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展一些旅游项目,比如林间度假小屋、林间度假帐篷等;乡村牧业资源的开发就是对当地的天然牧场或者养殖场等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比如休闲马场等;乡村渔业就是对当地的渔场等水域资源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比如休闲垂钓等;乡村种植业主要指的是对当地极具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或者极具营养价值的作物等进行开发利用。其次第二种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度假、疗养、娱乐、观赏、体验、购物、品尝七个种类[20]。具体包括有度假山庄、度假别墅、休闲温泉、露营、打猎、观赏花木和瓜果、采摘、品尝野味、土特产购买等等形式。
2.2华容县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及代表
2.2.1华容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的最北部,与湖北省隔长江相望,地处洞庭湖的平原地区,因此这片土地固来肥沃,河湖交错,被赋予“鱼米之乡”的美誉。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华容也先后获得过中国棉纺织名称、国家文明县城等荣誉。
华容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第一,华容县的农产品种类十分丰富,其中的华容大湖胖头鱼、华容团子、华容黄白菜苔、夹心藕等是当地独特的农产品,例如,华容盛产的胖头鱼,他产于华容县东山镇、章华镇、团洲乡等14个乡镇,在品质上,入口“滑、爽、嫩、鲜”,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16.5-19.5%,脂肪含量0.6-2.0%,铁含量5.5-8.7mg/kg。第二,华容县的有很多特产美食,此中,华容的团子、华容的芥菜、“十大芦碗”、华容的豆筋、夹心藕等均是当地有代表性的美食。比如华容人在办酒席的时候就通常都会有“十大芦碗”,过去以“十大芦碗”为敬,寓意十全十美,丰衣足食。除了这些,华容还有各类丰富的旅游产品,例如南山矿泉水,胜峰银针茶,插旗芥菜,兴华啤酒,华奥纺织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第三,华容的林业资源丰富,可以开发休闲度假场地,比如桃花山林、华一水库环境宜人,适合开发度假民宿。第四,华容县的具有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的优势,华容县曾是湘鄂西革命部队主要活动的区域,战争时期,贺龙、彭德怀等前辈在此排兵布阵,指挥军队。明碧山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四军抗战医院旧址尚存;县烈士陵园竖立着xx同志为何长工题字的石碑,陵园内新修建了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革命历史文物和照片。
2.2.2华容县可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1)农家乐 华容县的农家乐一般都分布在乡村环境较好的自然景观中,能够带给广大游客愉悦的体验,当地农家乐一般会向客人提供民宿居住以及农家菜肴,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就业。
(2)乡村旅游园区 乡村旅游园区主要是将乡村的特色休闲项目和科普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比如乡村采摘、休闲度假、乡村垂钓、农业科技示范等。
(3)农家餐馆 这是当地乡村地区比较普遍的一种旅游形式,很多城区生活的人会在闲暇时间到乡村体验农家菜。加上乡村一般都有较大的空地和空间,农户可以借助这些房屋周边的旅游生态资源,再结合自己种植的蔬菜、养殖的鱼、肉等进行特色农家菜的打造,让游客品尝到绿色纯天然有机的食物。
(4)优质特色农产品 华容县的农产品品质较为丰富,目前当地政府也在着力改造当地不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促进当地绿色农产品的流通,更多地将销售过程扩大到农产品生产的环节之中,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也能够开发农产品相关产业项目。在开发农产品相关产业项目的同时还需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促进当农产品经济。
(5)特色乡村乡镇 华容县正在着力打造特色一些具有特色的乡镇,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比如位于三峰寺镇的华容县芥菜小镇就在2020年获批了省级特色农业小镇。特色小镇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生产和发展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和内涵。
(6)特色产业基地 华容县的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是以农业产业为依托,将集群的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建设来取代原有的小型的、零散的乡村旅游模式,于当地乡村旅游规模化建设和长远发展更有利。
(7)农产品加工基地 华容县依托当地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产业建立起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也能成为旅游观光的景区,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华容农村的发展,感受到当地的农产品的生长环境,以此能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形式,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延长农产品的产业价值链的同时,提升产品开发空间和利用效率。
(8)民俗活动 华容县的民宿活动也十分有特色,华容县有一种非常又特色的民间音乐方式“夹叶点子”,他是华容本土发展出来的一种民间打击乐,他的乐谱无疑是充满了华容本土的文化底蕴,让华容本地人听后引发思乡怀古之情。在旅游资源的发展中,掺入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资料整理而成
图2.1华容县各类旅游资源所占比例
2.2.3华容县乡村旅游资源代表
(1)桃花山桃花山坐落于华容县的东山镇附近,延绵数百里,紧靠长江流域,环境十分优美。在抗战时期,贺龙、彭德怀等德高望重的前辈都在此指挥战争,在这片山间丛林中,新四军曾主要活动与此。桃花山这片景区被正式成为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在2003年的1月24日,在对这片森林公园的策划中,最高峰的雷打岩是作为桃花山的主峰。园区内山林耸立,各类植物竞相生长,还有物种多样的动物活动与此,环境幽雅,这就像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一样,引得人们无限的向往。桃花山的来历,有说是当年真武祖师收集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核,并散落播种与此,来年桃树生长茂盛,所以命为桃花山。又据明万历《华容县志》载,明代有人发现深山之中,有宋时避乱隐居的山民,“不闻有金、元,亦不知今为何代”,遂以为发现了新的桃花源,故称此山为桃花山。
(2)七女峰 七女峰处在华容县三封寺镇东北部,东面是黄脊岭山,西面临宝慈观庙,南面临华一水库,北面临桃花山、夜合山,距离桃花山南边四十多公里,离省道 S202线(松塔公路)1.5公里,有一条村级公路通往山脚,山上有简易盘山路,七女峰海拔210多米。华一水库湖水干净、清澈,从清澈的水面上能看到水下的鱼虾嬉戏玩耍,山中居住着零星点点的人家,山中种植许多竹林,阳光洒进来,景色怡人,林中鸟语花香,片片山雾缠绵,远山淡墨,近山葱绿,美景怡人。
七女峰的历史要追溯到1943年4月6日,当时正处抗战时期,日军的横井大队集结了二百余人攻打七女峰,最开始,日军在旁边墨山的山顶上架设炮台,疯狂的炮击七女峰峰顶,第二日,日军在炮火的加持下,派出飞机进行轰炸,同时还有冲锋队向七女峰进行冲杀,驻守在这里的国军暂5师第13团1营的士兵艰苦奋斗,接连击退日军的冲锋,让日军伤亡惨痛。激烈的战斗进行到第4天,日军又从石首县调来河野部队数百人,从七女峰东、西、北三面组成包围圈发起猛攻,战斗一直持续了 7天。在峰顶坚守的战士在长达7天的战斗中,最后幸存人数不足一个连,在日军接连不断的狂轰乱炸下,战士们被迫撤退。这次战斗击溃了日军200余人,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80711.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